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宫怀古 文赏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
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它的故址在江苏省江都县境内。
宫以春草命名,可见此地春色芳草之浓盛。
此诗也正是从芳草春色入笔,就春色芳草的点染来抒发怀古之情。
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
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在首句发出“君王不可见”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昔日豪华的楼台亭阁早已不见,唯有茂盛的“芳草”在“旧宫”废墟中迎着春日疯长着,“芳草”是作者在诗中展示的最显著最明亮的可见物,这是紧扣诗题“春草宫”而来的,“芳草”二字不仅仅形象地展示出昔日“春草宫”今貌,而且也十分巧妙地把伤今怀古的主题自然顺畅地引入了自然的法规和历史的法则序列中。
“春草宫”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成为废殿遗墟,但一年一度草木枯荣,春色依然浓烈地妆扮着这里。
“罗裙色”是从第二句中的“芳草”联想而引出来的,“芳草”在春色中的艳丽和花枝招展,自然使人想起昔日这里宫妃罗裙颜色,“犹带”从语法上来看把“芳草”与“罗裙”进行了自然地承上启下式的连接,而更主要的是把读者的思路从眼前所见之景物而一下子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中去,从诗意上紧紧地扣住了“怀古”的诗题,结句“青青向楚人”,又从历史的回顾中回到眼前“青青”的“芳草”,春回人间青青的芳草随意根植生长在楚地,它的心意还是向着“楚人”的。
昔日春草宫所在的江都古为东楚地,所以诗人把这里的人称为“楚人”,这自然是从“怀古”的角度,把笔锋扩展得很远,伸到历史的深层中去了。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自然历史前进的轨迹是向着人民心愿的。
诗人在这里把“青青”的“芳草”拟人化,是为请出这里的自然景物作证来阐明历史前进的严峻轨迹。
年年春意宛然,而惟不见当年的隋炀帝,结句不仅补足了句首之意,而且使诗意也进入了一个回环往复的奇妙境界之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文翻注译赏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
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
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
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
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4、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5、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34-335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生涯:犹生计。
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
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
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顾:回看。
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龙钟:指老态迟钝貌。
老:一作“弃”。
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4、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5、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34-335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
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生涯:犹生计。
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
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
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淮南”句: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
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
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顾:回看。
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
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龙钟:指老态迟钝貌。
老:一作“弃”。
遣:使,这里是叮咛之意。
慎风波:慎于宦海风波。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75-276 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4、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5、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34-335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失州入幕,年岁已垂垂老矣;
虽然寄身有地,但心情不能不是感伤多于慰藉。
这首诗即写这种帐触之情。
首联写诗人奉诏内移沿海的感受。
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
诗人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滴,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
所以“承优诏”云云,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
对句则由止句之婉讽陡然转为无可奈何的一声浩叹,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
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
刘长卿两次被贬在其心灵上留下创伤,借“醉歌”以排遣,已属无奈,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进一层透出诗人徒知如此的深沉感慨,这就将苦清暗暗向深推进了一步。
首联二句已点出诗人情绪,次联则以江州景色而染之,诗脉顺势而下。
颔联所写即眼前之景——江水、明月、北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
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
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
二句写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
而作者的真正用意则在于通过这貌似孤立的景物画面,来抒写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滴天涯的感恨。
北雁南飞,暗寓诗人迁播;
落术飒飒,隐含诗人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
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
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情景相为珀芥,二者互藏其宅。
颈联的感喟即由此种氛围中生发。
“寄身且喜沧洲近”,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起,但下句“顾影无如白发多”又跌落到感伤中。
这一联的脉理很细腻,寄身沧洲,自然是从上联将往淮南引起的悬想,而“沧洲近”,就离自己北国的家乡更远了,其意又隐隐上应领联上句的“胡雁过”。
“沧洲近”又有悬想此后得遂闲适初志之意,但忽见明镜里,白发已多多,“白发”又隐隐与颔联下句萧瑟的“楚山多”在意象上相呼应。
生涯如同一年将尽的深秋,遥远的故乡更回归无日,因此这“喜”只能是“且”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狄遣慎风波。
”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
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
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
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
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
“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
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诗人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诗人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土而遭贬滴的痛苦情怀。
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
前人评对长卿七言律诗云:“工绝秀绝。
”当不为溢美之词。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32-233 2、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400-402 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34-136
早春 文
馀干旅舍 文翻译赏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草木摇落暮色中天空显得高远,青枫树上经霜的叶子零落疏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孤城面对着河水城门已经关闭,单单一只鸟儿背向人向远方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水边的渡口一轮新月刚刚升起,邻家的渔夫外出打鱼还未回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思乡的心情已经令人肝肠寸断,什么地方砧声错落正在捣寒衣?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234 2、 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454 3、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3:958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草木摇落暮色中天空显得高远,青枫树上经霜的叶子零落疏稀。
摇落:指草木凋落。
迥(jiǒng):高远的样子。
青枫:苍翠的枫树。
一作“丹枫”。
霜叶:指经霜变红的枫叶。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孤城面对着河水城门已经关闭,单单一只鸟儿背向人向远方飞。
向水:临水。
背人飞:离人而去(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水边的渡口一轮新月刚刚升起,邻家的渔夫外出打鱼还未回归。
渔:渔船。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思乡的心情已经令人肝肠寸断,什么地方砧声错落正在捣寒衣?
