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龈炎


拼音:ren

症状: 从妊娠两到3个月后开始出现症状,至8个月时达高峰。牙龈鲜红,光亮或暗紫色,高度水肿、肥大,质地松软,极易出血。分娩后随女性激素水平恢复可自动消退到妊娠前状态。

治疗: 出血严重者进行治疗,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体积较大妨碍进食者可手术切除,尽量选择在妊娠第4-6月之间为好。

相关信息:

妊娠期龈炎的发病率约为30%-100%。

发病与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口腔卫生良好者发生率较低,妊娠期妇女好发。

口腔红斑


拼音:ko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本病以40-50岁以上患者多见。病损表现为鲜红色、天鹅绒样口腔红斑,界限清楚,自觉症状不明显或无。 二、分型 (一)均质型红斑 红斑表面光滑、柔软,多见于颊、腭等处粘膜。 (二)红白交错型红斑 在红斑中间杂有颗粒样白色角化表现,以舌腹、口底多见。 (三)颗粒型红斑 红斑表面有红色颗粒,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

治疗: [治疗] 应去除口腔内一切刺激因素已确诊为本病者应行手术、激光、冷冻、放疗等除去病变,不宜保守治疗。

相关信息:

口腔红斑是一种非常严重而少见的癌前病变。

[病因] 病因不明。

来源于增殖性红斑。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拼音:yua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刺激性咳嗽,持续性痰中带血,局限性喘鸣,不规则胸部钝痛或隐痛。肿瘤的局部压迫症状可有胸闷、气急、发热、消瘦、恶液质。有的患者还可出现一些肺外表现。 二、辅助检查 X线、痰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淋巴结活检、CT及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分类 目前,多数按细胞分化程度和形态特征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小细胞癌)、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和腺癌。 [治疗] 目前国内外多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中医中药、免疫疗法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 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尤其非小细胞癌的手术疗效比较好,术后平均5年生存率为25%-40%。原位癌或隐性肺癌经手术切除可获根治。鳞癌切除机会多,5年生存率高,腺癌次之,小细胞癌最差。 二、放射治疗 单纯放疗效果不满意,若同时辅以化疗,则可提高疗效。小细胞癌放疗加化疗5年生存率可达7%-32.3%,若有脑转移可考虑预防性脑放射治疗。 三、化学治疗 合理选用药物,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小细胞癌对化疗敏感,鳞癌次之,腺癌最差。目前国内、外多倾向于间歇、短程和联合用药。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如下: (一)小细胞癌 CAO方案即环磷酰胺(CⅨ)、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Comvp)方案即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氨甲喋吟(MTX)、鬼臼乙叉甙(VP-16)。如无鬼臼乙叉甙,也可用环己亚硝脲(CCNU)。 (二)鳞癌 BPM方案即争光霉素(B升M)、卡铂(CBP)、丝裂霉素(MMC)。如无卡铂,可用顺铂(DDP)。COMN方案即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氨甲喋吟、争光霉素。 (三)腺癌 MFV方案即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5-fu)、长春新碱。COMF方案即环己亚硝脲、长春新碱、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 (四)大细胞癌 目前成熟方案不多。环磷酰胺加氨甲喋呤,长春新碱加争光霉素加阿霉素。或争光霉素加环磷酰胺加长春新碱加氨甲喋呤。 (五)肺癌合并癌性胸水 先抽出胸水后注入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或卡铂,注后要转换体位,使药充分接触胸膜。 (六)肺癌脑转移 环己亚硝脲,或阿霉素加环己亚硝脲加六甲嘧胺(HMM)方案。 四、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较显著,使生存期延长。 五、免疫治疗 为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提高化疗耐受性,曾试用非特异性免疫剂如干扰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但皆无肯定结论。白细胞介素-2(1L-2)作为一种肿瘤的辅助疗法临床应用日渐增多。近年来国内有报道,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显著的直接抗各种肿瘤作用。还有IL-6、LAK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总之,合理地联合应用TNF和IL-2、IL-6、LAK细胞可取得最佳效果。

