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 文
寄郭筠仙浙江四首 文
已酉年九月自滇归闽,同人赠言惜别,途中 文
声声慢 七夕 文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
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
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
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
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
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
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
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
伯成先生席上赋赠韩修龄(韩,关中人,圣秋 文
月上梨花午。
恰重逢、江潭旧识,喁喁尔汝。
绛烛两行浑不夜,添上三通画鼓。
说不尽、残唐西楚。
话到英雄儿女恨,绿牙屏惊醒红鹦鹉。
雕笼内,泪如雨。
一般怀抱君犹苦。
家本在、扶风周至,五陵佳处。
汉阙唐陵回首望,渭水无情东去。
剩短蜡、声声诉与。
绣岭宫前花似雪,正秦川公子迷归路。
重酌酒,尽君语。
汴京怀古(广武山) 文
汜水敖仓,是楚汉、挥戈边界。
想昔日、名姬骏马,英雄梗概。
荥泽波痕寒叠雪,成皋山色愁凝黛。
叹从来竖子易成名,近安在?
俎上肉,何无赖;
鸿门斗,真难耐。
算野花断镞,几更年代。
秦鹿岂为刘季死,楚猴甘受周苛卖。
笑纷纷青史论都讹,因成败。
羊城感赋六首 文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文翻注译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lí)山语罢清宵(xiāo)半,泪雨霖(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lí)山语罢清宵(xiāo)半,泪雨霖(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 1、 于在春.清词百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南乡子·秋暮村居 文翻注译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树木整齐划一。
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
十里山坡,一片烟雾笼罩。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狗吠声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
家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 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寒溪:寒冷的溪流。
齐:一致。
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陂(bēi):池塘、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荧(yíng)荧:灯光闪烁的样子。
唐杜牧《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寒林:秋冬的林木。
扉(fēi):门。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 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bēi)。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树木整齐划一。
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
十里山坡,一片烟雾笼罩。
寒溪:寒冷的溪流。
齐:一致。
这里意即秋天到了,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陂:池塘、湖泊。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yíng)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fēi)。
狗吠声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
家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荧荧:灯光闪烁的样子。
唐杜牧《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寒林:秋冬的林木。
扉:门。
参考资料: 1、 何宝民主编.中国诗词曲赋辞典:大象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526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38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69页 4、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433页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文翻译赏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干枯凋落的树叶堆积在溪上,水已结冰。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依然照着长亭短亭。
来到一座废寺前,寺的门额上已经看不清寺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闲游的过客驻马临摹碑上之字,富家子弟拨弄佛前灯芯。
尘世辛劳,凡人几时醒悟。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279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1:67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干枯凋落的树叶堆积在溪上,水已结冰。
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依然照着长亭短亭。
来到一座废寺前,寺的门额上已经看不清寺名。
败叶:干枯凋落的树叶。
题名:寺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闲游的过客驻马临摹碑上之字,富家子弟拨弄佛前灯芯。
尘世辛劳,凡人几时醒悟。
斗鸡人:斗鸡本为一种游戏,战国时即已存在。
《战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此处“斗鸡人”与前“倚马客”对举,谓到此寺中之人已非往日的善男信女,而是前来闲游的过客,或是贵族豪门的公子哥们。
金经:佛经,即《金刚经》,为《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简称。
自东晋以后有多种译本。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279 2、 徐燕婷 朱慧国 .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1:67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
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上阙写废寺之外景,荒凉冷寂,繁华消歇。
“败叶填溪水已冰”,秋天的树叶凋零了,遂成“败叶”,而萧瑟的秋风又将这些枯叶吹到溪水里。
“填”字说明败叶之多,给人一种沉重压抑之感。
“水已冰”说明时令已值深秋冬。
“夕阳犹照短长亭”说的是荒秋暮景。
黄昏时分,夕阳斜照长亭短亭,而行人已经杳无踪迹。
此句表面上说的是亭,实际上是人,因为长亭也好,短亭也罢,在古代皆含送别之意。
此句勾勒的残阳落照、野亭萧然的暮景与前句“败叶填溪水已冰”的意境十分相合,遂为全词定下凄凉的基调。
有了背景的铺垫后,作者开始切入“废寺”主题。
“何年废寺失题名”,古人游览庙宇时常题名以资纪念,这些题名经年遭受风吹雨打,最终模糊难辨,以至作者想要追问这究竟是哪一年的寺庙。
这一句是正面渲染废庙的冷落苍凉。
下片写废寺内景,残破不堪,香火断绝。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
此二句谓到此寺中之人已非往日的善男信女,而是前来闲游的过客,或是贵族豪门的公子哥们。
其中“斗鸡人拨佛前灯”一句用了唐朝贾昌的典事。
唐玄宗好斗鸡,在两宫之间设立斗鸡坊。
贾昌七岁,通晓鸟语,驯鸡如神,玄宗任命他为五百小儿长,每天赏赐金帛。
贾昌父亲死,玄宗赐他葬器。
天下人称其“神鸡童”。
贾昌被玄宗恩宠四十年。
天宝间,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皇奔蜀,贾昌换了姓名,依傍于佛寺。
其家被乱兵劫掠,一物无存。
大历年间,贾昌依存于寺僧,读佛经,渐通文字,了解经义。
日食粥一杯,卧草席。
作者用贾昌的故事显然是说寺庙的命运同人的命运一样,在风雨流年中饱经盛衰兴亡、荣辱浮沉,最终繁华不再,一切归于荒凉冷落。
结尾“净消尘土礼金经”,更是精警妙出,充分体现了纳兰词“君本春人而多秋思”(梁佩兰评性德语)的凄凉哀婉之风。
此句谓,那些临碑者也好,斗鸡人也罢,以及过去来到这里的贵宦雅宾、文人墨客,虽然贤愚有所不同,然而在这劳劳尘世,终同归一梦。
这分明是“人生如梦”的感喟了,但是再也没有苏东坡“一樽还酹江月”的豪放与洒脱,有的仅是对“悲欢离合终成空”的无限悲凉的感怀。
全词语调低沉,含蕴良多,耐人寻味,透露了纳兰内心深处不胜苍凉的悲感。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 子艮.纳兰词剪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2012:89-90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