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酒精中毒)


拼音:zho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发病前有大量饮酒史,呼气及呕吐物有酒精气味。 二、症状 开始多为中枢神经兴奋表现,面色红润、言语增多、欣快,悲喜不定,头晕、眼胀;继之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语无伦次等,往往伴有恶心、呕吐,大多数可自行人睡;重者出现昏睡、昏迷,伴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增快,呼吸表浅不规则,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三、辅助检查 测定血、尿酒精浓度有助于确诊。

治疗: [治疗] 轻度中毒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康复。一般不主张洗胃和催吐治疗,必要时可用1%碳酸氢钠洗胃。患者兴奋、烦躁明显时可给予安定5-10毫克,肌注,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避免应用吗啡、巴比妥类药物,以防呼吸中枢的抑制。可用极化液静滴,或维生素B1及B6和烟酸肌注。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积极防治呼吸衰竭。在输液时应用利尿药如速尿40-60毫克,肌注或静注,以促进酒精的排泄,严重病例可应用腹膜或血液透析疗法。

相关信息: [预后] 预后与本病的类型和程度有关,急性中毒如经治疗能生存超过24小时多能恢复。 [预防] 不酗酒,少量饮酒,尽可能戒酒。出现以下情况应去就医: ◆具备上述任何一项症状,而自己又戒不了酒,你需要用药物干预,治疗酒精中毒。你可能易患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和心脏病等疾病。 ◆你经常喝酒,处在慢性或周期性的情绪低落状 态,则可能有自杀的危险。 ◆你试图想戒酒,但戒酒时的症状如头痛、焦虑、失眠、恶心或谵妄等困扰着你,这时你需要看医生或到治疗中心接受治疗。 自从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在酿造和生产酒精饮料。适当的喝酒会使人放松,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对健康有益(见动脉硬化章节),但过度饮酒,则对人体有害,并且被认为是一种成瘾药物。美国每年几乎有10万人死于酗酒,酒精成为这个国家杀人、自杀和超过半数以上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元凶。酗酒也在社会和家庭中起着作用,如旷工、对家庭财产的犯罪和虐待儿童等。 饮酒对机体产生的影响,轻者仅有情绪上的改变,严重者则协调性、视觉、平衡和语言等会完全丧失,其中任何一个障碍,都提示人体的暂时中毒,被称作急性酒精中毒或醉酒。这些影响在停止饮酒后几小时内逐渐消失(见宿醉条目)。许多法律执行机构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超过0.08%时看作是中毒的证据。血液中的大量酒精能够损害脑功能,严重者导致意识丧失,极度过量则可使人死亡。 慢性酒精中毒是一种进行性的、潜在的可以致人死亡的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对饮酒的强烈渴望、耐受性增加、依赖性增强和不加以控制。对酒精的依赖,一些人表现明显,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不明显。当一些慢性嗜酒者醉了的时候,而另一些经过锻炼的人则能足以控制自己的外表,并以接近正常的状态去处理每 天的事物。然而,慢性酒精中毒能够导致许多疾病. 包括低血糖、肾脏疾病、脑和心脏损害、皮肤血管扩 张、慢性胃炎和胰腺炎,见胰腺疾病条目。 慢性酒精中毒在男性可导致阳痿,怀孕妇女则对胎儿产生损害,并增加患喉、食管、胃、胰腺和上消化道癌的危险性。因为嗜酒者饮食很少正常,他们可能患有营养缺乏症,严重酗酒则损伤肝脏功能,5个 人中至少有1个发展成肝硬化。 嗜酒者对饮酒的渴望是强烈的,要他们戒酒(治疗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极其困难的。否认酒精的危害性常把这种疾病搞的复杂化,如嗜酒者利用心理学领域的策略来查找他们的问题,而却不去责难他们酗酒本身,从根本上讲这会阻碍恢复阶段的治疗。在历史上,酗酒行为常被指责为品质低劣或意志薄弱,现在许多权威人士 认为酒精中毒是令所有人苦恼的一种疾病。 实际上,每一种文化都在警告过度饮酒的危害,有些甚至直接了当地禁止饮酒,但却很少能成功地进行下去。在美国尽管法律和教育宣传都阻止酗酒,但是来自商业和社会上的压力继续使人们处在饮酒的危险中。酒精中毒在年轻人和在年龄较大者中症状常常不明显,部分原因是由于仅仅当嗜酒者真正认识到不 能脱离酒精时,有关症状才表露出来。 治疗的目的是戒酒。在嗜酒者中健康状况良好,而又受到社会帮助和鼓励的人,恢复的可能性就大,在经过一年的治疗后有50%-60%的人仍在继续禁酒,他们中间大部分人能够永久地把酒戒掉。然而那些缺乏社会帮助和鼓励的人,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接受治疗的几年里则易于反复。对这些人,成 功的措施是长期督促戒酒,减少饮酒量。

