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周最谓吕礼

作者: 刘向 战国策

周最谓石礼曰:“子何不以秦攻齐?臣请令齐相子,子以齐事秦,必无处矣。

子因令周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制于子也。

子东重于齐,西贵于秦,秦、齐合,则子常重矣。

卷二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

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

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妇因以安。

又有大树,树有精,人止其下者死,鸟过之亦坠。

侯劾之,树盛夏枯落,有大蛇,长七八丈,悬死树间。

章帝闻之,征问。

对曰:“有之。

”帝曰:“殿下有怪,夜半后,常有数人,绛衣,披发,持火相随。

岂能劾之?

”侯曰:“此小怪,易消耳。

”帝伪使三人为之。

侯乃设法,三人登时仆地,无气。

帝惊曰:“非魅也,朕相......更多

卷十一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射之。

没金,铩羽。

下视,知其石也。

因复射之,矢摧,无迹。

汉世复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射虎,得石,亦如之。

刘向曰:“诚之至也,而金石为之开,况于人乎!

夫唱而不和,动而不随,中必有不全者也。

夫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之己也。

”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

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

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

及六国时,更羸谓魏王曰:“臣能为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更多

清代·谨

作者: 李毓秀 弟子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更多

清代·余力学文

作者: 李毓秀 弟子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始计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更多

行军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绝水必远水;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

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

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

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丘陵堤......更多

胜战计·围魏救赵

作者: 佚名 三十六计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胜战计·趁火打劫

作者: 佚名 三十六计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周纪·周纪一

作者: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

纪纲是也;

何谓分?

君臣是也;

何谓名?

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

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贵以临贱,......更多

67891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