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余力学文

作者: 李毓秀 弟子规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兵势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更多

素问·阴阳离合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

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

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

失常则天地四塞。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更多

素问·六节藏象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

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

请遂言之。

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

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更多

水部·井泉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井水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征圣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

陶铸性情,功在上哲。

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

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

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

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

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

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

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更多

序志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

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夫人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

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

不得已也!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

齿在逾立,......更多

十二本纪·五帝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三战,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更多

十二本纪·夏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夏禹,名曰文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

”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更多

十二本纪·孝文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

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

太后薄氏子。

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

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

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

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

原大王称疾......更多

67891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