大枣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贫血、胃虚食少等症。

原料:大枣10枚、粳米100克、冰糖汁适量。【来源】《圣济总录》

将粳米、大枣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移文火上煎熬至烂成粥,再加入冰糖汁,搅拌均匀,盛碗内。

【用法】当饭吃,吃饱。

佛手柑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养胃,理气止痛。适用于年老胃弱、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症。

原料:佛手柑10~15克 粳米50~100克 冰糖适量

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可供早晚餐或作点心食。

温热食

西红柿海带汤


类型: 全部
特点:味道清爽可口。

原料:原料:西红柿汁50克,水发海带250克。鲜柠檬2个挤汁备用,奶油50克,酱油、精盐少许,高汤适量。

1.将水发海带洗净,切成丝,放入高汤中煮5分钟。

2.再在高汤中放入奶油、酱油、精盐、鲜柠檬汁、西红柿汁,煮开,倒入汤碗内即可。

茯苓包子


类型: 全部
特点:安心养神,健脾开胃,除湿化痰,利水肿。适用于脾胃虚弱、小便不利心悸失眠等症。

原料:茯苓块30克、面粉1000克、鲜猪肉500克、生姜、百合胡椒、香油料酒、食盐、酱油、大葱、骨头汤各适量【来源】民间方

1. 将茯苓块放入锅内,每次加水约250克,每次煮提1小时(以沸计时)共加热煮提3次,3次药汁合并滤净成茯苓水500克待用。

2. 将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发面300克、温热茯苓水,使成发酵面团。

3. 将猪肉剁茸,倒入盆内,加酱油拌匀,再加其余调料,搅拌成馅。

4. 按常规制成包子?

淮山药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的便溏、腹泻等慢性肠胃病。

原料:淮山药200克、豆沙150克、京糕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猪油100克【来源】民间方

1. 将淮山药粉碎成细末,加入白糖50克,加水少许,搅成细泥,置1碗中;

京糕加工成细泥,另置1碗内,加白糖25克,拌匀;

豆沙另置1碗中,3个碗均上笼蒸熟透后,取出待用。

2. 将炒锅烧热,下猪油,倒入淮山药泥,炒至浓稠时,盛在盘子的中间将炒锅下猪油,依次再炒京糕泥和豆沙,分别盛在淮山药泥的两边。

3. 将手勺置武火上,加清水少许,白糖75克,烧沸去沫,用水豆粉勾成芡汁,浇在三泥上面即成。

黄羊大米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益胃。适用于脾气虚弱、消化不良、泄泻下痢、纳少乏力等症。

原料:黄羊肉100克 大米100克 淮山药30克 白扁豆15克【来源】民间方

先将黄羊肉切细,再与米、山药、白扁豆同煮粥。

【用法】可作晚早餐食用。

姜橘椒鱼羹


类型: 全部
特点:温胃散寒。适用于胃寒疼痛、虚弱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蛔虫性腹痛等症。

原料: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鲜鲫鱼1尾(250克)、食盐适量。【来源】《食医心镜》

1. 将鲜鲫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

2. 将生姜洗净,切片,与橘皮、胡椒共装入纱布袋内,包扎好后填入鱼腹中,加水适量,用小火煨熟即成。

【用法】食用时,除去腹中的药袋,加食盐少许,可单食。

开元寿面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益气,补虚益精。适用于脾虚气弱的肿瘤、冠心病、高血压等病。

原料:上白面条500克 豆芽250克 水发香菇30克 黄花菜15克嫩姜3克芹菜60克、菜油65克、酱油15克、味精2克【来源】《福建菜谱》

1. 将香菇、嫩姜切丝;

匠菜放沸水锅焯一下,切碎;

豆芽洗净去根;

黄花菜切寸段。

2. 将面条放在沸水锅中浸透,捞起,沥干水分,然后摊开,淋上熟菜油(15克),拌匀抖松。

3. 将炒锅放在中火上,倒入菜油(50克)烧至油冒烟取出一半待用。

然后将姜丝放入稍煸,加香菇、黄花菜,

糯米莲子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止泻,益气养心。适于体倦无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夜寐多、、遗精淋浊、崩漏带下诸症。

原料:莲肉20克、怀山药25克、红枣10枚、糯米50克、白糖适量【来源】民间方

将莲肉、山药、枣及米相和煮粥,临熟入白糖,调匀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2次分服。

山栗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养胃,补肾强筋。适用于、肢体软弱、头晕手战、食饮不下、泄泻不利。亦可治反胃、呕吐等症。

原料:栗子150克 粳米100克

先将栗子煮熟,入米煮粥空腹食

9192939495 共13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