绝:愁绝,极度忧愁。
捣寒衣:指旧时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传出的砧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234 2、 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454 3、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3:958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此诗首联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
刘长卿喜欢用“摇落”这个词入诗,与《楚辞·九辩》中的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意境相似,描绘出一幅西风落叶图。
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淡淡的暮色,铺展得那样悠远,一直漫到了天的尽头。
原先那一片茂密的青枫,也早过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境,眼前连霜叶都变得稀稀落落,眼看就要凋尽了。
诗人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了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春去秋来,时间飞逝,既暗示了时光节令的流逝推移,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孤寂,隐隐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这样萧条的环境也为后边的抒情蓄势,做了铺垫。
颔联写暮色渐深,这冷落的氛围给诗人带来孤苦的感受:秋空寥廓,草木萧瑟,白水呜咽。
诗人独立旅社中远望冥思,希望能有所慰藉,可是,“闭”字冷酷地将诗人的希望浇灭。
余干城门也关闭起来了,连城也显得孤孤单单的。
而一只鸟儿飞翔,也给空寂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机,但是,独鸟也不愿久留,背人远去,那况味是难堪的。
“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寂和萧条。
“独鸟背人飞”,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慨。
此联句头为一“孤”一“独”,暗示了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
颈联写随着时间推移,夜幕降临,一规新月正在那水边的渡口冉冉上升。
往日此时,邻家的渔船早已傍岸,可今晚,渡口却是这样寂静,连渔船的影子都没有。
这么晚了,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没有归来。
诗人心思细腻,不禁对邻家渔夫担忧起来。
诗人的体察是细微的,由渡口的新月,念及邻家的渔船未归,从渔家未归,当然又会触动自己的离思,在外漂泊的酸楚。
诗人又想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家人肯定也是盼着自己回去。
家人此刻或许也在登楼望远,“天际识归舟”。
诗写到这里,乡情旅思已经写足。
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
诗人凭眺已久,此时此刻,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之情绵绵不断地涌上心头,乡情愁思正不断侵袭着他的心灵,悲从中来。
就在诗人“乡心欲绝’’时,不知从哪里又传来一阵捣衣的砧声,谁家少妇正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
在阒寂的夜空中,那砧声显得分外清亮,不断的砧声让诗人已经欲绝的心情更加痛苦,一声声简直把诗人的心都快捣碎了。
这一画外音的巧妙运用,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
家中亲人不知此时又在做什么,兴念及此,不能不回肠荡气,五脏欲摧。
诗虽然结束了,但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却还像无处不在的月光,拂之不去,剪之不断,久久萦绕,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思乡之情。
全诗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日暮后的凄凉景色,由看得见“枫叶稀”的日暮时分,写到夜色渐浓,城门关闭,进而写到明月初上,直到夜阑人静,坐听闺中思妇捣寒衣的砧声,时间上有递进,凄凉的感情也在逐渐递进,直到最后达到了高潮,将凄苦的心情写得痛彻心扉。
这体现了诗人在小城旅舍独自观察之久,透露出他乡游子极端孤独、寂寞的情怀和思乡情绪逐渐加浓,直到“乡心正欲绝”的过程。
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感情融合到环境中,自然也变得奇美无比,意蕴深厚,感情绵长。
诗笔灵秀宛转,把这种内在的层次,写得不着痕迹,非细心体味不能得。
一首小诗既有浑成自然之美,又做到意蕴深沉,十分难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9-410
岳阳楼 文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文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幽琴 文
喜李翰自越至 文注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吴台:谓苏州,苏州有姑苏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 文翻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禅客无心拄杖归去,沃州深山草堂闲居。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身随鞋走脚踏残雪,手补寒衣入住旧屋。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青溪树边一人独依,人间白日空照寰宇。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友人不堪别后相忆,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5页 2、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