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甲持兵
拼音:pī jiǎ chí bīng 被甲持兵的同义词反义词 被甲持兵的典故
案例:骄惰既久,胆力耗惫,虽近戍短使,辄与妻孥泣别,~,行数十里,即便喘汗。 ★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详解: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被甲据鞍
拼音:pī jiǎ jù ān 被甲据鞍的同义词反义词 被甲据鞍的典故
案例:赵国廉将军,一饭斗米肉十斤,~走若云。 ★明·刘基《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
出处:《後汉书·马援传》载:汉·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 ‘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详解: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被甲枕戈
被甲执兵
拼音:pī jiǎ zhí bīng 被甲执兵的同义词反义词 被甲执兵的典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详解: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被山带河
拼音:pī shān dài hé 被山带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被山带河的典故
案例:秦地最胜,无如咸阳,~,金城千里。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详解: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奔走呼号
拼音:bēn zǒu hū háo 奔走呼号的同义词反义词 奔走呼号的典故
案例:勇敢的国民,一经览到二十一条件,群以为亡国惨兆,就在目前,于是~,力图挽救。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二回
出处: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南镇祷雨文》卷二十五:“守土官帅其吏民奔走呼号,维是祈祷告请,亦无不至矣,而犹雨泽未应,旱烈益张。”
详解:奔走:奔跑。呼号:叫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
奔走如市
拼音:bēn zǒu rú shì 奔走如市的同义词反义词 奔走如市的典故
出处:《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门,皆其心腹牙爪。”
详解:走:跑。市:集市。形容为某种目的而奔忙、活动的人很多。
奔走相告
拼音:bēn zǒu xiāng gào 奔走相告的同义词反义词 奔走相告的典故
案例:于是群情惊疑,~,以为又将重演十年前之惨剧。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出处:《国语·鲁语下》:“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详解: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奔走之友
拼音:bēn zǒu zhī yǒu 奔走之友的同义词反义词 奔走之友的典故
案例:炀帝尽欲诛其诸子,君绰忧惧连诛,因与秀才罗巡、罗逖、李万进结为~,共亡命至海州。 ★唐·牛僧孺《玄怪录·来君绰》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何顒》:“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详解: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本固邦宁
拼音:běn gù bāng níng 本固邦宁的同义词反义词 本固邦宁的典故
案例:自古道,立国基,民为邦本;衣食足,知荣辱,~。 ★京剧《串龙珠》
出处:《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传:“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
详解:指人民安居乐业则国家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