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已暮

作者: 牛希济 朝代: 五代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

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

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作者: 牛希济 朝代: 五代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

满庭重叠绿苔斑。

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风流皆道胜人间。

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

满庭重叠绿苔斑。

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黄陵春庙:黄陵庙,在湘水之旁,为湘妃而立的庙宇。

旧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水经注》:“湘水北径黄陵亭西。

”韩愈《黄陵庙碑》:“湘水旁有庙曰黄庙,自前古立以祠尧之二女,舜之二妃者。

”《通典》:“湘阴具有地名黄陵,即虞舜二妃所葬。

”又据《地理志》载:湖北宜昌县西,重岩叠起,山下有黄陵庙,三国时蜀汉所建。

关关:莺啼声,象声词。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风流皆道胜人间。

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月娥:月亮,以月拟人,故称“月娥”。

弯环:月弯如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作者: 尹鹗 朝代: 五代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昔年于此伴萧娘。

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

别来虚遣思悠飏。

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昔年于此伴萧娘。

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一番:一片。

馨香:芳香,散布得很远的香气。

馨(xīn 新):香气。

《诗经·大雅·凫鹥》:“尔酒既清,尔肴既馨。

”毛传:“馨,香之远闻也。

”萧娘:泛指美妇人。

见孙光宪《更漏子》“其一”注。

伫立:久立。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

别来虚遣思悠飏。

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逞笑容:展露笑容。

曹植《求自试表》:“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也。

”菡萏:荷花。

《尔雅·释草》:“荷,芙渠……其华菡萏。

”《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朱熹注:“菡萏,荷华也。

”慵窥:懒于回顾。

金锁句:意思是将小兰房锁住不开,以免触物生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

昔年于此伴萧娘。

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

别来虚遣思悠飏。

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这首词写男子对情人的怀想。

  全词分三层。

第一层是开头两句,写池塘一片碧荷,芳香随风飘到槛前,眼前景物能动难忘之情。

第二层从昔年直贯到过片“还如菡萏争芳”,追忆过去于此景中“伴萧娘”的情事;

“相偎”两句写当时缱绻神情,“时逞”二句写萧娘的艳丽如荷花。

第三层写别后的思念长久,以至不敢再回想往事,甚至连过去相聚时的小房也被锁起来,因现在是人去房空了,见房也会引起离愁。

全词用语婉丽,情意深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花榭香红烟景迷

作者: 毛熙震 朝代: 五代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作者: 毛熙震 朝代: 五代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

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满宫花·雪霏霏

作者: 魏承班 朝代: 五代

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

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

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

少年何事负初心?

泪滴缕金双衽。

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

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

霏霏:雨雪密布纷飞的样子。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毛传:“霏霏,甚也。

”风凛凛(lǐn 凛):北风凛冽。

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

少年何事负初心?

泪滴缕金双衽。

缕金双衽(rèn任):金线绣的双袖。

衽:本为衣襟。

这里说“双衽”,可理解为“双袖”。

《说文通训定声》:“凡衽,皆言两旁衣际裳际,正当手下垂之处,故转而名袂。

”《列女传·鲁季敬姜》:“文伯引衽攮卷而亲馈之。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作者: 魏承班 朝代: 五代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

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

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

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

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这首词写抚琴少女的幽怨。

上片“烟雨”句状景,“零落”句起兴,一语双关,景情合写。

“难话此时心”是“无语”的人情再现,又开启“梁燕双来去”一句,用亲昵双燕,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

下片写女子抚琴遣恨,而无声的哀怨、无言的愁恨却依然无法排遣。

用“断弦频”刻画柔肠寸断,虚意实写,可见可感。

最后用女子抚琴时的“泪滴”作结,层层递进,幽怨全出。

  落花无语,梁燕双飞。

临风抚琴,泪滴罗裳。

全词清新隽雅,语婉情深。

乃《花间集》中之佳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作者: 阎选 朝代: 五代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

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嫩黄:指柳色。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

亦泛指柳林、柳树。

蒂:根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残: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光景”句:意思是风光明秀,而引起了无限的闺阁怨情。

光景,风光景色。

李白《越女词》之五:“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又解:“光景”作“光影”,时光的意思。

这句话可说是时光渐逝,而闺怨无穷。

闺阁:代指女子。

行行坐坐:空虚无聊,行坐不安。

黛眉:黛画之眉。

特指女子之眉。

攒(cuán):聚集,这里指皱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

烟雾笼罩着树林,柳树垂着嫩黄的细枝;

春风吹起花朵的根蒂,连红梅也在不断凋零。

嫩黄:指柳色。

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

亦泛指柳林、柳树。

蒂:根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残:凋零。

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风光明秀,引起了女子无限的闺阁怨情,她空虚无聊,行坐不安,秀丽的眉头皱成了一团。

“光景”句:意思是风光明秀,而引起了无限的闺阁怨情。

光景,风光景色。

李白《越女词》之五:“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又解:“光景”作“光影”,时光的意思。

这句话可说是时光渐逝,而闺怨无穷。

闺阁:代指女子。

行行坐坐:空虚无聊,行坐不安。

黛眉:黛画之眉。

特指女子之眉。

攒(cuán):聚集,这里指皱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

述国亡诗

作者: 花蕊夫人 朝代: 五代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310-311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中文系 ,2009 :248-249 .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妾:花蕊夫人自称。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解甲:解除武装,指投降。

更无:一作“宁无”。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310-311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中文系 ,2009 :248-249 .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

妾:花蕊夫人自称。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解甲:解除武装,指投降。

更无:一作“宁无”。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310-311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中文系 ,2009 :248-249 .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

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

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

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

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

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

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

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

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

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

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

”“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

“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

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

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

“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

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

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

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

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

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

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78-1379页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作者: 鹿虔扆 朝代: 五代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

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

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

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云雾笼罩的朦胧之月,不知人事已经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

在荒废的池塘中,莲花正相对哭泣;

她们像暗暗伤感亡国,清露如同泪珠,从清香的红花上往下滴。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历代绝妙词三百首》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24 . 2、 徐庆宜 .《唐宋词三百首》 .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3 . 3、 吴彬,冯统一 .《唐宋词选注》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4 :42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50 . 5、 张璋 .《中华词综》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4 :45 . 6、 潘慎,秋枫,赵木兰 .《词萃》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37 . 7、 弓保安 .《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 :392-393 .

1112131415 共1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