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势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更多

军争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更多

九变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更多

地形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

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

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若敌先居......更多

周纪·周纪三

作者: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大渊献,凡二十三年。

慎靓王 ◎元年辛丑,公元前三二零年 卫更贬号曰君。

◎二年壬寅,公元前三一九年 秦伐魏,取鄢。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

孟子入见而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更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chēn)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清阳实......更多

素问·五藏生成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心之和、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月芻)(zhu四声)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

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藏......更多

素问·玉机真藏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

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

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胠胁满。

帝曰:善。

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更多

水部·半天河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亦称上池水。

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

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

现认为是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扫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

现认为是“虫积”之症)等。

洗各种恶疮、疥痒,亦有效。

身上长白斑,可取树木孔中的水来洗,捣烂桂末和唾液敷上,有效。

明诗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

”圣谟所析,义已明矣。

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

黄帝《云门》,理不空弦。

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

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自商暨周,《雅》、《颂》圆......更多

67891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