酒精中毒是由遗传、身体状况、心理、环境和社 会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但就个体而言差异较大,遗传 被认为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果父母嗜酒,其后代 嗜酒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4-5倍,但也有绝对戒酒 主义者战胜了遗传这种方式。

对康复阶段的支持疗法 尽管对酒精中毒是一种疾病、还是意志上的 脆弱还有争论,但社会对嗜酒者仍报有偏见,特别 是对妇女。

许多嗜酒者否认饮酒的危害性,家庭和 朋友也掩饰嗜......更多

冻伤


拼音:dong

症状:寒战,低温,运动功能失调,意识丧失,困倦、虚弱,心跳骤停,冻伤,麻木,皮温低。发红的皮肤变苍白,然后变黑、变硬并凝固。水疱。

治疗:***低温 1.检查患者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无呼吸蓖没有脉搏和心跳,开始心肺复苏(见呼吸心跳骤停相关内容)。注意,体温低的病人的脉搏常常慢而微弱,因此更多花一点时间检查患者的脉搏。 2.轻轻地把患者移至房间里,并给他换上干衣服。 3.如果找不到医务人员,应慢慢地给患者复温。盖住患者的头颈部,用您的体温或毛毯或用铝箔纸慢慢地使患者温暖。把温热的东西放在患者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如果患者神志清楚,可以让他喝非酒精类的甜的热饮料。注意:不要用电热毯等对患者直接加热升温。 ***冻伤 注意:如果冻凝的皮肤还有机会存活,就不要去解冻他。应把患者从冰冷的环境中救出,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1.把患者搬到附近的房间里,并脱去贴身的衣物及首饰。 2.如果你能使冻伤的皮肤复温并且急救人员又不能很快到达的话,请慢慢地解冻。把冻伤的手足放进不烫的温水中,复温至少30分钟。随着水温的下降逐渐加入热水,并同时搅拌。也可以用棉布浸入热水再放入复温的热水中以维持水温。如果没有水,可以用你的皮肤、毯子或报纸去使皮肤复温。 注意:如果加热太快会导致冻结皮肤的不可逆的变化,因此不要用电热毯等直接加热皮肤,不要按摩皮肤。 3.擦干解冻的皮肤并保持其温暖。一旦解冻的皮肤变软并且感觉功能恢复,应用清洁的干布盖住皮肤,指(趾)间垫上干净的布。用干布将冻伤处包裹起来,并保持其温暖。 4.等待医务人员到来期间,不要让患者吸烟或饮酒。

相关信息:

细菌性结膜炎(淋菌性结膜炎)


拼音:xi

症状: [诊断]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2-3天,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发病。多为双眼,起病急骤,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及高度水肿,睑结膜面有假膜形成,分泌物初为浆液性或血水样,3-5天后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可并发角膜溃疡,甚至溃疡穿孔、虹膜脱出及眼内炎。结膜刮片、分泌物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淋球菌,或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核酸。

治疗: [治疗] 用生理盐水或1: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频繁冲洗结膜囊,局部滴0.5-1万U/mi青霉素G溶液,3-5分钟1次,分泌物减少后改为每1-2小时1次, 或用0.1%利福平、15%磺胺醋酸钠、0.25%氯霉素滴眼液,全身应用青霉素肌注或口服。

相关信息: [预防] 应注意消毒隔离,患淋病的孕妇应及时治疗,婴儿出生后应常规滴抗生素药液。

淋菌性结膜炎是急性化脓性结膜炎。

[病因] 本病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致。

成人常因自身或他人的尿道炎分泌物,新生儿则多为母体产道分泌物直接感染而致。

病毒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拼音:bin

症状: 发病急,潜伏期短,多为双眼患病发红。症状较急性卡他性结膜炎重,有剧烈的眼病、畏光、流泪及异物感,分泌物为水样。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有点、片状出血,角膜上皮可有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阳性,伴耳前淋巴结肿大。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测定有助于诊断。

