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辖投井

拼音:bá xiá tóu jǐng 拔辖投井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辖投井的典故
案例:~,于是口涌鼻溢,濡首及乱。 ★晋·葛洪《抱朴子·洒诫》
出处:《汉书·陈遵传》:“遵耆酒,每天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详解:辖,车轴两端的键。指殷勤留客饮酒。

拔新领异

拼音:bá xīn lǐng yì 拔新领异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新领异的典故
案例: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 ★宋·杨万里《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详解:拔:抽出;新:新意;领:具有;异:指独特之处。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拔宅上升

拼音:bá zhái shàng shēng 拔宅上升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宅上升的典故
案例:秋先,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令汝~。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
出处:《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详解: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拔赵帜立赤帜

拼音: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 拔赵帜立赤帜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赵帜立赤帜的典故
案例: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也。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
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
详解: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赵帜易汉帜

拼音: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拔赵帜易汉帜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赵帜易汉帜的典故
案例:妻与生用~计,笑而行之。 ★清·薄松龄《聊斋志异·人妖》
出处: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韩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
详解: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帜树帜

拼音:bá zhì shù zhì 拔帜树帜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帜树帜的典故
案例:~燃列炬,中丞盼断关山尘。 ★清·林寿图《谭军门以饥军三营至凤翔与犒一餐是夜报夺上关寄呈刘中丞》诗
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
详解: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帜易帜

拼音:bá zhì yì zhì 拔帜易帜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帜易帜的典故
案例:如今这里已~,另换新主了。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详解: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跋胡疐尾

拼音:bá hú zhì wěi 跋胡疐尾的同义词反义词 跋胡疐尾的典故
案例:惟信古太过,而欲为曲突徙薪之谋,故与物多违而每致~之患。 ★宋·李纲《谢复观文殿大学士表》
出处:《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详解:比喻进退两难。

跋扈自恣

拼音:bá hù zì zì 跋扈自恣的同义词反义词 跋扈自恣的典故
案例:缘道设关隘,垄断公私。涡河、浍、颖之间,~。 ★《清史稿·袁甲三传》
出处:《明史·朵颜传》:“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以扰诸边。”
详解: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跋履山川

拼音:bá lǚ shān chuān 跋履山川的同义词反义词 跋履山川的典故
案例:夫齐之去周二千余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触冒寒暑,自东徂西,以葬于封守之外,于死者为不仁。” ★清·顾炎武《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详解: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9192939495 共318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