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遣兴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 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 通:着)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第196页 . 2、 刘扬忠 .《唐宋词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 ,1992 .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 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这首词题目是“遣兴”。

从词的字面看,好像是抒写悠闲的心情。

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他那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和倔强的生活态度。

  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

酒可消愁,他生动地说是“要愁那得工夫”。

书可识理,他说对于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尚书·武成》一篇的纪事不可尽信。

辛词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含意极其曲折。

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辛弃疾二十三岁自山东沦陷区起义南来,一贯坚持恢复中原的正确主张。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在上饶乡间过着退隐的生活。

壮志难酬,这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

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境中写成的,它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就是曲折地说明了作者的感慨。

古人书中有一些至理名言。

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

”对比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呵!

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所以发为“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浩叹。

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

  这首词下片更具体写醉酒的神态。

“松边醉倒”,这不是微醺,而是大醉。

他醉眼迷蒙,把松树看成了人,问他:“我醉得怎样?

”他恍惚还觉得松树活动起来,要来扶他,他推手拒绝了。

这四句不仅写出惟妙惟肖的醉态,也写出了作者倔强的性格。

仅仅二十五个字,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划。

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

  “以手推松曰去”,这是散文的句法。

《孟子》中有“‘燕可伐欤?

’曰:‘可’”的句子;

《汉书·二疏传》有疏广“以手推常曰:‘去’!

”的句子。

用散文句法入词,用经史典故入词,这都是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特色之一。

从前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以散文句法入词是“生硬”,认为用经史曲故是“掉书袋”。

他们认为:词应该用婉约的笔调、习见的词汇、易懂的语言,而忘粗豪、忌用典故、忌用经史词汇,这是有其理由的。

因为词在晚唐、北宋,是为配合歌曲而作的。

当时唱歌的多是女性,所以歌词要婉约,配合歌女的声口;

唱来要使人人容易听懂,所以忌用典故和经史词汇。

但是到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时代,词已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内容丰富复杂了,它的风格提高了,词不再专为应歌而作了。

尤其是象辛弃疾那样的大作家,他的创造精神更不是一切陈规惯例所能束缚。

这由于他的政治抱负、身世遭遇,不同于一般词人。

若用陈规惯例和一般词人的风格来衡量这位大作家的作品,那是不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

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

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g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sè)。

老大:年纪大。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那堪:“那”通“哪”;

堪:能,可。

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

”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

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

”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得去。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 郭沫若《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

敬酒。

鸣瑟:即瑟。

《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 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

” 南朝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

”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nóng):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jùn)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xiāo)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

渠︰他;

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

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

《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

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

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

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

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g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sè)。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

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老大:年纪大。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那堪:“那”通“哪”;

堪:能,可。

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

”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

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

”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得去。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 郭沫若《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

敬酒。

鸣瑟:即瑟。

《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 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

” 南朝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

”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nóng):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jùn)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xiāo)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

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

渠︰他;

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

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

《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

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

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

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

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

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

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

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

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

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

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

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

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

“老大那堪说。

”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

“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

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

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

“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

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

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

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

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

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

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

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

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

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

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

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

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

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

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

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

“事无两样人心别。

”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

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

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

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

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

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

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

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

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

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

“正目断关河路绝。

”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

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

笔健境阔,格调高昂。

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念奴娇·梅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

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

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

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

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

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

你生来就志在四方。

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

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

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参考资料: 1、 邓广铬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145页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lún)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fǔ)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rú)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

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

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

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

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

戎,指金兵。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zhòu)。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qián)坤事了,为先生寿。

山斗:泰山、北斗。

《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

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

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

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

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邓广铬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145页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lún)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fǔ)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rú)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自从高宗皇帝南渡之后,有几个人能真正称得上是治国的行家里手?

中原沦陷区的父老乡亲期盼北伐,翘首眺望,南渡的士大夫们也慨叹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半壁河山至今依旧。

而那些清谈家们面对大片国土丧失,何曾把收复失地、挽救危局、统一国家放在心上?

算起来,我为平定金兵,戎马倥惚,已征战了万里之遥。

横枪立马把金人赶走,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留名青史,这才是真正读书人的事业。

韩元吉啊,你是否明白这一点呢?

