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李将军家设席乘凉,我伴着那夕阳而来同游曲江。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并:比,匹敌。

瑶席乘凉设,金羁(jī)落晚过。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

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回衾(qīn)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zhào)歌。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

《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夏日荷花绽放,摇曳多姿没有什么花能与之匹敌,它的花香也是别具一格。

并:比,匹敌。

瑶席乘凉设,金羁(jī)落晚过。

李将军家设席乘凉,我伴着那夕阳而来同游曲江。

金羁:饰以黄金的马笼头。

傅玄《良马赋》:“饰以金羁,申以玉缨。

”落晚:向晚。

回衾(qīn)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游江归来,看到烛光下的锦被,想起伊人,想到你我曲江相遇之景,你渡水而来打湿了罗袜。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zhào)歌。

想到秋天来临之前你我将要分别心中苦闷,天各一方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前秋:秋前。

棹歌:一边摇桨,一边唱歌。

《南史·羊侃传》:“善音律,自造采莲棹(声曜)歌两曲,甚有新致。

”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乐游原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在青门里揉捏柳枝,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再将新酿的醇酒倒入杯中。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心里的无味只有寄托于诗中,可是吟诗之后内心又归于无味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梦:春天的梦。

春原:春天的原野。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青门:泛指归隐之处。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也泛指柳树。

紫阁:指仙人或隐士的住所。

云松: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为伴侣。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开尊:即“开樽”,举杯饮酒。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绿酎(zhou四声):新酿的醇酒。

悰(cong二声):心情,思绪。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

春梦:春天的梦。

春原:春天的原野。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在青门里揉捏柳枝,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

青门:泛指归隐之处。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也泛指柳树。

紫阁:指仙人或隐士的住所。

云松: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为伴侣。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再将新酿的醇酒倒入杯中。

开尊:即“开樽”,举杯饮酒。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心里的无味只有寄托于诗中,可是吟诗之后内心又归于无味了。

绿酎(zhou四声):新酿的醇酒。

悰(cong二声):心情,思绪。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辛未七夕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碧落银河之畔,正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良好场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风玉露之七夕才相会呢?

大约正是由于仙家之好别离吧?

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诗人苦闷难释的孤寂心态,语意感伤,心境难堪。

  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

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

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观灯乐行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紫姑:传说中女神的名字。

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

一说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一说被害于厕,于正月十五那天显灵。

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紫姑:传说中女神的名字。

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

一说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一说被害于厕,于正月十五那天显灵。

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

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

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0-102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

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

”《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终日:整天。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风波: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

此用王昭君故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佤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

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青袍:青袍寒士。

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

《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

”《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

”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0-102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幽闭在永巷中哀怨的宫妃,长年累月地泪湿绮罗;

闺中独居的思妇思念游子,整日担心江上的风波。

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

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

”《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终日:整天。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风波:风浪。

《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江边的竹子上,斑驳的啼痕也应无数,岘首山的石碑前,感怀的涕泪流下几多?

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

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昭君离去紫台,在秋风中走向荒凉的塞外;

项羽兵困垓下,在营帐里夜闻凄怆的楚歌。

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

此用王昭君故事。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佤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啊,当我在清晨时,来到灞水桥边看到,青袍寒士相送达官贵人,才知道,这一切都算不了什么。

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

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青袍:青袍寒士。

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

《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

”《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

”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0-102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

“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

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

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

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

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

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

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

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

……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

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

”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

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09-1210

咏史二首·其一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 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

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

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

埭(dài),水闸,土坝。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

”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

百尺竿,高的旗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钟山:金陵紫金山。

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 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

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

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

埭(dài),水闸,土坝。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

”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

百尺竿,高的旗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钟山:金陵紫金山。

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66-167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 3、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18-319 4、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67-168

无题二首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偷:指羞涩,怕人看见。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筝(zhēng):乐器,十三弦。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悬知:猜想。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招邀:邀请。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裛(yì):沾湿。风蝶:风中之蝶。娇饶:柔美妩媚。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其一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有专家研究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其二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不得志之愁,或是描述睹物怀人之情,或是叙述当秋暑之愁时最贵邀请而实无人邀请之况,或是陈述因自己的“不自聊”虽值秋暑而不邀朋友同游的原因,有很多不同说法,莫衷一是。   最后一种观点较符合作者之秉性,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作者以诗人的视点,表现了一种世人常见的心理现象:即因主观的“不自聊”,亦即自己主观的不快乐,面对秋暑幽胜的客观风景,竟产生了一种错觉或幻觉,故眼前的碧竹清池也变得那样怅惘寂寥;露花风蝶,亦觉其强作娇饶。而且,这种错觉或幻觉也能传染周遭,影响他人。所以,此时此刻如果携君之手同游幽胜,不但不能提起不倦赏之幽人的游兴,反而徒然使君一起“不自聊”,不游也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之儒雅风范略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窗迥有时见,檐高相续翻。

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

王昭君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鸳鸯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

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14114214314414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