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戏
京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xì/hū京剧。
余三胜(1802-1866)
余三胜(1802-1866)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sān shèng (1802-1866)京剧演员。名开龙,湖北罗田(一说安徽怀宁)人。演老生。清道光年间北京春台班的台柱。在徽剧、汉剧合流为京剧时期,对老生唱腔有不少创造。与程长庚、张二奎合称“老生三杰”。
余叔岩(1890-1943)
余叔岩(1890-1943)的同义词反义词
yú shū yán (1890-1943)京剧演员。名第祺,湖北罗田(一说安徽怀宁)人。余三胜之孙。幼承家学,学文武老生。后从谭鑫培等学习,技艺大进,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称“余派”。代表剧目有《打棍出箱》、《秦琼卖马》、《定军山》等。
关肃霜(1928-1992)
关肃霜(1928-1992)的同义词反义词
guān sù shuāng (1928-1992)京剧演员。女。湖北江陵人。满族。十四岁学艺,演武旦。1959年拜梅兰芳为师。戏路宽,武功扎实,能反串小生。擅演《打焦赞》、《铁弓缘》等剧。曾任云南省京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
剧装科
剧装科的同义词反义词
jù zhuāng kē1.京剧班社后台工作人员的一种,专管衣箱。俗称"箱倌"。
南梆子
南梆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nán/nā bāng zǐ1.京剧曲调。定弦同"西皮"调一样。音调和婉,宜于表达幽怨﹑细腻的情感。主要用于旦角,有时也用于小生。
吹腔
吹腔的同义词反义词
chuī qiāng1.戏曲腔调之一。又称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等。明末清初从江西弋阳腔发展而来的四平腔,受昆腔影响,在安徽枞阳一带形成,为徽剧主要腔调之一。最初是曲牌体(长短句),后逐渐发展为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京剧﹑婺剧中都保存有吹腔,在湘剧﹑祁剧里则称为安庆调。
唱工戏
唱工戏的同义词反义词
chàng gōng xì1.戏曲术语。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侧重于唱功的戏叫"唱功戏"。也写作"唱工戏"。
嘎调
嘎调的同义词反义词
gā/gá/gǎ tiáo/diào京剧唱腔里,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唱出的音叫嘎调。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同义词反义词
sì dà/dài/tài míng dàn指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四个成名于20世纪20年代的京剧旦脚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