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代北燕南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你我天南地北,然而却不能阻隔千里明月,天涯此时。

我伫立在寒夜风中,承受着这寒冷凄清,孤枕难眠。

已近四更,城乌夜啼,边声四起,此刻谁又在远方挂念塞外苦寒的我呢?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在家乡的故园里,谁又在独倚着栏杆同样神伤呢?

只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自慰。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77页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你我天南地北,然而却不能阻隔千里明月,天涯此时。

我伫立在寒夜风中,承受着这寒冷凄清,孤枕难眠。

已近四更,城乌夜啼,边声四起,此刻谁又在远方挂念塞外苦寒的我呢?

代北燕南:泛指山西、河北一带。

代北,原指汉、晋时期之代郡,唐以后之代州北部等。

燕南,泛指黄河以北之地。

胭(yān)脂(zhī)山:即燕支山。

在古匈奴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因其地水草丰美,宜为畜牧,是为塞外之宝地。

古诗中多代指值得怀念之地。

秋气:指秋日的凄清、肃杀之气。

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茄、角号等诸多声响。

范仲淹《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悲歌不胜消受,悲泪暗流不止,在家乡的故园里,谁又在独倚着栏杆同样神伤呢?

只恨无梦可慰相思,唯以违心之字的书信自慰。

匀(yún):抹。

青海:本指青海省内之最大的咸水湖,北魏时始用此名。

后以之喻边远荒漠之地。

红笺(jiān):红色笺纸,多用以题写诗词等,这里是指书写信札。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浑是:全是。

东堂桂:因科举考试而及第称为“东堂桂”。

语出《晋书·郤洗传》:郤冼以对策上第,拜仪郎。

后迁官,晋武帝于东堂会送,问洗曰:“卿自以为何如?

”洗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77页

洞仙歌·咏黄葵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铅华不御,看道家妆就。

问取旁人入时否。

为孤情淡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

黄葵:即秋葵、黄蜀葵。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于七至十月开花。

其状貌颇似蜀葵,唯其叶裂痕较蜀葵深而多,花亦不像蜀葵之色彩纷繁,大多为淡黄色,近花心处呈紫褐色。

铅华二句:此言黄葵宛若不饰粉黛,身着黄袍的道士。

 铅华,搽脸之粉。

 道家妆,即身着黄色之道袍。

宋晏殊《菩萨蛮》:“染得道家衣,淡妆梳洗时。

”判不宜春:谓情愿不合春时。

无端轻薄雨,滴损檀心,小叠宫罗镇长皱。

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便零落、蜂黄也休嫌,且对依斜阳,胜偎红袖。

滴损二句:檀心,指黄葵紫褐色之花心。

 镇,久、常之意。

此二句言雨水滴洒在花上,使那像宫罗一样的花心久久地微微地摺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将愁不去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

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

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9页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

日日风风雨雨。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

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将愁:长久之愁。

将:长久之意。

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

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重阳:重阳佳节。

凉云:阴凉之云。

南朝齐谢朓《七夕赋》:“朱光既夕,凉云始浮。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9页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

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

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参考资料: 1、 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 ,2014-1:56-57 2、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

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

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无恙:安好。

汴水:古河名,原河在今河南荥阳附近受黄河之水,流经开封,东至江苏徐州转入泗水。

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

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此曲为商调曲,唐曲凡十一叠。

短亭: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曾是句:长堤,指隋堤。

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自板渚引黄河入汴水,经泗水达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

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白居易《隋堤柳》:“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三株两株汴河口。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 锦缆,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谓隋炀帝“至汴,帝御龙舟,萧妃乘凤舸,锦帆彩缆,穷极侈靡。

……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

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后以此典喻指帝王穷奢极侈,招致国破身亡。

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近:靠近。

迷楼:楼名。

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隋炀帝时,浙人项升进新宫图。

帝令依图起造于扬州,经年始成。

回环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弘丽,自古无有,费用金玉,努库为之一空。

《古今诗话》云:“帝幸之,曰:‘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

’乃名迷楼。

” 参考资料: 1、 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 ,2014-1:56-57 2、 施议对 .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香荑(tí):原指散发着芳香的嫩草,此处指女子柔嫩的手指。

