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手

打出手的同义词反义词
dǎ/dá chū shǒu戏曲武打技术之一。以打出手者(上把)为中心,由数人(下把)配合,作抛掷接踢武器的特技表演。多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如京剧《泗州城》等。打出手时,以打击乐作“出手锣鼓”伴奏。

扫边

扫边的同义词反义词
sǎo/sào biān1.指京剧班社中扮演三四路角色的演员。因在剧中往往靠边站而得名。

拨子

拨子的同义词反义词
bō zǐ1.弹奏弦乐器的用具。 2.高拨子的简称。徽剧主要曲调之一。京剧也用高拨子。 3.量词。群﹐批。

撞钟

撞钟的同义词反义词
zhuàng zhōng1.击钟。2.乐器名。戏曲打击乐器之一。京剧反二簧常用为过门时伴奏击节。

李少春(1919-1975)

李少春(1919-1975)的同义词反义词
lǐ shǎo/shào chūn (1919-1975)京剧演员。直隶霸县(今河北霸州)人。自幼从父李桂春学艺。1938年拜师余叔岩。嗓音宽厚,文武兼备。擅演《定军山》、《战太平》、《野猪林》等剧。

杨小楼(1878-1938)

杨小楼(1878-1938)的同义词反义词
yáng xiǎo lóu (1878-1938)京剧演员。名三元,安徽怀宁人。名老生兼武生杨月楼之子。幼入北京小荣椿科班,学武生。继承家学,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嗓音清亮,表演追求神似。代表剧目有《长坂坡》、《挑滑车》、《霸王别姬》等。

梅派

梅派的同义词反义词
méi pài1.京剧流派之一。京剧著名演员梅兰芳演青衣,兼演刀马旦。他在长期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大,世称"梅派"。

流水板

流水板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ú shuǐ bǎn1.京剧的一种板式。

武丑

武丑的同义词反义词
wǔ chǒu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昆剧《挡马》中的焦光普。

汉剧

汉剧的同义词反义词
hàn jù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流行于湖北全省和河南、陕西、湖南的部分地区,历史较久,对京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旧称汉调。
678910 共13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