相关信息: [预后] 预后取决于早期发现,及早治疗。隐性肺癌早期治疗可获痊愈。一般认为鳞癌预后较好,腺癌次之,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差。近年来采用综合治疗后小细胞未分化癌的预后也有很大的改善。 [预防] 一方面减少或避免吸人含有致癌物质污染的空气和粉尘,另一方面对高发病人群进行重点普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又称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

组织细胞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35个国家肺癌巳居男性恶性肿瘤之首。

我国东北、华北、华东沿海等几个较大工业城市和云南等地的矿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增长。

[病因] 一般认为,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 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纸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更多

心力衰竭(急性右心衰竭)


拼音:xin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可导致左室充盈不足,引起左室排血量降低,肺循环阻力增高,动脉系统来灌注现象。并有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右心扩张导致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上腹胀痛,紫绀。 二、辅助检查 右心室充盈压增高而左心室充盈压正常或偏低,或两者增高不成比例。

治疗: [治疗] 一、急性右心梗塞的治疗 可快速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直至血压上升和灌注症状改善。禁用利尿剂。如同时存在左室梗塞者则不宜盲目扩容,此时如动脉压不过低,可小心给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每次5-10毫克,静滴,也可在扩容时给血管扩张剂。在充分提供前负荷而血压仍低者,可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二、急性大片肺梗塞的治疗 (一)吗啡或杜冷丁 吗啡5~10毫克,静注;或杜冷丁50~100毫克,静注。 (二)吸氧 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每分钟6-8升。 (三)溶栓疗法 常用尿激酶,首剂400U/千克,静注或注入肺动脉内,然后以每小时400U/千克,持续静滴,连用12~24小时。 (四)抗凝治疗 肝素首剂1万U,然后以每小时100U,持续静滴,连用5-7日,停药后改用华法令,首剂9-20毫克,以后每日2-8毫克,维持2-3个月。 (五)手术治疗 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可手术治疗。 (六)应用强心剂 见心力衰竭相关内容。

相关信息:

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一旦发生,处理比较棘手。

[病因] 本病见于大片肺梗塞或急性大面积右心梗塞。

原发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


拼音:yu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中、青年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二、症状 起病缓慢,自觉症状如乏力、心慌、气短于体力活动时加重,体力劳动明显受限。晚期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心率快达每分钟100-110次以上,常有第三心音、第四心音、奔马律、心律失常。常见各种早搏或传导阻滞,个别因心室颤动而猝死。可有多种心律失常并存,而构成复杂的心律失常。心脏呈普大型。20%患者有脑、心、肾和肺等处栓塞。 三、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低盐饮食,卧位休息,减轻心脏负担,休息至心力衰竭控制。 二、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者首选强心剂,早期有较好反应。难治性心力衰竭可用硝普钠,5-15毫克/千克,静滴,每日1次。有心律失常者选用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动过速可用异搏停,每次40-80毫克,每日3次。改善心肌代谢可用维生素C、辅酶Q,。、ATP、辅酶A、肌苷、维生素趴等。有栓塞者选用阿斯匹林,每日0.3-0.6克;或/和潘生丁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改善微循环可选用克郎宁(冠脉苏),每次0.045-0.135毫克,每日3次,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者忌用或慎用。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时能获得良好效果。 三、手术治疗 心脏移植术可成功治疗心肌病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不良。死亡原因多为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的5年生存率为40%,10年生存率在22%左右。

病因不明。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有遗传、代谢障碍及中毒等。

急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


拼音:ji

症状: 主要由强酸、强碱和来苏尔等引起,吞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导致炎症、充血、水肿及糜烂,重者发生溃疡、坏死、腐烂甚至穿孔。症状有胸骨后及上腹部剧痛、绞窄感、严重呼吸困难、呃逆、咳嗽、发热、心悸、血压下降及消化道出血。食管穿孔可引起食管气管病和纵膈炎,胃穿孔可引起腹膜炎,急性期后可遗留食道和胃狭窄。

治疗: 治疗除解毒剂外,不进食物,忌洗胃;静脉营养至症状消失能进食为止;服强酸者可服氧化镁、牛乳或蛋清;为中和碱性毒物,可给食醋500毫升加水500毫升或适量果汁;给予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

