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贻之作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盛才膺命世,高价动良时。

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

神仙去华省,鸳鸯忆丹墀。

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

江山纷想象,云物动葳蕤。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

相马如何恨,登龙返自疑。

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衰。

拙疾徒为尔,穷愁欲问谁?

秋风一片叶,朝镜数茎丝。

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琼瑶生箧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里,犹应访所知。

[一作高适诗]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

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

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

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

从军行二首·其一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yú)关。

榆关: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防区概念,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山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

隋唐时期,榆关作为中原汉王朝防御辽东高句丽入侵的重要的军事重地,设关扎营,屯集大批兵马。

本诗作者是唐人,所用地名也是唐代的。

漠北历史上是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

把榆关搬到漠北的发明家是现代某粉。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这首诗描写了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在漠北以武钢车合围单于,从此漠南无王庭的一战。

  结合史记的一段记载:“而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

匈奴亦纵可万骑。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

”(《卫将军骠骑列传》 )   事件:“大将军出战” 漠北决战,大将军卫青率五万骑兵于定襄出塞千余里,深入漠北。

  环境:“白日暗榆关” 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

  战法:“三面黄金甲” 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合围单于,趁风起时反击。

  战果:“单于破胆还” 单于遂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逃跑而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塞下曲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饮(yìn)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日未没,黯(àn)黯见临洮(táo)。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昔:一作“当”。

长:一作“龙”。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hāo)。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饮(yìn)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饮马:给马喝水。

平沙日未没,黯(àn)黯见临洮(táo)。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黯:昏暗模糊的样子。

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

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昔:一作“当”。

长:一作“龙”。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hāo)。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

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

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

“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

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

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

“平沙”谓沙漠之地。

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

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

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

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足”是充满的意思。

“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

“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

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

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

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95-97 3、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61-64

从军行二首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向夕临大荒,朔(shuò)风轸(zhěn)归虑。大荒:指极其偏远荒僻的地方。朔风:北风。轸归虑:意为归家的思虑使人心痛。轸:痛。 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 虏(lǔ)骑猎长原,翩(piān)翩傍河去。虏骑:指塞北匈奴骑兵,此处指突厥等少数民族骑兵。翩翩:形容马骑轻疾的样子。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边声:边地所特有的声响。海气:指湖泊上的雾气。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定远:指定远侯班超。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持弦:张弦。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龙城: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国境内。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金鼓:分别指钲和鼓,是古时军中用于号令的两种乐器。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南庭:指南匈奴单于的住处。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xiàn)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馀,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这组诗共两首,第一首诗表达了一位投笔从戎多年的老战士因功业志向难酬而产生的一时懊悔之情。前八句主要写傍晚边塞的荒凉景象,写得情景交融,凄凉孤寂。最后,诗人借用典故,抒发了功业难成,歧路彷徨的矛盾心情。“悔”虽是一时激愤之语,但细细体味,亦在情理之中,传达出更多的辛酸与无奈。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边塞征战中的思归之苦。诗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及边塞萧索荒凉的风光景物,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长年戍边征战的将士们的思乡情结,写得苍劲旷远,意蕴深长。语言的锤炼,更是炉火纯青,在一系列极意铺陈之后于篇末点出戍卒的思归之情,读来更为撕心裂肺,凄怆感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宫秋怨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谁分含啼:一作却恨含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行路难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

悬丝一绝不可望, 似妾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

君不见,眼前事, 岂保须臾心勿异。

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锉骨黄尘亦无愧。

行路难,劝君酒, 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送窦七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卢溪主人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

赐庆垂天泽,流欢旧渚宫。

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

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

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

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1617181920 共2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