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 斑


拼音:que

症状: 雀斑也称夏日斑,是发生于日晒部位的皮肤上的黄褐色素斑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5岁左右开始出现,随年龄增长数目增多,与日晒有关。好发 于颜面、颈侧、手背,也可见于胸部及四肢伸侧,对称发生。皮损为针尖至扁豆大小的黄褐色或暗褐色斑点,密集或散在。冬轻夏重,无自觉症状。

治疗: 常用10%- 20%过氧化氢溶液、3%氢醌霜或20%对苯二酚苯醚霜;可用液 氮或二氧化碳冷冻治疗。

窒息


拼音:zhi

症状: 窒息

治疗: 注意:如果怀疑为头、颈或背部损伤,参见头、颈或背部损伤一病。1.不要试图取出患者咽喉内的异物,因为这样做可能使异物更深地嵌入气道。2.腹部加压冲击治疗。持续对腹部进行加压冲击,直至吐出异物或患者神志清醒。注意:如果患者为孕妇或非常肥胖,你应双手抱紧患者的腹部中段,而不要抱住肋骨或胸骨下缘。腹部冲击治疗: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只手握拳放在腹部正中脐肋之间,另一只手握住它,并快速而反复地向上冲击。3.如果患者意识丧失,请将患者置放于水平仰卧位。4.清理口腔。注意:切记不要试图取出嵌入咽喉的物品。清理口腔,压住患者舌头,向下牵拉下颏,用食指伸人口腔以清理口腔内异物。5.开放患者呼吸道,轻轻后仰患者头部并向下牵下颏。6.看、听并感觉呼吸是否存在。一定要把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部,单纯胸部活动并不意味着存有呼吸。如果患者有呼吸,应首先处理意识丧失。 7.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每次人工呼吸后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抬起。如果胸部不抬高,请轻轻将患者头部进一步后仰,并再进行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捏紧患者鼻孔,口与口对紧,行两次人工呼吸。两次呼吸之间将您的嘴移开。 8.如果患者胸部仍未抬起,再给5次腹部冲击。注意:冲击时不要按压侧方。腹部冲击:用一只手放在上腹中央脐与肋缘中点处,另一只手按在其上方,向上、向内快速冲击按压。 9.清理口腔并明确呼吸道已开放,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 10.如果患者胸部仍未抬起,再给予腹部冲击、清理口腔及人工呼吸。重复以上救助直至异物脱出或医务人员赶到。 11.如果异物已吐出但患者仍无呼吸,开始心肺复苏。 注意:如果你自己发现咽喉部有异物,不要试图取出,以免异物更深地嵌入气道。 婴儿窒息(1岁以内): 1.背部拍击及胸部按压。拍背4次,如果异物未吐出,按压胸部4次。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异物吐出或婴儿神志丧失。 背部拍击:患者面向下方,用一只手托住患儿头部。用食指及拇指托住患儿下颏。用另只手的手掌拍击肩背部。胸部按压:使患儿处于仰卧头低位,用食指及中指放在乳头下的胸骨口,快速按压。 2.如果患儿神志丧失,用小手指清理患儿口腔。注意:不要试图取出嵌入咽喉的物品。清理口腔:抓住患儿舌头,向下牵下颏,如果你看到口腔内异物并认为可以较容易地取出,则把你的小指伸人患儿口腔内将异物清理出来。 3.人工呼吸:如果患儿没有呼吸,用口对婴儿口鼻实行两次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时患儿胸部未抬起,轻轻将患儿头部进一步后仰然后再进行两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用一只手使患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向下牵开下颏,用口对患儿口及鼻实行两次人工呼吸,在两次人工呼吸后要把你的嘴移开。人工呼吸时要有力,但也不要用力太大,以免空气进入患儿的胃。 4.如果患儿胸部在人工呼吸时仍未抬高,继续实行人工呼吸、背部拍击、胸部按压并清理口腔。重新给于两次人工呼吸,4次背部拍击,4次胸部按压,然后清理口腔直至异物吐出或医务人员赶到。

