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g①惊惧。

见“怔营”、“怔忪”。

②发愣。

《红楼梦》:“那丫鬟倒发了个~。

”【怔营】惶恐不安的样子。

《后汉书•蔡邕传》:“~怖悸。

”【怔忪】惊惧的样子。

《四子讲德论》:“百姓~,无所措其手足。

bù①惊恐;害怕。

《荆轲刺秦王》:“燕王诚振~大王之威。

”②恐吓;吓唬。

《吴子•论将》:“安众~敌,决疑施令而下不犯。

chǔ①恐惧,害怕。

陆机《文赋》:“虽杼轴于予杯,~他人之我先。

”(杼轴:喻诗文的组织、构思。

)【又】警惕。

《庄子•养生主》:“吾见其难为,~然为戒。

”②悲伤。

《礼记•祭统》:“心~而奉之以礼。

”xù引诱,诱惑。

《汉书•食货志》:“善人~而为奸邪,愿民陷而之刑戮。

”【怵惕】惊骇,戒惧。

【怵心刿目】惊心动目。

刿,刺。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雕琢者所为也。

”查询

sǒng惊惧;

恐惧。

潘岳《射雉赋》:“情骇而神~。

”成语有“毛骨悚然”。

è惊讶;

惊奇。

《荆轲刺秦王》:“群臣皆~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促织》:“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成骇立~呼”查询

jù①羞愧。

《后汉书•王霸传》:“霸惭~而还。

”②惊恐。

《后汉书•徐登传》:“主人见之惊~。

kàng①抗拒;

抵御。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此难乎?

”②匹敌;

相当。

《游黄山记》:“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耳。

”③刚正;

刚直。

《后序》:“初至北营,~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④高;

高亢。

《马伶传》:“迨半奏,引商刻羽。

~坠疾徐,并称善也。

”⑤强;

超过。

《过秦论:“谪戍之众,非。

于九国之师也”【抗礼】行对等的礼。

【抗论】1.直言不阿屈。

⒉争论而不相上下。

【抗言】⒈高声说话。

⒉对面交......更多

zā压紧。

韩愈《辛卯年雪》:“崩腾相排~,龙凤交横飞。

”zǎn旧时一种夹手指的酷刑,也指夹手指的刑具。

也叫拶子。

《二刻拍案惊奇》:“就用严刑拷他,讨~来拶指。

zhèn①举;

举起。

《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

”②抖动。

《屈原列传》:“新浴者必~衣。

”③奋起;

振作。

《教战守策》:“痿蹶而不复~。

”④整顿。

《史记•主父偃传》:“诸侯春~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⑤通“赈”,救济。

《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救。

”⑥通“震”,震动。

《张衡传》:“如有地动,尊则~龙。

”⑦通“震”,惊恐。

《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恐。

”⑧通“震”,威吓。

《谏太宗十思疏......更多

duō①摘;

选取。

《采草药》:“采~者易辨识耳。

”②拾取;

捉。

《促织》:“成益惊喜,~置笼中。

”【掇芹】考取秀才。

【掇赚】哄骗;

诱骗。

12345 共8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