渡江天马:原指晋王室南渡,建立东晋,因晋代皇帝姓司马,故云天马,此指南宋王朝的建立。

经纶:原意为整理乱丝,引伸为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新亭风景:在今南京市南,三国时吴所建。

东晋初渡江南来的士大夫,常在新亭饮宴。

一次,周于座中感叹:“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

”大家都相视流泪,见《世说新语·言语》。

此指南宋人们对河山废异的感慨。

夷甫:西晋宰相王衍的字。

他专尚清淡,不论政事,终致亡国。

沉陆:也说陆沉,指中原沦丧。

平戎万里:指平定中原,统一国家。

戎,指金兵。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zhòu)。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qián)坤事了,为先生寿。

你的文章可以与韩愈齐名,被人视为泰山、北斗,你的家世尊贵显赫,门庭前的梧桐成荫,浓密清幽,一定会找来金凤凰。

你生来就志在四方。

今请看:若生逢其时,遭遇明主,你就回叱风云,显露头脚,大展身手。

现在你虽然辞官在家,寄情于绿野堂的景色与平泉庄的草木,纵情于东山上的歌舞诗酒,但古代名相的志趣并未丢,为国捐躯的壮志也并未减。

等到将来,有朝一日,你再出山重整社稷,收复中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之后,我再来为你举杯祝寿。

山斗:泰山、北斗。

《新唐书·韩愈传》曾说韩的文章“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此句赞扬韩元吉的文章。

桐阴:韩元吉京师旧宅多种梧桐树,世称桐木韩家。

元吉有《桐阴旧话》记其事。

此句写其家世、生活。

绿野:唐宰相裴度退居洛阳,其别墅曰绿野堂。

平泉:唐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名平泉庄。

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

东晋谢安寓居东山,常游赏山水,纵情歌酒。

这三句是预想韩元吉将来功成身退后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邓广铬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145页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词一起两句如高山坠石,劈空而来,力贯全篇。

《晋书》卷六《元帝纪》载:西晋亡,晋元帝司马睿偕西阳、汝南、南顿、彭城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做了皇帝。

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此借指宋高宗南渡。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缕。

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

王安石《祭范颍州文》:“盖公之才,犹不尽试。

肆其经纶,功孰与计?

”南渡以来,朝廷中缺乏整顿乾坤的能手,以致偏安一隅,朝政腐败。

此二句为全篇之冒,后面的议论抒情全由此而发。

  接“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连用两典:一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桓温率军北征,路经长安市东(古称霸上,即咸阳),“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中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

一见《世说新语·言语篇》:东晋初年,“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北宋沦亡,中原父老盼望北伐;

南渡的士大夫们,感叹山河变异“可怜依旧”。

这就是宋室南迁近六十年来的社会现实!

宋高宗在位三十五年,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文征明《满江红》)。

任何屈膝叩头的事都做得出来,只求保住自己的小朝廷皇位。

宋孝宗初年还有些作为,后来又走上老路。

  继指责朝廷中一些大臣清谈误国:“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夷甫即王衍,西晋大臣,曾任宰相。

“衍将死,顾而言曰:……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附王衍)。

后桓温自江陵北伐,“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

这里借桓温对王夷甫的批评,斥责南宋当权者使中原沦陷,不思恢复。

  通过上述种种有力的议论,于是指出:“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泛称之一。

这里指金人。

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鲁金波 .治国诗词殷鉴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12 .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

“尊”,酒杯。

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蟠(pán)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

“尊”,酒杯。

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蟠(pán)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

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

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

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

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细参:仔细品味。

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儿曹:儿辈,小孩。

累累:连续成串。

组:古代佩印用的绶。

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

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

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

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细参:仔细品味。

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

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

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儿曹:儿辈,小孩。

累累:连续成串。

组:古代佩印用的绶。

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

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

起头句掷地有声,仿佛一个家族精神的宣言。

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

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

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   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

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

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辛家世代刚烈正直,忠诚不阿,如酷暑烈日、寒秋严霜,烈日、严霜与“辛”之间的共通点触发了下文。

“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辛氏的家族史被词人以“一笑君听取”后的三句话来概括,句句不离“辛”字。

辛家人的功业都是艰辛创立的。

其间饱尝悲苦,命运总是艰苦辛酸。

在概括的基础上,稼轩又对“辛”字所包含的辛辣之意加以发挥,椒桂的辛辣让一般人不堪忍受,就像个性辛辣之人让人避而远之。

这里,与其说是对辛氏家族成员个性的一般概括,不如说是词人的夫子自道。

他才大气高、刚直不阿,容易与世龃龉,不为人所容,正是这样的个性导致了仕途坎坷、屡遭弹劾。

  后句对家族历史命运的回顾自然引出下片与其他家族的比较,由其他家族的显赫引出官运、仕途的话题,进而回到词作送弟赴官的主题上。

“芳甘浓美”因上片的“辛辣”而发,这一层表面的口感比较暗示了家族命运之迥异。

看看别人世代显要、门第生辉,而这样的美事总轮不到辛家,自己就是一个仕途多舛的例证,所以希望就寄托在即将远行赴任的族弟身上了。

唐人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云:“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苏轼苏辙兄弟读此诗很有感触。

