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更多 周纪·周纪二 作者: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显王 ◎元年癸丑,公元前三六八年 齐伐魏,取观津。赵侵齐,取长城。 ◎三年乙卯,公元前三六六年 魏、韩会于宅阳。秦败魏师、韩师于洛阳。 ◎四年丙辰,公元前三六五年 魏伐宋。 ◎五年丁巳,公元前三六四年 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 ◎七年己未,前三六二年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卫声公薨,子成侯速立。燕......更多 周纪·周纪四 作者: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起阏逢困敦,尽著雍困敦,凡二十五年。 赧王中 ◎十八年甲子,公元前二九七年 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鲁平公薨,子缗王贾立。 ◎十九年乙丑,公元前二九六年 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赵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遇楼烦王于西......更多 素问·宣明五气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更多 素问·至真要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司天同......更多 素问·徵四失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更多 素问·方盛衰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更多 水部·醴泉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水部·雨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立夏雨水: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时有子,神效。 水部·神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渴去热。 考释李时珍在该药的集解项下转引《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由此可见,逢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下雨时,从砍伐的竹竿中沥取的水就是神水。同时也可知神水早在前人的《金门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1112131415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