荑:茅草的嫩芽。

总:通“纵”,即使,纵然。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笺书:信札,文书。

直恁(nèn):竟然如此。

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

指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即谓“误期、爽约”之意。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02页 2、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第142页 3、 纳兰性德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第103页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夕阳西下,是谁把她从楼上唤出,她柔嫩的手里握着一把香草,她站在台阶前回头看看。

却强忍着笑意站住了尽管一语不发,却依然很美丽。

香荑(tí):原指散发着芳香的嫩草,此处指女子柔嫩的手指。

荑:茅草的嫩芽。

总:通“纵”,即使,纵然。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信中约定好却没能如期而至,就不要再说什么相思。

劝你沉醉在小窗,还没到落花相见的时候。

笺书:信札,文书。

直恁(nèn):竟然如此。

无凭据:不能凭信,难以料定。

指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即谓“误期、爽约”之意。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02页 2、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第142页 3、 纳兰性德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第103页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上阕中“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夕阳西下时分,伊人从楼上被人唤出,下得楼来与人相亲,她的手指,白嫩如荑。

“一握香荑”并非说她手里握着一把香草,此句乃是对伊人形貌的刻画,正如《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用柔嫩的白茅芽比喻美人的手指,描绘庄姜之美。

古代男女相约,十分不易,但是伊人下得楼来,却忍笑伫立,一语不发,叫人摸不着头脑。

“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三句,是描绘女子的神情:本该见情郎了,她却回头忍笑,婧婧地在阶前倚立,静默无语;

但即使没有言语,在情郎眼里,也还是那样楚楚动人。

描写二人相会时,词人从女子落笔,写得精致活泼,数十字之间将伊人的形貌神情,心波暗涌,情人间且亲且嗔的复杂心态写得清透,读来惟妙惟肖。

  下阕道破伊人忍笑伫立,一语不发的原因。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她嗔怪情人信中相约却失约,故假意娇嗔说:书信中的期约竟如此不足凭信,你误期爽约,请你不必再说对我的相思了。

但不是真是“休说相思”。

“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大约是看见情人慌乱着急,自己心下又不忍,遂以俏皮的口吻转口来抚慰情人珍重春光好沉醉,不要因为犹豫而耽误了两人相处的好时光,言语间隐有“有花堪折直须折”的雅骚之意,含情女子的曲款心事,不言而喻,而彼此且亲且嗔的复杂心态,亦活灵活现。

精准的用词中,看得出其中缱绻的情意,离愁,离恨,相爱,相守,爱情之中的种种,纳兰尽悉把握词中。

生命犹如朝露,虚幻间便很快度过了一生,如果不及时把握,那悔恨的将会是自己。

  这首《落花时》虽写情人幽会,但细致入骨,周身春光亦仿佛流转不定,眉目相照时只见缱绻未露轻薄,其风流蕴藉处颇有北宋小令遗风,言辞殊丽,一似月照清荷。

珍重而亲昵,这是纳兰性德风骨心境高于一般市井词人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98页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

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

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37-38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

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五夜:即五更。

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

南朝梁陆佐公《新刻漏铭》:“六日无辨,五夜不分。

”注引《汉旧仪》:“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栈(zhàn):栈道。

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

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37-38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姜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

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

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

“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

“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

“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

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不觉令人百感交集,不住叹息。

“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

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

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不远了。

“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

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

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5页

踏莎美人·清明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临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樱桃花落,已是清明时节,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

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26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264页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临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樱桃花落,已是清明时节,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

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踏青:清明前后到野外去观赏春景。

香笺:即信笺。

因少女之手,散发香气,故云香笺。

邻姬:邻家女子。

讯,通“信”。

绿鬟(huán):乌黑发亮的头发;

斜亸(duǒ):斜斜地垂下来。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

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浅黛:用黛螺淡画的眉毛个侬:这人或那人。

生:用于形容词词尾。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264页 2、 (清)纳兰性德著;

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264页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菩萨蛮·晓寒瘦著西南月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晓寒瘦著西南月,丁丁漏箭余香咽。

春已十分宜,东风无是非。

蜀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

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

1234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