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

(术语)八藏之一,佛所说之大乘经,明一切诸佛所说之法,及佛神通变现,利导众生之事等者。

【又】总称一切之佛说。

仁王经中曰:“恒沙佛藏一念了。

”查询

佛话经

(经名)此经经录不载。

金刚仙论曰:“佛在铁围外二界中间,说佛话经。

佛遗教经

(经名)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之略名。

真西山氏谓遗教经为瞿昙氏最后教弟子之语,以端心正念为首,而深言持戒,为禅定智慧之本。

本经各家之论注如下: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天亲菩萨论,宋智圆疏,宋净源节要,明袾宏补注。

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宋元照述。

遗教经论记三卷,宋观复述。

佛遗教经补注一卷,明守遂注,了童补注。

佛遗教经解一卷,明智旭述。

遗教经指南一卷,明道霈述。

佛遗教经笺注,丁福保注。

二十五神

(名数)持五戒,则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拥护其身。

见灌顶经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图像: T0001a.JPG 删减】##【图像: T0001b.JPG 删减】##【图像: T0001c.JPG 删减】

五师子

(杂语)自如来之五指出五师子也。

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阇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

(中略)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

举身投地,敬礼我足。

”又见报恩经四。

查询

五无量

(名数)一身,二心,三智,四虚空,五众生也。

见大日经六。

相传此五无量配于五佛。

身为宝生佛,心为阿[门@(人/(人*人))]佛,智为无量寿佛,虚空为大日如来,众生为不空成就佛。

五衍

(名数)梵云衍,此译云乘。

五衍即一人,二天,三声闻,四辟支,五菩萨之五乘也。

肇论曰:“乘五衍之安车。

”头陀寺碑文曰:“凭五衍之轼。

”查询

五轮字

(术语)[8740]等之五字也。

大疏八曰:“次五轮字持身。

”【参见: 五轮观】

佛树王

(譬喻)譬菩提心萌芽发生,遂成佛果,而托云佛树王也。

大日经疏五曰:“下菩提心种子于一切智心地中,润以大悲水,照以大慧日,鼓以大方便风,不碍以大空空,能令不思议法性芽次第滋长,乃至弥满法界成佛树王。

别总二种念处

(名数)此四念处观有二种:一云别相念处,二云总相念处。

别相念处者,如上分所观之境为身受心法之四者,追顺而别别观之也。

但于第四法念处,有杂缘不杂缘之二者,不杂缘法念处,唯观法之一境,杂缘法念处,于身等四境或合观身受之二者,乃至四境皆总观之。

盖法之名,泛通于前三者也。

总相念处者,于杂缘法念处之法后念,不分身受等之四者,总合之而观诸有为法为无常。

观诸有漏法为苦,观一切法为空为无我,故名总相念处。

别相与总......更多

678910 共309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