治疗: 局部滴用0.1%疱疹净、4%吗啉双胍、0.1%无环鸟苷及0.05%环胞苷溶液,每小时1次。选用一到两种抗生素溶液以控制继发感染,炎症期不宜使用皮质类固醇类滴眼,有全身症状者口服病毒灵(吗啉双胍),每次0.2g,每日3次。

相关信息: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由肠道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暴发流行性急性结膜炎。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春季结膜炎)


拼音:bia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多在春季发病,常见于男性青少年。双眼奇痒、灼热感,伴轻度畏光、流泪及少量粘稠丝状分 泌物。春夏季发病,秋季缓解,翌年春天复发。

治疗: ***分型 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睑结膜型 上睑结膜充血、肥厚可见多数硬而扁平、大小不等、淡红色混浊的乳头,外观呈铺路的卵圆石。 (二)角膜缘型 睑裂带角膜缘处球结膜有粒状结节,呈黄褐色或污红色胶样,胶样物互相衔接包绕角膜缘呈堤状,局部结膜充血。 (三)混合型 上述两型兼有。 [治疗] 发病时戴有色眼镜,避免接触致敏原。局部选用2%到4%色甘酸钠0.1%肾上腺素、2%氯化钙滴眼液或环抱菌素油剂等,每日四到6次。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液应短期使用于重症患者。全身可用葡萄糖酸钙,每次1g,每日3次。息斯敏每次lOmg,每日1次。粘稠分泌物多时用3%硼酸冲洗结膜囊,重症者可用90锶照射或冷冻疗法。

相关信息:

春季结膜炎又称春季卡他,是一种双眼反复发作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病因] 本病为花粉、微生物、灰尘、动物皮屑、羽毛、日光等致因原导致的过敏反应。

外耳道疖


拼音:wai

症状: [诊断]外耳道疖 疖多为单个,也可多发。耳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为跳动性,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咀嚼、牵拉耳廓、压耳屏时疼痛加重,听觉正常或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局限性红肿,疖肿化脓时其顶部有黄白色脓点,穿破后有稠脓及脓栓,有全身不适或体温微升。

治疗: [治疗] 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可给青霉素钠80万U,肌注,每日1次。镇痛剂可给去痛片,每次·0.5g,每日3次。局部理疗或热敷,2%-5%酚甘油滴耳或涂10%鱼石脂软膏,可消炎止痛。脓肿形成时应切开排脓,填塞纱条以防外耳道狭窄,每日换药1-2次。若脓肿穿破引流不畅,可用20%硝酸银液或纯石炭酸烧灼破口,并以4%硼酸酒精消毒耳道。

相关信息: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软骨部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 常为葡萄球菌感染。

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

乳突炎(急性乳突炎)


拼音:ru

症状: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本病儿童多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各种症状不但不减轻反而加重,如鼓膜穿孔后耳痛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全身症状明显加重。乳突部有明显压病。耳镜检查、乳突X线拍片可助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

治疗: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本病儿童多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各种症状不但不减轻反而加重,如鼓膜穿孔后耳痛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全身症状明显加重。乳突部有明显压病。耳镜检查、乳突X线拍片可助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

相关信息:

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其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

本病儿童多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恢复期,各种症状不但不减轻反而加重,如鼓膜穿孔后耳痛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全身症状明显加重。

乳突部有明显压病。

耳镜检查、乳突X线拍片可助诊断。

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单纯乳突凿开术,以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

急性牙髓炎


拼音:ji

症状: 疼痛的特点有:自发性痛,阵发性发作,夜间加重,放射痛,疼痛部位不只局限在患牙,而放射到颌面部、头颈部,范围较广,温度刺激可引起或加重疼痛,温度试验时常有疼痛。

治疗: 治疗应及时开髓,减轻髓腔压力,用浸有镇痛剂如丁香油小棉球置于龋洞中,年轻恒牙应力求保存活髓,使牙根继续发育完成,若为慢性牙髓炎发展而来者则应行根管治疗术,发育完成牙齿的炎症,后牙早期可行干髓术晚期行牙髓塑化治疗,前牙则行根管治疗。

相关信息:

急性牙髓炎可继发于牙髓充血,但常见由慢性牙髓炎转化而来,多存在深龋,接受过刺激性充填材料或不合理治疗。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拼音:di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发作性病程,突发骤停,持续时间短暂,可伴其它类型癫痫发作。 二、症状 (一)发作性精神障碍 以朦胧状态和自动症最常见,其次为谵妄状态、木僵状态、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原始性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等。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可见短暂的精神分裂症样发作及持续数小时至数日的发作性情感障碍,以抑郁、苦闷、恐惧为多见,可伴漫游、攻击等行为。 (二)慢性癫痫性精神障碍 癫痫性性格如暴怒、凶狠、残忍、固执、自私等。癫痫性痴呆时整个精神活动能力减退,带有粘滞性与刻板性。可有精神分裂症样表现。

治疗: [治疗] 对兴奋状态、精神分裂症样发作及情感发作,在抗癫痫治疗同时予以诱发癫痫作用小的抗精神病药加氟哌啶醇或抗抑郁药。丙戊酸钠和硫噻嗪对癫痫性性格有一定疗效。

相关信息:

焦虑症


拼音:jiao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症女性多于男性,约为2:1,发病年龄为20-40岁。急、慢性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可为发病诱因。 二、症状 分为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发作。 (一)广泛性焦虑症 又称慢性焦虑症,占焦虑症的57%。 1.心理障碍:表现为对客观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和坏的结局总是担心、紧张和害怕,也知道是一种主观的过虑,但不能控制,使其颇为苦恼。有易激惹、对声音过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常伴运动性不安如来回踱步、不能静坐。常见疑惧、两眉紧、两手颤抖、面色苍白或出汗等。 2.躯体症状:以交感神经系统活动过度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吞咽困难、胀气、肠鸣、腹泻、胸紧、呼吸困难或呼吸迫促、心悸、心痛、心动过速、尿频、尿急、阳痿、性感缺乏、月经时不适或无月经,头晕、出汗、面色潮红等。 3.运动症状:有紧张性头痛,常表现为顶、枕区的紧压感;肌肉紧张痛和强直,特别在背部和肩部;手有轻微震颤,精神紧张时更为明显。有不安宁、易疲乏、睡眠障碍,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做恶梦、夜惊、醒后很恐惧,不知为何害怕。 (二)惊恐发作 又称急性焦虑症,约占焦虑症的43%。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剧烈的心跳、心慌、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四肢发麻,甚至发抖出汗,惊恐万分,似有濒死之感。有时害怕自己完全失去控制而精神失常,大声呼救。发作时短者1-20分钟,长可达数小时,有时发作后可以卧床不起,数日后恢复。有的一生只发作数次,有的可反复发作多次。发作期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降低。间歇期人格完整、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治疗: [治疗] 一、精神疗法 精神支持及系统脱敏疗法有一定疗效。首先应认识疾病为功能性,是可治愈的,消除疑虑;正确对待并去除病因;正确地安排工作、学习,不宜全休在家,否则更会焦虑不安;急性焦虑症反复发作的原因往往与病人担心、害怕、焦虑有关,愈害怕发作则发作愈频繁,增强治疗信心。 二、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对广泛性焦虑症疗效好,常用安定,每次5毫克,每日2-3次;或硝基安定、舒乐安定、或氯硝安定,睡前服用。急性焦虑症在发作时可静注或肌注安定10毫克;或阿普唑仑0.4毫克,每日3次。抗抑郁症药如丙咪嗪可阻止急性焦虑发作,阿米替林和多虑平也有明显抗焦虑作用,易于控制焦虑,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对焦虑症伴恐怖症状有效。躯体症状显著者可给予心得安每次2-20毫克,每日3次。 三、松弛疗法 常用于治疗的后一阶段,能改善轻度和中等程度焦虑,可用催眠方法,特别是患者易接受暗示的训练其松弛。以后可自我催眠。强化松弛训练,瑜珈或气功、太极拳对某些患者也有效,不仅可达到松弛,且可减少紧张的生活,具有防治效应。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症1/3的病人病程在半年至2年,2/3的病人在两年以上。约41%-59%患者能恢复或改善,多数有较好的预后,少数欠佳。女性患者、年轻、病程短、病前性格良好预后颇佳,反之预后不良。有晕厥、激动、人格解体、清症性格特征、轻生念头则预后欠佳。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为主要症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的一种神经症。

其患病率为0.148%。

[病因] 本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乳酸盐、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苯二氮卓类受体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678910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