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文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 文翻赏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
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
诗的次句“半缕轻烟柳影中”,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
诗人的观察极其细微,用词也极其精确。
这一句中的“半缕轻烟”与上句中的“两竿落日”,不仅在字面上属对工整,而且在理路上有其内在联系。
正因日已西斜,望中的岸柳才会含烟;
又因落日究竟还有两竿之高,就不可能是朦胧弥漫的一片浓烟,只可能是若有若无的“半缕轻烟”;
而且,这“半缕轻烟”不可能浮现在日光照到之处,只可能飘荡在“柳影”笼罩之中。
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从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不是那么明快,而是略带暗淡的;
诗篇的情调不是那么开朗,而是略带感伤的。
这是为引逗出下半首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合色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
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
在古典诗词中,可以摘举不少写风荷的句子,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周邦彦《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几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这几句词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而如果只取其一点来比较,应当说,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更为飞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这里,诗人既在写景之时“随物以宛转”(《文心雕龙·物色篇》),刻画入微地曲尽风荷的形态、动态;
又在感物之际“与心而徘徊”(同上),别有所会地写出风荷的神态、情态。
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
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
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
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南唐中主李璟有首《摊破浣溪沙》词,下半阕换头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历来为人所传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认为,这两句不如它的上半阕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并赞赏其“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而原词接下来还有两句是:“还与韶光共顦顇,不堪看。
”这几句词以及王国维的赞语,正可以作杜牧这两句诗的注脚。
联系杜牧的遭遇来看,其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
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而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志事,百无一酬,这时又受到排挤,出为外官,怀着壮志难酬的隐痛,所以在他的眼底、笔下,连眼前无情的绿荷,也仿佛充满哀愁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77-1078页
送友人 文
题白蘋洲 文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文
忆杨十二 文
和乐天刘家花 文
感事三首 文
哀溺文序 文翻注译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就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于是写下了《哀溺》。
参考资料: 1、 朱庆.文言诗文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永之氓(méng)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rǔ)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dài)。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yú)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nì)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永:即永州。
氓:古代指百姓。
咸:都。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善:通“擅”,擅长。
暴:涨。
绝:渡过。
济:渡河。
组词:救济。
中济:渡到河中央。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有顷:一会。
益:更。
后:落后。
怠:疲乏。
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蔽:昏聩,不明是非。
蒙昧侣:同伴。
去:丢弃,放弃。
且:将,将要。
腰:腰缠。
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货:这里指钱。
参考资料: 1、 朱庆.文言诗文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永之氓(méng)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rǔ)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dài)。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yú)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nì)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就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于是写下了《哀溺》。
永:即永州。
氓:古代指百姓。
咸:都。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善:通“擅”,擅长。
暴:涨。
绝:渡过。
济:渡河。
组词:救济。
中济:渡到河中央。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有顷:一会。
益:更。
后:落后。
怠:疲乏。
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蔽:昏聩,不明是非。
蒙昧侣:同伴。
去:丢弃,放弃。
且:将,将要。
腰:腰缠。
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货:这里指钱。
参考资料: 1、 朱庆.文言诗文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文翻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
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5-46 2、 吴汝煜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4-926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黄甘:即黄柑。
柑的一种。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郭璞注:“黄甘,橘属而味精。
”城隅:城角。
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
《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楚客:指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
屈原爱橘,曾作《橘颂》,对桔树的美质作了热情的赞颂。
皇树:即橘树。
木奴:指柑橘的果实。
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
”“不学”句:说的是李衡种柑谋利的事。
据《水经注·沅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于武陵(今湖南常德县)龙阳洲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
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
这句话是从反面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
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
喷雪:形容白花怒绽。
垂珠:悬挂的珠串。
这里比喻柑果。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
坐待:渐渐地等待。
宋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
”滋味:美味。
《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5-46 2、 吴汝煜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