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面


类型: 全部
特点:补虚赢,益元气。

原料:白面粉3000克、山药粉1500克、鸡蛋10个、生姜5克、豆粉200克、食盐、味精、胡椒粉、猪油、葱各适量。

1. 将白面粉、山药粉、豆粉放入盆中,加鸡蛋和适量的水、食盐,揉成面团,擀成薄面片,切成面条。

2. 将铝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猪油、葱、生姜,烧开,再将面条下入,煮熟,放入味精、食盐、胡椒粉即成。

金芽牛肚  


类型: 全部
特点:鲜辣可口,佐酒小菜。

原料:黄豆芽450克,牛肚150克,嫩姜丝30克,辣椒10克,植物油75克,醋25克,精盐12.5克,味精3克。

1.将牛肚洗净,先烧烂,后切成丝,辣椒洗净,切成丝。

2.将黄豆芽择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烫一下,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

     3.在炒锅内放入豆油,上水烧热,下入姜丝、辣椒丝炒出香味后加入牛肚丝黄豆芽同炒,再放入盐、味精、醋等调料拌匀,即可装盘。

山药汤圆


类型: 全部
特点:补脾益肾。

原料:山药50克 白糖90克 糯米500克 胡椒粉适量【来源】《刘长春经验方》

1. 将山药捣碎成粉,放入蒸锅内蒸熟,加白糖、胡椒粉(少许),调成馅备用。

2. 糯米泡后,磨成汤圆米粉,分成若干小团。

3. 将山药馅与糯米粉不团制成汤圆,下沸水锅中煮熟即成。

【用法】当主食,早晚食用。

山药薏米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肢体无力等症。

原料:【原料】山药30克、薏米30克、莲肉(去心)15克、大枣10枚、小米50~100克、白糖少许【来源】民间方

将以上各药与小米共煮粥,粥熟后,加白糖少许。

【用法】空腹食用,每日2次。

甜浆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养胃,润肺补虚。适用于年老体虚、营养不良。亦可防治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

原料:粳米100~15克 新鲜豆浆 冰糖适量【来源】《本草纲目拾遗》

新鲜豆浆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早晚餐温热食。

香菇粥


类型: 全部
特点:大益胃气。适用于气虚食少,有开胃助食作用。

原料:小米50克 香菇50克【来源】民间方

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用法】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羊肉粥


类型: 全部
特点: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

原料:新鲜羊肉150~250克 粳米适量【来源】《饮膳正要》

羊肉同粳米煮粥。

【用法】可供早晚餐或上午加餐用。

温热食。

以秋冬服之为宜。

【宜忌】食羊肉粥期间,忌服配有半夏或菖蒲的中药方。

益脾饼


类型: 全部
特点: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适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胃痛、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病等。

原料: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500克,菜油,食盐各适量。【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

1. 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成药包扎紧,放入锅内,下红枣,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熬煮1小时左右,除去药包和红枣的核,把枣肉搅拌成枣泥待用。

2. 将鸡内金粉碎成细末,与面粉混合均匀,再将枣泥倒入,加盐、水适量,和成面团。

3. 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团,做成薄饼,在锅内放入菜油,用文火烙熟即成

脂酒红枣


类型: 全部
特点:补虚健脾。适用于久病体虚、消渴、脾虚气弱等症。

原料:红枣250克 羊脂25克 糯米酒250克【来源】《千金方》

1. 将红枣放入锅中,加水煮饭后,倒去水,加入羊脂、糯米酒(或黄酒),煮一沸后晾凉。

2. 将红枣和酒液倒入玻璃瓶内,密闭贮存7天即成。

【用法】每次食用红枣3~5枚,每天2次。

猪肾粥


类型: 全部
特点:益胃健脾。用于老人气弱、头晕、耳聋等症。

原料:猪肾1对 人参末3克 粳米100克 薤白末10克 防风末10克 葱白3茎【来源】《养老奉亲书》

先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将上述药末放猪肾中,下粥内,莫搅动,慢火久煮,下葱白。

【用法】空腹喝粥吃肾。

9192939495 共13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