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作者: 刘长卿 朝代: 唐代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荒凉的村落,映照着淡淡的夕阳,纷飞的落叶,在脚下乱成一片。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空荡荡的古道上再没有别的行人。

冷清清的山脚下,唯一见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前些时候下了一场大雨,把那座简陋的小桥给冲垮了,溪涧的水暴涨起来,不少田亩都遭淹没。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哎,要不是顾惜深厚的知己情谊,在这种时候,谁还会跑到这白云出没的山野来啊。

参考资料: 1、 赵丽雅主编.唐诗鉴赏解析: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04:第422-423页 2、 刘斯奋,刘斯翰编著.唐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10:第107页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阳斜照着,树上的秋叶纷纷坠落,境界荒凉。

诗人此时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黄昏,生命的秋天。

他一生坎坷,因不畏权贵,晚景凄凉,所以面对晚秋夕阳,心头自是感慨万端。

秋色衰飒,落叶纷乱,是他心境不能平静的写照。

首联描绘荒村返照、落叶纷纷和萧条景象,烘托了颔联友人来访的温暖和可贵。

  正值内心思绪繁杂时,“古道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他望见平日无人影迹的绵远古道上,自己的友人竟然孤身来访。

“古道”与“寒山”极力渲染自己居处幽僻,人迹罕至,也言门前冷落,无人造访。

诗人相识虽多,如今遭逢不幸,被诬贬谪,又居处山野,古道难行,惟有皇甫侍御却不避秋寒,甘冒风霜,攀山越岭来访,一个“独”字,足显出二个相知相念的深挚情谊,显出诗人内心激荡着喜悦之情。

淡笔写来,上下二句对比,更显示人事寂寥中友情的可贵。

  第三联“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以野桥上承荒村,古道,又点出友人来访时的气候特征: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

而友人却不顾山路泥泞而来,引出下边“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诗人与皇甫侍御乃是志气相投,同病相怜。

尽管诗人幽居白云深处,与世隔绝,友人依然与他心息相通。

语感既有欣喜,又有感慨。

喜的是友人来访,知己重逢,同时又为二人同病相怜的意遇嘘唏慨叹。

  全诗表现了对友人过访的惊喜。

一个“喜”字说明,好友皇甫侍御来访的深情在刘长卿的心头荡漾,涌起了无限的感激之情。

诗人精于造境,诗中先写荒寒、凄寂的晚景以此表现来客之希,再写路途之难以见来客之情真。

然诗中于衰败落景描写中,也写出了自己的栖隐中失意的心境与避世心态,诗人写友人独能于此中寻找自己。

他仿拂已能从中体会主人这一心绪,这则突出了他们之间共同旨趣,诗人以审美的态度将这一同病相怜的心理表现极有诗意。

从艺术上说,含蓄蕴藉,不着痕迹,含感激与感慨之情于言外,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除此之外,诗中所绘景物荒寂凄冷,但情味恬淡,意境幽清。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四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685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便捷数据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bian-jie.cn/search/gushiwen/1/2103072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