相关信息: 如果看见患者咽喉内有异物并且不能咳嗽、呼吸、说话和哭泣,请拨打急救电话或告诉周围的人打电话。接下去开始紧急救助。如果您自已是患者,请进行自我救助。如果是1岁以内的婴儿,见呼吸心脏骤停一病的叙述。如果发现患者咽喉内有异物,但他能咳嗽、呼吸、说话及哭泣,请不要打扰他。但一旦情况恶化要做抢救的准备。

耳廓假性囊肿


拼音:er

症状: 耳廓假性囊肿也称耳廓软骨间积液。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机械性刺激或变态反应有关。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无明显症状,耳廓前面上方局限性隆起,渐增大,皮肤无红肿,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培养无细菌生长。轻者可行紫外线照射或超短波等物理治疗,可在无茵操作下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或行冷冻法,或用YAG激光在隆起部位打洞,清除积液,加压包扎。

相关信息:

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拼音:hua

症状: [诊断]化脓性中耳炎 本病一般多见于小儿。可有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小儿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有耳深部痛,呈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夜间较重,常伴听力减退及耳鸣。鼓膜穿破流脓后,耳痛顿减,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耳溢液,初为血水样,继之变为粘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乳突部可有轻度压痛。耳镜检查异常,呈传导性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治疗: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及咽部慢性炎症,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二、全身治疗 及早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多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首选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3次,或用药物敏感试验最有效的药物。 三、局部治疗 在鼓膜穿孔前充血显著时耳部滴用2%酚甘油,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如脓液粘稠可滴用3%双氧水、0.25%氯霉素、0.5%金霉素或3%洁霉素液。 四、手术治疗 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突出,经一般治疗后无明显好转,或穿孔不大、引流不畅者应行鼓膜切开术。炎症消退,干耳在两个月以上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

相关信息: [预防] 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中耳其他部分也常累及。

[病因] 本病常伴发于急性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等。

致病菌常为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精神分裂症


拼音:jing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低社会阶层的患病率高,女性患病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6。病前多有沉默寡言、孤独冷淡、过敏猜疑、好空想等性格特征。 二、症状 (一)精神症状 1.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语句或上下文间无意义上的联系,缺乏中心内容。对问题回答不切题,不易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思维突然中断,或涌现大量思维并伴明显不自主感。有些将两个或几个完全无关的词拼凑起来,赋予特殊意义。 2.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对同志、朋友欠关心,对亲人欠体贴,病情加重后可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日益情感淡漠,甚至丧失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可出现情感反应与环境不协调,可为琐事而暴怒,或含笑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 3.意志活动减退: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孤僻、被动、退缩,对学习及劳动的要求减低,不主动与人往来,无故旷课或旷工。严重者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期不洗澡、不理发,终日无所事事,或坐或卧。有的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伤害自己的身体等。 4.其他症状: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荒谬和脱离现实,主要是言语性幻听,威胁或命令其做这个,不做那个,评论其言行,说出病人的思想,或思维被广播,行为受幻听的形响,自笑、自语。可有幻味、幻触和幻嗅。感到脑袋离开了身休,走路时不感觉有下肢存在。以被害和影响妄想常见,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咳嗽、关门等都是要害他,有的坚信有外力在控制、干扰和支配他。 5.自知力一般受损:不认为自己有病,而认为是某些人恶意加害于他,往往不愿接受治疗。 三、可划分不同类型: 1.单纯型:较少见。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早期可有易疲劳,软弱无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孤僻、被动、生活懒散和情感淡漠日益加重,妄想不明显。可误认为思想不开朗或性格问题,往往经数年病情发展至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治疗效果较差。 2.青春型:较常见。多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扮弄鬼脸,傻笑;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性欲、食欲意向亢进;可有意向倒错表现;幻觉妄想片断零乱。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3.紧张型:已大有减少。起病较快,多在青、壮年发病。以木僵状态多见,言语运动受抑制,起初运动缓慢、少语少动,以后固定于某个姿势,不语不动,不饮不食,对环境变化毫无反应。肌肉紧张,可呈蜡样屈曲。可与短暂的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如突然起床,无目的地砸破东西,然后仍旧躺下。可自动缓解,治疗效果较其他类型好。 4.偏执型:又称妄想型,约占一半以上。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或中年,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并有泛化趋势,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结构可系统化,也可零乱。有时可伴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或妄想支配,表现恐惧,甚至出现自伤与伤人行为。精神衰退现象较不明显,病后相当长时间内尚维持日常工作。治疗效果较好。 5.其他型:各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难以分型者并不少见,称未分型。还可有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及残留型。

