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作者: 干宝 搜神记

虞舜耕于历山,得“玉历”于河际之岩,舜知天命在己,体道不倦。

舜,龙颜,大口,手握褒。

宋均注曰:“握褒,手中有‘褒’字,喻从劳苦受褒饬致大祚也。

”汤既克夏,大旱七年,洛川竭。

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翦其爪、发,自以为牺牲,祈福于上帝。

于是大雨即至,洽于四海。

吕望钓于渭阳。

文王出游猎,占曰:“今曰猎得一狩,非龙,非螭,非熊,非罴。

合得帝王师。

”果得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同车载而还。

武王伐纣,至河上,......更多

清代·信

作者: 李毓秀 弟子规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清代·亲仁

作者: 李毓秀 弟子规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谋攻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更多

虚实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退而......更多

九变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更多

胜战计·围魏救赵

作者: 佚名 三十六计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胜战计·趁火打劫

作者: 佚名 三十六计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周纪·周纪一

作者: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

纪纲是也;

何谓分?

君臣是也;

何谓名?

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

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贵以临贱,......更多

素问·生气通天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更多

1112131415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