相关信息:

胃 癌


拼音:wei

症状: [诊断] 一、分期 可分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两种。 二、发病 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好发年龄集中于40-60岁。男女之比为2:1-3:1。 三、症状 早期70%·以上患者毫无症状,进展期主要表现有上腹痛与不适、食欲不振、上腹胀满等。往往进食后症状加重,制酸剂不能奏效。早期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以上腹压痛最常见,十二指肠及上腹肿块,有贫血、肝肿大、腹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综合征,黑棘皮病即尤其在两腋部的皮肤色素沉着,突然发生的疣状皮肤角化伴瘙痒或皮肌炎。 四、辅助检查 X线钡餐检查、纤维胃镜及活检对诊断胃癌有肯定价值。 . 五、并发症 可并发出血、幽门或贲门梗阻和穿孔。

治疗: [治疗] 一、物理治疗 早期对小胃癌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激光、高频电凝、微波等治疗方法。 二、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手术治疗为根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早期胃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可达90%-95%。 三、化学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进展期胃癌及作为术前、术后的配合治疗。常用的化疗方案有,MFC方案,即丝裂霉素(MMC)、5-氟脲嘧啶(5-Fu)与阿糖孢苷,是目前治疗胃癌最佳用药方案。FAMT方案,即5-氟脲嘧啶、环磷酰胺、丝裂霉素及东洋霉素。METF方案即丝裂霉素、环磷酰胺、噻替呱和东洋霉素。 四、中医中药 扶正抗癌方包括黄芪、党参、生白术、仙鹤草、生苡仁、白花蛇舌草、石英、七叶一枝花、石见穿、炙甘草,可配合应用。

相关信息: [预后] 早期胃癌发展较慢,有时长期静止;进展期胃癌如任其发展,一般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约4年。早期胃癌只累及粘膜层者预后佳,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95%以上;如已累及粘膜下层,常有局部淋巴结转移,预后稍差,5年存活率约80%。肿瘤以团块形式出现者切除率高,较弥散型有早期出现转移者的预后为佳。皮革状胃预后很差。如肿瘤已侵及肌层但手术时未发现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5年存活率仍可达60%-70%。如已深达浆膜层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则预后不佳,术后5年存活率平均仅20%。已有远处播散的病例,5年存活率为零。 [预防]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多饮乳品,少进食咸菜和腌腊食品,减少食盐摄人,食物用冰箱贮藏,有一定预防作用。对能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积极治疗。每日进服维生素C可减少胃内亚硝胺的形成。普查发现早期胃癌,及时予以切除。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部的恶性肿瘤。

胃癌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平均年死亡率约为6/100000人。

[病因]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胃部的某些疾病、食物中的致癌物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亚硝酸盐为致癌物质已被公认。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乳品和蛋白质,可降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但多吃霉粮、霉变食品、咸菜、烟薰及腌制鱼肉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


拼音:liou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有严格季节性,多发于7、8、9三个月,在乙脑流行区以青少年发病为主,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二、症状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在2-3日内逐渐加重,出现脑膜刺激征。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次为肺不张、败血症、尿路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应将患者隔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内,注意神志、体温、血压、呼吸、瞳孔及肌张力的变化,仔细观察惊厥先兆,及时采取措施。注意营养,昏迷者鼻饲流食。 二、对症治疗 (一)高热 高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头部用冰帽,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放置冰袋,酒精擦浴及冷盐水灌肠等,必要时可给亚冬眠疗法。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每次0.5-1克/千克,肌注,每日4-6次。 (二)惊厥 注意处理引起惊厥的原发病。安定用于持续抽搐者,每次10-20毫克,肌注;或水含氯醛每次1.5-2.5克,稀释后鼻饲或保留灌肠;或苯巴比妥钠每次0.1-0.2克,肌注。 (三)呼吸衰竭 保持吸呼道通畅,昏迷者应注意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应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每次3-6毫克,肌注或静注;尼可刹米每次0.375-0.75克,肌注或静注。必要时使用人工呼吸器。 (四)治疗脑水肿 常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每次1-2克/千克,4-6小时静滴1次。 三、中医中药 应按卫气营血辨证治疗。病在气分者给白虎汤加减;热人营血者给安宫牛黄丸、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加减;止痉散对抽搐有效。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病死率在10%以下,重型和暴发型患者的病死率高达15%以上,存活的重症患者可留有后遗症。 [预防] 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措施。隔离病人,人畜居地分开。预防接种使用地鼠肾灭活疫苗,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日,第二年加强注射1次。疫苗接种应在开始流行前2个月完成,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中,医称"暑温",是一种自然疫源性虫媒病毒性脑炎。

