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归去来兮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

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

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

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

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

何以依恋如许多?

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

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

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

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

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精品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240-245 2、 朱靖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6-157 3、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99-200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强半:大半。

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坐见:空过了。

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

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

黄州古代属楚国。

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底事:何事。

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精品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240-245 2、 朱靖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6-157 3、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99-200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归去啊,归去,我的归宿在哪里?

故乡万里家难归,更何况劳碌奔波,身不由己!

人生百年已过半,剩下的日子也不多。

蹉跎黄州岁月,四年两闰虚过。

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

何以依恋如许多?

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

岷峨(míné):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

强半:大半。

这年苏轼四十八岁,将近五十岁。

坐见:空过了。

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

楚语吴歌:黄州一带语言。

黄州古代属楚国。

此言孩子已经会说当地话。

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面对友人一片冰心,我还有什么可说!

人生到底为什么,辗转奔波如穿梭?

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

别了,堂前亲种的细柳,请父老,莫剪柔柯。

致语再三,晴时替我晾晒渔蓑。

底事:何事。

秋风洛水: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

柔柯(kē):细枝,指柳条。

江南父老:指作者邻里。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精品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240-245 2、 朱靖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6-157 3、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199-200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苏轼作词,有意与“花间”以来只言闺情琐事的传统相异,而尽情地把自已作为高人雅士、作为天才诗人的整个面貌、胸怀与学问从作品中呈现出来。

一部东坡词集,抒情方式与技巧变化多端,因内容的需要而异。

其中有一类作品,纯任性情,不假雕饰,脱口而出,无穷清新,它们在技巧和章法上看不出有多少创造发明,却专以真实感人的情绪和浑然天成的结构取胜。

这首留别黄州父老的词即其一例。

  上片开头三句,起势十分陡健,作者翘首西望,哀声长吟,乡情浓郁感人。

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已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

这三句中,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让读者自去想象补充,这就是: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渊明,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自已吟唱“归去来兮”仅仅是表示欲归不得的怅恨而已。

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浓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围。

上片的后半,笔锋一转,撇开满腔愁思,抒发因在黄州居住五年所产生的对这里的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谊。

楚语吴歌,铿然在耳;

鸡豚社酒,宛然在目。

黄州的语言风俗,黄州的父老乡亲对东坡先生敬之爱之的热烈场面,以及东坡临别依依的情怀,都在这一段真切细致的描写中展露出来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将宦途失意之怀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突出了作者达观豪爽的可爱性格。

过片三句,向父老申说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一笔汤开,瞻望自已即将到达之地,随缘自适的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

一个“闲”字,将上项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

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的最后一个抒情层次,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

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自已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

措辞非常含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

  东坡到黄州,原是以待罪之身来过被羁管的囚徒日子的,但颇得长官的眷顾,居民的亲近,加以由于他性情达观,思想通脱,善于自解,变苦为乐,却在流放之地寻到了无穷的乐趣。

他寒食开海棠之宴,秋江泛赤壁之舟,风流高雅地徜徉了五年之久。

一旦言别,必是牵心挂肠于此地的山山水水和男女老幼。

由此可见,这首词抒发的离情,是发自东坡内心的高度真实之情。

此篇的优良,就在“情真意切”这四个字上。

尤其是上下两片的后半,不但情致温厚,属辞雅逸,而且意象鲜明,宛转含蓄,是构成这个抒情佳篇的两个高潮。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精品词赏析集:巴蜀书社,1996:240-245 2、 朱靖华.苏东坡黄州名篇赏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6-157

洞仙歌·咏柳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

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

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

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72-674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1

浣溪沙·渔父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2、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苏轼诗词赏析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213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江边白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水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自有遮护全身的青竹壳斗笠,与斗笠相伴的还有绿蓑衣。

斜风夹杂着细雨,过着乐而忘归的渔翁生活。

庇:遮盖。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2、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苏轼诗词赏析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213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

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

“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

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

“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

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

所表现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黄州、黄石特有的自然风光。

所表现的不是一般的隐士生活情调,而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乐趣。

全词的辞句与韵律十分和谐,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富有音乐感。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50-854

浣溪沙·春情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

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 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体轻盈, 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

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 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道字”二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

 朝来句: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趁燕:追上飞燕。

这句写荡秋千。

 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

清贺裳《皱水轩词签》评以二句云:“苏子瞻有铜琵铁板之机,然其《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戏窗睡重不闻莺。

’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因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睡梦中柔声细语吐字不清, 莫非是情郎来到她的梦中?

