欤
yú①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②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师说》:“其可怪也~?”③表示反问语气。
《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
溢
yì①水漫出来。
《三国专•吴主传》:“诸山崩,鸿水~。
”②流露。
《柳毅传》:“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
”③自满;
骄傲。
《谏太宗十思疏》:“惧满~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过分的。
《三国志•诸葛瞻传》:“美声~誉,有过其实。
”【溢美】过分的称赞。
【溢目】眼睛看不过来,指景物多姿多彩。
煦
xù温暖。
颜延之《陶徵士诔》:“晨烟暮霭,春~秋阴。
”查询
直
zhí①不弯曲。
《劝学》:“木~中绳,輮以为轮。
”②正直。
《涉江》:“苟余心之端~兮,虽僻远其何伤。
”③正确。
《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
”④笔直地。
《与朱元思书》:“争高~指,千百成峰。
”⑤纵的;
竖的。
《阿房宫赋》:“~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⑥遇到。
《汉书•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秦之锐士。
”⑦通“值”,价值。
《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
”⑧通“值”,值班。
《晋书•庾珉传》:......更多
看
kàn①视;
瞧。
《范进中举》:“范进不~便罢,~了一遍,又念了一遍。
”②观看;
观赏。
《望庐山瀑布》:“遥~瀑布挂前川。
”③看待;
对待。
高适《咏史》:“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
”④访问;
探望。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之。
”⑤眼看着;
转眼。
杜甫《绝句》:“今春~又过,何日是归年?
”kān看守;
守护。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原是一个老军~管。
窒
zhì阻塞;
不通。
《诗经•豳风•七月》:“穹~熏鼠。
”
立
lì①站立;
站着。
《陈情表》:“茕茕孑~,形影相吊。
”②停立;
停止。
《陌上桑》:“五马~踟蹰。
”③竖立;
耸立。
《五人墓碑记》:“且~石于其墓之门。
”《石钟山记》:“大石侧~千尺。
”④设立;
建立;
制定。
《为学》:“人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又】使……立。
《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事。
”⑤存在;
生存。
《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
”⑥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
《陈涉世家》:“陈涉乃~为王,......更多
筌
quán用竹或草编制的捕鱼器具。
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忘~已早鱼。
”
筵
yán①竹制的垫席。
《诗经•大雅•行苇》:“布~席,陈樽俎。
” 【引】座位。
《隋书•礼仪志六》:“皇帝负扆,置神玺于~前之右。
”②古人饮食宴会在席上,所以酒席叫“筵”。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诗:“五里一换马,十里一开~。
” 【辩】筵、席。
二者都是席子。
古人席地而坐,把铺在底下的叫“筵”,铺在上面叫“席”。
后代席地而坐的习俗变了,“筵”与“席”就没有严格的区别了,但床上铺的只叫“席”而不叫“筵”。
签
qiān①标签;
用作标志或记注的小条或小牌子。
王安石《望九华》:“或是古史书,脱落简与~。
”②记注;
标上记号或写上案语。
《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
”③官府交给差役捕人的凭证。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便发~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④签名;
画押。
朱熹《近思录•政事》:“颐不曾~。
”⑤插。
《西厢记》:“酒席上斜~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