治疗: [治疗] 一、治疗原则 坚持早期、系统、充分、综合治疗原则。急性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阶段用药物减轻精神症状,社会心理康复措施起更重要的作用。 二、一般治疗 加强监护,严防自杀、自伤、伤人、毁物与逛走,严重兴奋者应隔离,并以约束带保护。 三、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能有效地控制急、慢性期的精神症状及防止或延缓精神衰退的发生。缓解期的维持治疗应在半年以上,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及进行精神治疗。 (一)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 首次发病或复发,抗精神病药物力求系统和充分应用,一般疗程为2-3个月。常用氯丙嗪每日300-400毫克;奋乃静每日40-60毫克;三氟拉嗪每日20-30毫克;氟哌啶醇每日12-210毫克。也可用长效制剂如氟癸酯、哌普嗪棕榈酸酸酯、五氟利多等。 (二)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在急性期精神症状已得到控制后继续用r个月左右,以获得进步。在第1次发作后维持治疗两年。若为第2次发作,维持的时间更长,药物剂量应渐减量,在3-6个月后渐减至治疗量的1/2,以后再减。 (三)合并治疗 可将低效价和高效价神经阻滞剂合并使用,以一种为主。当病人有抑郁症状时可合并抗抑郁药物。胰岛素昏迷治疗对紧张型疗效最佳,青春型次之、单纯型较差。 四、其他治疗 电休克治疗对兴奋、木僵及严重自杀企图者有良效。工娱疗法适用于恢复期及部分慢性患者。行为治疗能改善衰退者的行为模式。必要时可进行精神病外科治疗。 五、环境、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康复 要了解与发病有关的应激因素,消除顾虑,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开展文娱、工疗活动,加强和病人交谈,重视病人和社会、家庭的联系等。来自家庭环境中的应激,情绪紧张因素如过多指责、批评、敌视易使病情发生波动。进行康复、日常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训练,职业劳动训练。

相关信息: [预后] 一般起病较急,有明显诱因,病前性格无明显缺陷,家族遗传史不明显,病程为间断发作者预后较好。预后还与家庭照顾和治疗有关。 [预防] 重点应放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上。育龄期病人精神症状明显时不宜生育子女,如双方均患本症则更要避免生育。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以思维障碍为主,伴有情感、意志行为与人格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和智能障碍,有发展至衰退的可能。

总患病率城市为0.71%,农村为0.426%。

[病因] 一、遗传因素 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中高数倍,单卵孪生的患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