他们憧憬风雨夜兄弟对床而眠的生活,相约早日退隐,共享闲居之乐。

作者用“对床”之典一方面流露出依依惜别的兄弟情谊,而另一方面却以一个坚决的“休忆”否定了对退隐、闲居的向往。

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的事业要靠远行之人来完成。

他必须勇往直前,不能回顾流连。

稼轩其他的送别之作多勉励人建功立业,匡救国家,而这一次至少从字面看是为光耀门楣。

  “靴纹绉面”,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人情者不绝于门,他深为厌恶,却又只好强装笑脸,虚与应酬。

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茂嘉赴调,稼轩祝贺他高升,自是送别词中应有之意。

而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

实际上是说: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到头来也会后悔的。

  全词就像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

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1020页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590-1591页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落日雄浑,边境上战争的烟尘涌起,秋高气爽,金兵大举进犯我领地。

看我雄壮的十万大军奋勇迎敌,江面上排列的战舰如高楼耸立。

谁说苻坚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断江流,想当年昌顿谋杀生父,响箭上染满血迹,佛狸南侵在风雨中节节败退,最终也死在他自己的亲信手里。

年轻时我像苏秦一样英姿飒爽,跨着战马身披貂裘为国奔走效力。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如今我一事无成人已渐老,搔着白发又经过这扬州旧地。

我已经厌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间种桔游憩。

你们二位都是东南的名流,胸藏万卷诗书前程无比。

让我尝试着为你们出谋划策:不要学李广在南山闲居射虎,去当个“富民侯”才最为相宜。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5-36 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3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

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

胡骑:此指金兵。

猎:借指发动战争。

组练:组甲练袍,指装备精良的军队。

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

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

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忆昔”二句:指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为其部下所杀事。

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

血污:指死于非命。

《史记·匈奴传》谓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令左右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后从其父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随鸣镝而射头曼。

佛(bì)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季子”二句: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

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这里指自己如季子年少时一样有一股锐气,寻求建立功业,到处奔跑貂裘积满灰尘,颜色变黑。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

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橘消愁。

倦游:倦于宦游,即厌于做官。

橘千头:(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

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

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襄阳耆旧传》“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

名胜:名流。

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莫射”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

”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

”这二句是感叹朝廷偃武修文,做军事工作没有出路。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5-36 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3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监耸高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落日雄浑,边境上战争的烟尘涌起,秋高气爽,金兵大举进犯我领地。

看我雄壮的十万大军奋勇迎敌,江面上排列的战舰如高楼耸立。

谁说苻坚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断江流,想当年昌顿谋杀生父,响箭上染满血迹,佛狸南侵在风雨中节节败退,最终也死在他自己的亲信手里。

年轻时我像苏秦一样英姿飒爽,跨着战马身披貂裘为国奔走效力。

塞尘起:边疆发生了战事。

胡骑猎清秋:古代北方的敌人经常于秋高马肥之时南犯。

胡骑:此指金兵。

猎:借指发动战争。

组练:组甲练袍,指装备精良的军队。

投鞭飞渡:用投鞭断流事。

前秦苻坚举兵南侵东晋,号称九十万大军,他曾自夸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晋书·苻坚载记》)结果淝水一战,大败而归。

此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败绩。

“忆昔”二句:指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失败为其部下所杀事。

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射时发声。

血污:指死于非命。

《史记·匈奴传》谓匈奴头曼单于之太子冒顿作鸣镝,令左右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

”后从其父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随鸣镝而射头曼。

佛(bì)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曾率师南侵,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季子”二句: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

《战国策·赵策》: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裘,黄金百镒。

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这里指自己如季子年少时一样有一股锐气,寻求建立功业,到处奔跑貂裘积满灰尘,颜色变黑。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如今我一事无成人已渐老,搔着白发又经过这扬州旧地。

我已经厌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间种桔游憩。

你们二位都是东南的名流,胸藏万卷诗书前程无比。

让我尝试着为你们出谋划策:不要学李广在南山闲居射虎,去当个“富民侯”才最为相宜。

“今老”三句:谓今过扬州,人已中年,不堪回首当年。

搔白首:暗用杜甫《梦李白》诗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倦游”两句:欲退隐江上,种橘消愁。