[病因] 本病由乙脑病毒引起。

患病人类或动物是传染源,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流行于夏秋季。

原发性肝癌


拼音:yu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1-5:1。 二、症状 肝区疼痛、肝脏进行性肿大、肝脏不同部位质地不等,尤其是可触及不规则质硬的结节。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有进行性消耗性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三、辅助检查 甲胎蛋白、岩藻糖苷酶、血清铁蛋白及y-GT、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酸及磷酸己糖酸异构酶测定,B型超声、肝脏同位素扫描或y-闪烁照像,腹腔镜检查和肝穿刺活检,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并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 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和继发感染等。

治疗: [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患者病变小于3厘米者应行肝癌局部切除术。 二、化学治疗 对不能手术切除、肝功能较好的ChiLd-PuLhA、B级单发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具有使病变缩小、缓解病情的疗效。对黄疸、腹水、晚期及多发性癌肿者可用5-氟脲嘧啶、自力霉素、阿霉素等化疗,并配合中药与免疫调节剂提高疗效。 三、生物和免疫治疗 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2等。 四、中医中药 活血化瘀用丹参、当归等,软坚散结用三棱、鳖甲等,清热解毒用犀角、黄连、银花等,补气健脾用人参、黄芪等。中药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症状、缓解病情有较好作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有半枝莲、石上柏、白花蛇舌草、蚤休等。

相关信息: [预后] 近20多年来,由于诊断和治疗方法进步,本病患者得到早诊早治的增多,早期肝癌的根治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近年无症状、直径小于0.5厘米的小肝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已高达69.04%。瘤体直径小于5厘米能早期手术,癌肿包膜完整,尚无癌栓形成,人体免疫状态良好者预后较好;而合并肝硬化或有肝外转移,发生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转氨酶显著升高者预后差。 [预防] 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注意食物和饮水卫生,做好粮食保管,防发霉,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应用病毒性肝炎疫苗(乙型和丙型)预防肝炎,也起积极作用。

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

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很高,仅次于胃癌、肺癌而居第三位。

因手术切除、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新技术的开展,本病存活率有了提高。

[病因]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为病毒性肝炎。

一、病毒性肝炎 患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

肝癌人群的HBsAg阳性率高于低发区,而肝癌患者血清HB-sAg及其他乙型肝......更多

间质性肾炎


拼音:jia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引起间质性肾炎的病史,如上所述。 二、症状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浮肿、高血压、食欲不振、乏力等。 三、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比重、肾功能检查、肾脏B型超声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积极去除或治疗原发病,根据病因采取特效治疗,如感染引起者应抗感染治疗,重金属盐类中毒应用解毒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应用激素治疗,梗阻引起者解除梗阻,解除血管狭窄等。 二、支持疗法 供足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贫血等。 三、对症处理 有高血压的应降血压治疗,浮肿患者应限盐利尿治疗,一般不限水。 四、其他治疗 晚期肾功能严重受损者可行透析疗法。对不能去除病因,肾功能又不能恢复者应积极创造条件作肾移植术。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者预后多较好。

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主要累及肾间质和肾小管的疾病,又称小管间质性肾病。

它是常见病,占泌尿系统疾病的25%-33%,其发病率不亚于肾小球疾病。

[病因] 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

感染如细菌、病毒、霉菌、疟原虫等侵袭肾间质和肾小管,如慢性肾盂肾炎、恶性疟疾等。

免疫损害,常见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累及肾脏。

毒性物质损害如氨基糖甙类......更多

1112131415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