假如不是跟他梦中欢会呀, 为何见她早起时发髻斜倾?

“道字”二句:意谓少女说话时咬字不准,还不应在闺房中做多情的春梦。

 朝来句:谓低头沉思不知何故。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秋千上她象燕子身体轻盈, 红窗内她睡得甜不闻莺声。

那使人困意浓浓的天气呀, 已不知不觉地快要到清明。

趁燕:追上飞燕。

这句写荡秋千。

 睡重不闻莺:睡得很浓连莺啼声也听不见。

清贺裳《皱水轩词签》评以二句云:“苏子瞻有铜琵铁板之机,然其《浣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戏窗睡重不闻莺。

’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

”因人天气:指使人困倦的暮春天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

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翁操·琅然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更多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当时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就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寻了个机会为欧阳修亲自弹奏此曲,欧阳修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调不主声就是唱不出来。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醉翁吟》琴曲,连欧阳修所作《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谱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苏轼不但诗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乎,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无人应答,静寂塞满广大空间。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弦。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难以言传。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背负草编筐篓的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般!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余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朝的吟咏,夜的哀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然而,醉翁呢?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他已不会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经归去,幻化成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这美妙的乐曲,却留在人间。不信,请你倾听,听呵,听这流注的奔泉。手指弹奏以外,还有新的一两只和弦,这《醉翁操》便是乐曲中的名篇。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徐培均选注 .苏轼诗词选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01 :第84页 . 2、 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 :语文出版社 ,1995.7 :第127页 .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欧阳修在滁州游琅琊幽谷,飞瀑鸣泉,声若环佩。美妙动人,乐而忘归,写了篇《醉翁亭记》,脍炙人口,当时就刻石立了碑。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访,见那琅琊山水确如醉翁妙笔所绘,就动了兴致,以琴寄趣,创作了一支宫声三叠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寻了个机会为欧阳修亲自弹奏此曲,欧阳修听了很高兴。并应沈的请求为该曲作了词。欧词自是大手笔,“然调不主声,为知琴者所惜。”调不主声就是唱不出来。沈遵的《醉翁吟》传开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但争传《醉翁吟》琴曲,连欧阳修所作《醉翁吟》歌词,也有好事者纷纷为其谱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机缘,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欧阳修、沈遵相继去世,庐山玉涧道人崔闲还惦记着这件事。崔闲精通琴曲,曾拜沈遵为师。他非常喜欢此曲,“常恨此曲无词,乃谱其声,请于东坡居士。”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崔闲多次从庐山前往拜访。一次他揣着《醉翁吟》的曲谱登门,请东坡填词。苏轼不但诗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听明来意,欣然应允。于是乎,崔闲弹,东坡听,边听边谱词,不大一会儿就完成了。琅琊:山名。在今安徽滁县西南。欧阳修《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幽谷:幽深的山谷。若中音会:好像与音乐的节奏自然吻合。醉翁:欧阳修的号。见《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注。沈遵:欧阳修《醉翁吟》:“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绝伦:无与伦比。绳约:束缚,限制。捐馆舍:死亡的婉称。《战国策·赵策》:“今奉阳君捐馆舍。”鲍彪注:“礼:妇人死日捐馆舍。盏亦通称。”按欧阳修卒子熙宁五年(1072)。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飞瀑似珠玉叠串琅琅鸣泉,高山推出明月,清朗团圆。我问:是谁?琴弦轻响,优美的旋律,回荡空山。琅然:象声词。响亮的样子。清圜:清新圆润。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无人应答,静寂塞满广大空间。只有醉翁理解这天上的琴弦。这是大自然的音籁,美妙呵,难以言传。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明月中天,清风把琴声送出很远,露水似真珠,眨着笑眼。此时此刻,谁能安恬入眠?娟娟:美好的样子。杜甫《狂夫》:“风含翠篆娟娟静,雨渑红蕖冉冉香。”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背负草编筐篓的人,走过山前,大声高呼:有心人才能如此这般!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论语·宪问》:“子击磐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磐乎!”荷蒉:背着草筐,此喻懂得音乐的隐士。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长啸,吟诵新的诗篇。余音袅袅,回答的是谷中的流泉。醉翁啸咏,声和流泉:谓欧阳修吟咏之声跟山间泉水之声相应。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醉翁去了,不再回还。抛下的只是,朝的吟咏,夜的哀怨。