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万万千千恨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

傍人道我轿儿宽。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

知他热后甚时眠。

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

傍人道我轿儿宽。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心中有千千万万种惆怅,眼前是重重叠叠的山冈。

旁人都说我坐的轿子宽敞。

不知道它挡住了我望他的目光。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

知他热后甚时眠。

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今夜江头那一排树行,船儿一定停泊在那地方。

天气这么炎热,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梦乡。

他怎么也睡不着的话,又有谁为他打扇送凉。

参考资料: 1、 饶少平.历代艳体诗歌精华:华夏出版社,1996:439 2、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词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72

万万千千恨,前前后后山。

傍人道我轿儿宽。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难。

心中有千千万万种惆怅,眼前是重重叠叠的山冈。

旁人都说我坐的轿子宽敞。

不知道它挡住了我望他的目光。

轿儿宽:轿子大,指当了大官。

不道:不想,不料。

他:指轿儿。

伊:第三人称代词,此指词人所思者心目中的他。

今夜江头树,船儿系那边。

知他热后甚时眠。

万万不成眠后、有谁扇。

今夜江头那一排树行,船儿一定停泊在那地方。

天气这么炎热,不知他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梦乡。

他怎么也睡不着的话,又有谁为他打扇送凉。

船儿:指卖唱女子所乘的小船。

后:语气助词,约略相当于“啊”。

唐五代王周《问春》诗:“把酒问春因底意,为谁来后为谁归。

”下句“不成眠后”中的“后”同此。

参考资料: 1、 饶少平.历代艳体诗歌精华:华夏出版社,1996:439 2、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词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72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

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

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

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

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好事近(西湖)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

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乱云扰扰水潺潺。

笑溪山。

几时闲。

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

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

短篷寒。

画图间。

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

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

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念奴娇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勋门积庆,为皇家此日,重生贤辅。

崧岳储神须信道,非特当年申甫。

清白传芳,高明驰誉,材更兼文武。

黑头年少,风云还会龙虎。

天为指日垂弧,张旃持节,不遣穹庐去。

中使传宣,颁赐锡赉,清晓欢声旁午。

两世光华,一门荣耀,盛事夸千古。

祝公千岁,庙堂长佐贤主。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

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

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

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

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解频教花鸟,前歌後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

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

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

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

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

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

一条溪水从西面来,晴空万里映射出千丈长虹,十里的青山像翠绿的屏风,迤逦蜿蜒。

叫人喜欢的是:草堂经过一年的修建已经好了。

我像杜甫二次来到草堂。

这里的风光像斜川那么美丽,总算没有辜负热爱山水的陶渊明。

我像老鹤高飞天空,有一条可以栖息的树枝就满足了。

我长笑一些人像蜗牛似的戴着屋到处爬行。

对期思这个地方的建筑,我都规划和评论过了,待我找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盖上小茅草亭子。

青山意气峥嵘。

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解频教花鸟,前歌後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

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

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挺拔险峻的青山,气势磅礴,一片生机,像是为了欢迎我回来,表现出妩媚可爱的姿态。

为解除忧愁,调教花鸟在我的前后唱歌跳舞。

更能催令云和水暮送朝迎我来这里游玩。

我是喝酒的圣人,吟诗的豪杰,但不是官员,我可能已经失去了权势,但我告诉花、鸟、云、水,我仍然可以统率你们。

我站在清清的溪水上面,却被山神看见了,它嘲笑我,说我的头发白了,已经是罢职回家种田的人了。

参考资料: 1、 刘石 编.《宋词鉴赏大辞典 彩色版》:中华书局,2011-08-01:第178页

水调歌头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赋水调歌头以遗之。

然君才气不减流辈,岂求田问舍而独乐其身耶 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风流。

平生丘壑,岁晚也作稻梁谋。

五亩园中秀野,一水田将绿绕,罢稏不胜秋。

饭饱对花竹,可是便忘忧。

吾老矣,探禹穴,欠东游。

君家风月几许,白鸟去悠悠。

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

更欲劝君酒,百尺卧高楼。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平原:广阔平坦的原野。

荠(jì)菜: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基出叶丛生,羽状分裂,叶被毛茸,柄有窄翅。

春天抽花薹,花小,白色。

嫩叶可供食用。

晚日:夕阳。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

多用青布制成。

这里借指酒家。

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诗:“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意态:神情姿态。

生涯:生活。

桑麻:桑树和麻。

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亦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青裙缟袂(gǎo mèi):青布裙、素色衣。

谓贫妇的服饰。

借指农妇,贫妇。

苏轼《于潜女》诗:“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2-193 2、 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223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春天来临,平原之上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

土地刚刚耕好,又适逢春雨落下,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忽然之间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愁绪染白了头发。

心情沉闷无奈,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

平原:广阔平坦的原野。

荠(jì)菜: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基出叶丛生,羽状分裂,叶被毛茸,柄有窄翅。

春天抽花薹,花小,白色。

嫩叶可供食用。

晚日:夕阳。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

多用青布制成。

这里借指酒家。

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诗:“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村民们神态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也种满了桑和麻。

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时光赶着去走娘家。

意态:神情姿态。

生涯:生活。

桑麻:桑树和麻。

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亦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青裙缟袂(gǎo mèi):青布裙、素色衣。

谓贫妇的服饰。

借指农妇,贫妇。

苏轼《于潜女》诗:“青裙缟袂于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

”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2-193 2、 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223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

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人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

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

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

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

“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

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

而在这诙谐中,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这一派格调清新、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光,词人的内心深处也似乎有一股涌动的热情,他是多么希望为国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想到罢官的现实,又感到无可奈何,他因此而愁苦得白了头发,只得在傍晚时到挂有青布酒幌的酒店去赊一点酒喝,好在赊酒很方便。

词人想借酒浇愁,可这酒又不能解除他内心的愁。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却来了愁绪。

其原因可以从这首词的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中找到一定的线索。

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

这时他正壮年,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是不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的,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姜斋诗话》)这也是词上阕的艺术手法。

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

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与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词人无一字写自己,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

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透过农家们恬然自安的心态,可以更真切地看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词人那种无奈背后的不甘闲居的进取之心,那种追求祖国统一的执着。

  或许人有会找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却还要借酒浇愁的原因。

那么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

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

此时,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

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所以他感到愁苦。

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这首《鹧鸪天》在辛词中并不占重要的地位,但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代表了辛词思想感情的主流,这是贯穿于词人一生的作品之中的,如“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满江红》1168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1189年)“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1205年)   这首词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对照的艺术手法,田园怡人的风光,农家闲适的生活,与词人“多情白发春无奈”的心情形成对照,从而含蓄地表现出词人不甘闲居又无奈惆怅的复杂心态;

同时,这勃发的春色又暗含词人内心的不甘闲居、不甘消沉,表现了词人那如春的壮志,尽管这壮志被严酷的现实重压着。

词的景物描写也很有特色,色彩明丽丰富,相映成趣;

又动、静结合,人、物和谐,情、景相生。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547-1548页

2627282930 共8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