本病倾向于多基因作用而起病。

二、社会环境因素 本症......更多

癔 症


拼音:y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发病年龄多在10-35五岁,少数超过40岁。起病较急,首次发病前1-2周内常有明确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强烈情感体验。暗示与自我暗示在发生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二、分型 可分为分离型、转换型、躯体性障碍和流行性癔症四种类型。 三、症状 症状复杂多样,变化多端。 (一)分离型障碍 1.意识障碍:或称意识改变状态。常为意识朦胧状态或昏睡。前者表现为情感丰富,表情生动,行为夸张,富于表演色彩,谈话多以歌谣式,说话内容多与精神创伤有关;后者表现为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四肢发硬,僵卧于床,双目紧闭,眼睑颤动,动其肢体有抗力,强行张开其眼,可见眼球迅速偏向某侧。 2.情感暴发:常在精神刺激后急性发作,以尽情发泄为特点。如嚎啕痛哭,或时而大笑,笑而不止,大吵大闹,或声嘶力竭,吐露愤意,甚至扯头发、撕衣服、捶胸顿足、以头撞墙,或在地上打滚。发作时间长短可受周围的劝慰而发生变化。 3.遗忘:常表现为发作后的局限性或阶段性遗忘,常不能回忆某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甚至否认既往的生活和身份。 4.神游症:从原地出走,当发现则否认全部经历,甚至否认其身份。 5.癔症性痴呆:又称假性痴呆。表现为广泛性智能损害,最容易记忆测试也回答不出。有时显得言行举止似儿童样。 6.身份识别障碍:有时在不同时间以不同身份出现,一反常态,变成另一个人。每种身份均有独特的个性、行为和态度,也称双重人格。 7.癔症性精神病:急性起病,意识障碍,有幻想性说谎或幻想的生活情节,有时可有妄想,内容多与精神创伤有关,富于情感色彩。病程呈发作性,时而清醒,时而不清,间歇期如常。 (二)转换型障碍 1.感觉障碍包括感觉缺失、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常见有偏侧感觉麻木,部位可改变,不符合正常的神经分布。有的感觉过敏,甚至头痛。 2.癔症性失明:突然双目失明或弱视,但对光反应良好,眼底正常,无眼器质性疾病证据,有的视野呈向心性缩小。 3.癔症性耳聋: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失去听力,缺乏器质性耳聋的证据。如声音自背后可引起瞬目反应,可在睡眠中被叫醒。 4.癔症性抽搐:常因心理因素引起,发作时突然到地,全身僵直,角弓反张,四肢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有时扯头发,撕胸衣,表情痛苦,双目噙泪。可达10分钟至2小时,随周围的暗示而变化。发作后昏睡,双目紧闭,如强行睁眼可见眼球转动。发作可1日多次,但无咬伤唇舌、跌伤或大小便失禁。 5.癔症性瘫痪:以单肢瘫、偏瘫和截瘫多见。常有明显诱因如外伤、术后、躯体疾病后等。程度可轻可重,呈弛缓性。轻者可活动但无力,重者则完全不能活动,有的不能站立和行走。 6.癔症性失音:保持不语,常用手势或书写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正常咳嗽,检查声带正常。 7.癔症性震颤:表现为粗大。不规则的全身抖动。注意力集中时或别人看到时明显加剧,相反则减轻。 (三)躯体性障碍 常起病于30岁前,多为女性。有躯体症状,但模糊不清,变化不定,夸张。并无躯体疾病的证据。可持续多年。可表现为腹痛、呕吐、背痛、关节痛、四肢痛及头痛等,女性常为月经不调、过多及缺乏性高潮等。 (四)流行性癔症 分离型癔症或转换型癔症可发生在一组人群中,呈集体发作,多见于女性。发生前该地有某种威胁性疾病的论传,由某位暗示性高的人首先发病,表现可富于表演色彩,尔后人群中易注意患者的人或担心害怕易感者陆续发病。

治疗: [治疗] 一、心理疗法 是治疗的首要方法。本症是可以治愈的功能性疾病,消除疑虑,稳定情绪,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战胜疾病。认识病因,可尽情发泄,倾吐不满情绪。加强自我锻炼,促进身心健康。 二、对症治疗 包括暗示疗法、药物、理疗等。 (一)暗示疗法 有普通催眠暗示和药物催眠暗示两种。在催眠状态下,用语言引导患者接受针对性暗示,如令瘫痪患者将其患肢慢慢抬起,让其逐渐锻炼患肢活动。在醒觉状态下也可暗示。有直接和间接暗示两种。直接暗示是让患者静坐或卧床,嘱其按医生提示作某些患肢功能训练;间接暗示需借助理疗或药物,配合语言强化,促进康复。 (二)药物治疗 对精神发作、激情或兴奋状态、抽搐发作等作紧急处理,如注射氯丙嗪25-50毫克或安定10-20毫克,待安静后可口服弱安定剂或心理治疗。 (三)其他 中医、中药及针灸或电针等治疗,在患者易接受暗示的基础上,尤其癔症性瘫痪患者可获较好的疗效。

相关信息: [预后] 多数初发者恢复迅速。若病程超过1年者可能要持续多年。分离型意症持续时间短,易复发,转换型症病程长,复发少。一般预后良好。

癔症或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具有多彩的精神和躯体症状的神经症。

常伴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但缺乏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相应的器质性指征。