倦游:倦于宦游,即厌于做官。

橘千头:(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

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

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襄阳耆旧传》“二客”三句:称颂友人学富志高,愿为之谋划。

名胜:名流。

万卷诗书事业:化用杜甫诗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莫射”二句:《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

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杀之。

”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

”这二句是感叹朝廷偃武修文,做军事工作没有出路。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辛弃疾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35-36 2、 杨 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3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草丛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可是,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材的当时,像李广将军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建立过奇功伟迹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寒。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558-1560页 2、 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9-81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草丛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用此谚语来赞美李广虽然不善辞令,却深得天下人敬爱。这里代指李广。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岁晚田间: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闲居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可是,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材的当时,像李广将军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建立过奇功伟迹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寒。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甚:为何,为什么。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558-1560页 2、 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9-81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可见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以上皆反面意,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此语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为“斜风”,以示其谗毁之邪恶;改“密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一事,以示其谗毁之虚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辛弃疾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他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总之,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558-1560页 2、 荆帅帅.南宋咏史怀古词主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2012,33-34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人间”二句:堂堂:盛大。

青云:比喻志高。

句意:光阴匆匆而去,劝你快快立志去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语本唐薛能《春日使府寓怀二首》诗:“青春背我堂堂去,自发欺人故故生”。

一灯传:源于佛教以灯能照暗,以法传人,如同传灯。

释氏以灯喻法,故纪载其衣钵相传之史迹者名《传灯录》。

萤雪:《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尚友录》:“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麴生:谓酒。

《开天传信记》》:“道士叶法善精于符籙之术。

……尝有朝客数十人诣之,解带淹留,满座思酒。

忽有人叩门,云麴秀才,……傲睨直入。

年二十余,肥白可观。

笑揖诸公,居末席,伉声谈论,援引古人,……法善密以小剑击之,随手丧元,坠于阶下,化为瓶榼。

一座惊慑惶遽。

视其处所,乃盈瓶醲酝也。

咸大笑。

饮之,其味甚佳。

坐客醉而揖其瓶曰:‘麴生麴生,风味不可忘也。

’”风味恶:黄庭坚《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舜泉已酌尽官酝不堪不敢送》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

”西窗约: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78 2、 赵传仁主编.《诗词曲名句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45页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这是一首送别词,是送曹君之庄所,即去他的田庄或别墅的。

全词洋溢着作者对年轻后进的关爱之情。

开头二句劝其及早求取功名。

薛能说:“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发出人生易老的慨叹。

此处与之同意,言人间岁月不管愿意与否,它都要堂而皇之地逝去,时不我与,“劝君快上青云路”,求取功名,置身青云之上。

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表达了作者对曹君的关爱之情。

如何才能“快上青云路”呢?

接下去二句指出要刻苦学习。

作者认为,儒家思想的精义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儒学大师承传下来的,它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要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必须下苦工夫才能学到手。

作者还认为:“学窥圣处文章古,诗到穷时风味苦。

”这就是说“学窥圣处”便可写出好文章,当然也就可以从政了。

“工夫萤、雪边”五字,使用古代苦读的典故,劝其下工夫学习,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换头二句劝其不要辜负家人的期望。

其中前一句劝其不要贪杯。

曲生,这里指酒。

言贪杯好饮,虽然能满足口腹之欲,如果因饮酒耽误了读书,会贻误终身,自酿苦酒,那风味可够受的。

后一句写家人的期望。

西窗,这里指妇人的居室,言不要辜负了家人待月西窗,望其成名的殷勤之意。

结尾二句讽其来书。

言其乘小舟离沙岸而去,不要不寄书哟!

可谓语重心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作者: 辛弃疾 朝代: 宋代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

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

石龙舞罢松风晓。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

朱丝弦断知音少。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

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

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

石龙舞罢松风晓。

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

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

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

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

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

石龙舞罢松风晓。

湘累:指屈原。

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

朱丝弦断知音少。

用来作为佩饰是多么美好!

可空谷无人,叫我埋怨娥眉再巧谁个来瞧?

琴瑟清脆奏出千古绝调,即便弹断朱红的丝弦,知音依旧稀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

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

石龙舞罢松风晓。

年华悄然流逝,我已经衰老。

汀洲涨满了江水,该到何处寻觅芳草?

我只能将屈原大夫唤醒,在石龙前边歌边。

阵阵松风里,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湘累:指屈原。

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12345 共8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