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得上都亲友书以予停俸多时忧…乘酒兴咏而报之 文
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
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异世陶元亮,前生刘伯伦。
卧将琴作枕,行以锸随身。
岁要衣三对,年支谷一囷。
园葵烹佐饭,林叶扫添薪。
没齿甘蔬食,摇头谢缙绅。
自能抛爵禄,终不恼交亲。
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
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
皇甫郎中亲家翁赴任绛州,宴送出城赠别 文
生离别 文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文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予往年有诗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年太老,四体不支持。
今故云。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春夜喜雨 文翻注译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8-159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0-181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随风潜(qián)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8-159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0-181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随风潜(qián)入夜,润物细无声。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潜: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g)锦官城。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8-159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0-181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22-523 . 2、 蔡文.品读《春夜喜雨》.甘肃教育报,2007,12 .
月夜 文翻注译赏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
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2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2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
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2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
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
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
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
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
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李渗.杜甫诗集选.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412-413 2、 戴燕.历代诗词曲选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21-122
春日忆李白 文翻注译赏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4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4 . 3、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清新庾(yǔ)开府,俊逸鲍(bào)参军。
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wèi)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4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4 . 3、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不群:不平凡,高出于同辈。
这句说明上句,思不群故诗无敌。
清新庾(yǔ)开府,俊逸鲍(bào)参军。
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庾开府:指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俊逸:一作“豪迈”。
鲍参军:指鲍照。
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渭(wèi)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呢?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细论文:一作“话斯文”。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4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4 . 3、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15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
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笔的。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
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
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
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
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
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
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
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
“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
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
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
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
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极为赞赏。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
”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
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
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
”(《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
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35-436 .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文翻注译赏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
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lí)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diān)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lí)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
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diān)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春江 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
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
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
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
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
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
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有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严郑公宅同咏竹 文翻注译赏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
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绿竹半含箨(tuò),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zhì)晚,阴过酒樽(zūn)凉。
含箨:包有笋壳。
箨:笋壳书帙:书套。
帙:包书的布套。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的枝梢刚伸出墙外。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下来。
竹影移过酒樽也觉得清凉。
含箨(han tuò):包有笋壳。
箨:笋壳书帙(shu zhì):书套。
帙:包书的布套。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
严武素与杜甫友善,字季鹰,华州华阴人,虽武夫,亦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他性豪爽,读书不甚究其义。
八岁时,因其父挺之不答其母,乃手刃父妾英。
其父屡禁其习武。
后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
玄宗入蜀,(公元七五六年)擢谏议大夫。
至德后,历剑南节度使,再为成都尹。
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与杜甫最友善,镇剑南时,甫因避乱往依之。
全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一贯诗风有异。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
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
“色侵书帙晚”,竹的颜色绿得逼你的眼,绿色映照在书卷上,似乎是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了。
颔联选取竹“色”给人的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竹荫中,品着清凉的美酒。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细细的春雨把竹洗得一尘不染,微微的春风送来缕缕竹的清香。
颈联继续从视觉和嗅觉来感触竹。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
本诗是一首应答之作,自然少不了对主人的一番赞颂,以竹盛赞了严郑公高洁的情操,杜甫虽然长严武十四岁,严武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但作者后半生长期依赖严武接济,出语自然更加谦恭。
不过本诗也值得称道,特别是“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与“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四句,后人单独辑录在一起,成了一首咏竹的绝佳之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 文翻注译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