病程短、预后好、易复发。

其患病率为0.355%。

[病因] 一、心理因素 常见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往往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羞愧、窘迫派伤、恐惧等。

这些精神刺激均可直接致病,或自我暗示而发病。

二、遗传因素 ......更多

睑黄疣


拼音:jian

症状: 睑黄疣又称睑黄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脂质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更年期前后的妇女,常伴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及肝胆病。皮疹为桔黄色扁平椭圆形柔软斑块,可为米粒至瓜子大小。多对称发生于上眼睑内毗处,也可侵及下眼睑或上下睑损害融合。发展缓慢,无自觉症状。

治疗: 高脂蛋白血症者应给低糖饮食,并配合降血脂药物如安妥明每次1克,每日两次,或消胆胺、烟酸等。局部可用冷冻、电解、电凝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但应注意美容,避免瘢痕形成。

相关信息:

梅 毒


拼音:mei

症状: 一、分类 根据传染途径分为获得梅毒和胎传梅毒。根据感染的时间两年为界,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又可分为一期和二期梅毒。 二、症状 (一)获得梅毒 1.一期梅毒:有性乱史或配偶接触史,潜伏期3星期左右。硬下疳常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生殖器以外见于唇、乳房、手指等处,男性同性恋者常发生在肛门、直肠。最初表现为小红斑或丘疹,后为硬结,很快糜烂或溃疡,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触之硬似软骨,基底呈肉红色,表面有少量渗出,无疼痛,附近淋巴结肿大。 2.二期梅毒:有性乱史、配偶接触史或一期梅毒史,硬下疳出现后6-8星期发病。玫瑰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玫瑰色斑疹,无自觉症状,发生在躯干或四肢近端,2-3星期消退。斑丘疹直径1厘米大小,呈紫红色,消退较慢。丘疹最多见,大丘疹0.5~1厘米,半球形浸润,呈暗红色,有鳞屑,好发于躯干两侧、四肢屈侧、掌跖等部位;小丘疹称梅毒性苔藓,粟粒大小,呈褐红色,群集呈苔藓样。还有湿疹、扁平湿疣、脓疱疹、口腔或生殖器粘膜白斑、虫蛀样脱发、淋巴结肿大等。 3.晚期梅毒:发生于感染后两年,有性乱史、配偶接触史或早期梅毒史。结节性梅毒疹为直径0.3-1厘米大小的铜红色、质硬、有浸润的结节,可吸收,也可破溃,好发于头、肩部、四肢,呈簇集、环状或蛇行状排列。树胶肿于感染后3-5年发生,多见于皮肤粘膜,也可发生于骨骼和内脏器官,最初为暗红色皮下结节,渐增大到4-5厘米大小,中心被软化形成边缘锐利的溃疡,基底呈紫红色,排出血性树胶状脓汁,常一面愈合,一面发展,形成肾形或马蹄形溃疡,如口腔或鼻粘膜可引起树胶肿舌炎、马鞍鼻、上腭或鼻中膈穿孔。还有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脊髓痨、麻痹性痴呆、骨膜炎、骨树胶肿等。 4.潜伏梅毒:有梅毒感染史,未经治疗或治疗药量不足,无症状,但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感染期在两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两年以上为晚期潜伏梅毒。 (二)胎传梅毒 妊娠四个月后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给胎儿所致。小于2岁为早期胎传梅毒,大于2岁为晚期胎传梅毒。 1.早期胎传梅毒:出生后3星期出现症状。发育营养较差,面部消瘦,多皱褶,皮肤松弛,貌似老人,哭声嘶哑,发育迟缓。梅毒性鼻炎有鼻塞,流脓性或血性鼻涕,吮乳困难。皮肤粘膜损害有水疱、大疱,好发于掌跖部,以后可出现铜红色斑丘疹,分布较广,在肛门潮湿的部位可发生糜烂,类似扁平湿疣,口角及鼻孔周围呈放射状皲裂,愈后为放射状瘢痕。长骨出现软骨炎引起四肢疼痛,不能活动,称梅毒性假瘫。还可出现骨膜炎。其他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及少数活动性神经梅毒。 2.晚期胎传梅毒:有早期病变所遗留的永久性标记,如前额圆凸,佩刀胫即腔骨中部肥厚,向前凸出。郝秦生齿即门齿下缘呈半月形缺损,马鞍鼻,胸锁骨关节骨质肥厚及视网膜炎。活动性损害包括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脑脊液异常、肝脾肿大、鼻或跨树胶肿、关节积液、骨膜炎及皮肤粘膜损害。 3.潜伏胎传梅毒: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症状,但血清反应阳性。 三、辅助检查 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检测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反应检查螺旋体核酸,组织病理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治疗: 一、治疗方案 (一)早期梅毒 包括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C每日80万U,肌注,连用10日;或苄星青霉素G240万U,每周1次,肌注,共两次。青霉素过敏者给予四环素或红霉素,每次0.5克,每日4次,共15日,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二)晚期梅毒 包括二期复发梅毒、晚期潜伏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C每日80万U,肌注,15日为一疗程,共1-2个疗程,疗程间停药两星期,或苄星青霉素G240万U,每星期1次,肌注,共3星期。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四环素或红霉素,每次0.5克,每日4次,共30日。 (三)心血管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G、四环素或红霉素,用法同晚期梅毒。 (四)神经梅毒 青霉素C每日480万U,静滴,10日为一二疗程,共两个疗程,疗程间停药2星期;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240万U,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0.5克,每日4次,共10日,之后用苄星青霉素C,每次240万U,肌注,每星期1次,共3星期。 (五)妊娠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80万U,肌注,连用10日。妊娠3个月内及妊娠末3个月各治疗一疗程。青霉素过敏者给予红霉素,剂量与同期患者相同,禁用四环素。 (六)早期胎传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C每日5万U/kg,肌注,共10日;或苄星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注。 (七)晚期胎传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注,共10日。 二、复查 早期梅毒前半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包括临床及血清学检查,2~3年无复发可终止复查。如有复发,用药剂量应加倍进行复治。晚期梅毒与晚期潜伏梅毒一年内每两个月复查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复查3年。妊娠梅毒在治疗后分娩前每月检查1次血清反应,分娩后按一般梅毒复查。

