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侍御司议赴东都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文宪芙蓉沼,元方羔雁群。

河关连巩树,嵩少接秦云。

独有临风思,睽携不可闻。

和李中丞题故将军林亭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帝里清和节,侯家邸第春。

烟霏瑶草露,苔暗杏梁尘。

城郭悲歌旧,池塘丽句新。

年年车马客,钟鼓乐他人。

摩诃池宴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

秾李雪开歌扇掩, 绿杨风动舞腰回。

芜台事往空留恨,金谷时危悟惜才。

昼短欲将清夜继,西园自有月裴回。

秋原寓目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木落风高天宇开,秋原一望思悠哉。

边城今少射雕骑,连雁嗷嗷何处来。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同里杨华州中丞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

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长安春望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

绿杨中禁路,朱戟五侯家。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

无媒犹未达,应共惜年华。

春兴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乡 一作:香)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乡 一作:香)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8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3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

莺:即莺。

流,谓其鸣声婉转。

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乡 一作:香)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乡梦:美梦;

甜蜜的梦境。

乡:一作“香”。

梦:一作“又”。

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8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3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乡 一作:香)  此诗的开头两句,从春天的景物写起。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

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

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

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

“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

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

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

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

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

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

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

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

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

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

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

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

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

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

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

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

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

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39-740

秋思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秋室浩烟雾,风柳怨寒蜩。

机杼夜声切,蕙兰芳意消。

美人湘水曲,桂楫洞庭遥。

常恐时光谢,蹉跎红艳凋。

赠道者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她穿着一身洁白如雪的衣服,就好像一枝美丽的梅花般好看。

这位曳着雪白衣裙的女子,正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梦中。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边,置身于一群身穿红色衣裙的越国美女中,那情景就好像一片红色的莲花中绽放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90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4

赠佳人

作者: 武元衡 朝代: 唐代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

12345 共2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