相关信息:

梅毒俗称"广疮"、"霉疮"及"杨梅疮",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早期主要侵犯皮肤粘膜,晚期侵犯心血管和脑脊髓,造成多种器官的损害。

[病因] 本病由苍白螺旋体引起,传染源主要是梅毒病人,早期传染性强,晚期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

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也可经湿性接吻、触摸、生活密切接触、产道分娩、间接接触、输血等途径传染,还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

尖锐湿疣


拼音:jian

症状: 潜伏期约3个月。最初表现为淡红色丘疹,渐增多、增大,融合在一起,呈乳头状、菜花状,有的形成斑块。表面呈皮肤色,根部有蒂,有痒感和恶臭。好发部位为男性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女性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同性恋者好发于肛门、直肠。组织病理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可助诊断。

治疗: 一、全身治疗 反复发作者可用干扰素,每次100万U,肌注,隔日1次。也可用胸腺肽、聚肌胞、转移因子或自体瘤组织疫苗等。 二、局部治疗 液氮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烧灼、电烧灼、微波治疗、手术切除、5%5-氟脲嘧啶软膏、鬼臼毒素或酞丁胺外用。

相关信息:

尖锐湿疣又称尖圭湿疣或性病疣,近年来本病在我国迅猛增加,跃居性病第二位。

本病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经性接触传播,也可经污染物传染。

意识丧失


拼音:yi

症状: 意识丧失

治疗: 拨打急救电话。 注意:如果怀疑有头、颈、背部损伤见头、颈、背部损伤。 ◆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情况。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没有脉搏和心跳,应开始心肺复苏。 ◆将患者从受伤的地方救出来。 ◆松开比较紧的衣服,特别是环绕颈部的衣服。 ◆使患者处于恢复性体位。 ◆在医务人员到来前应注意患者保暖,可以用大衣或毛毯。但应在其前额敷上凉的湿毛巾。 注意: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凉水泼洒病人,不要给病人枕枕头,防止阻塞气道。

相关信息:

12345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