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山,有时会裸露光秃秃的山巅;水,有时会倒流回环。然而,醉翁呢?童颠:山顶光秃。《释名·释长幼》:“山无草木日童。”回川:漩涡。李白《蜀道难》:“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他已不会回到少年。醉翁呵,已经归去,幻化成仙。思翁无岁年:谓思念醉翁无时或释。无岁年,不论岁月。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这美妙的乐曲,却留在人间。不信,请你倾听,听呵,听这流注的奔泉。手指弹奏以外,还有新的一两只和弦,这《醉翁操》便是乐曲中的名篇。徽:琴徽,系弦的绳。《汉书·扬雄传》:“今夫弦者,高张急徽。”注:“徽,琴徽也。所以表发抚抑之处。”后世多指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志为徽。此句谓试听弦外之音。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徐培均选注 .苏轼诗词选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9.01 :第84页 . 2、 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 :语文出版社 ,1995.7 :第127页 .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这是琴曲,属正宫。苏轼词集原不载。同时郭祥玉效作一首。序云:“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见寄,未以为工也。倚其声作之。”此后,辛弃疾作一首,始编入集中,即正式沿用为词调。又,楼钥二首,其一和苏氏韵。宋人所作,合五首。双凋,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韵,下片十句八平韵。   苏轼此词就是专门为琴曲《醉翁操》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而谱写的。由于时代变迁,琴曲《醉翁操》原来是有其声而无其辞,此后乐谱失传,却变成有其辞而无其声。现传苏轼所作词,是否得其天籁,这就只能从语言文字中加以揣摩。   这首词上片,状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琅然,乃玉声。《楚辞·九歌》曰:“抚长剑兮玉珥,璆锵呜兮琳琅。”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清圜”二字,有用以形容月亮的,如杜甫《舟中》诗曰:“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园”;有用以形容荷叶的,如周邦彦《苏幕遮》词“水面清园,风荷举”;有用以形容声音的,如苏轼《一从花》词“钟鼓渐清园”。这里用来说声音——琅然的流泉,清越圆转;而以夜月作陪衬。谓:在此夜月清园而又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起这一绝妙的乐曲?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这是上面设问的回答。谓: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这一绝妙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够于醉中得之,亦能理解其天然妙趣。于是,这就进一步表明了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一句不是正面写声响,但却说出了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谓:在此明月之夜,“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裹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诗句),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人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上二句说一般人听此曲听得入了迷,此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论语·宪问》曰:“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孔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磐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描述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醉翁啸咏。声和流泉。”二句照应上片所说,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欧阳修曾作《醉翁亭记》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返,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怨”为平声,作名词解。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二句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童颠,指山无草木。谓:蔚然而深秀之琅琊,有时候也将失去其奇丽景象。至于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因此,琅琊幽谷之呜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二句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十洲记》载:蓬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词作用此典,意即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但是,“此意在人问,试听徽外三两弦。”二句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存人间,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为琴曲《醉翁操》乃鸣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声描摹下来的乐曲,同是鸣泉之天然和声。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题。   从词意上看,词作写鸣泉及其和声,能将无形之声响写得如此真实可感,如果不是对于大自然的造化之工有着真切的体验,无论如何也不能臻于此境。而且,从格式上看,词作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开头四句,“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接着两句亦然。这样的安排,恐怕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同时,上二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上结“曰(入作去)有(上代平)心也(阳上作去)哉此贤”与下结“试听徽外三两弦”,四声相合,当也是特意安排(据盛配《词调订律》卷二十二)。这都是琴曲韵度所留下的音乐印记。   全词节奏鲜明,韵脚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其中画面感十足,于乐曲搭配更见绝妙,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无怪乎清代陈廷焯《词则·别调集》中评价本词“清绝、高绝,不许俗人问津”。 参考资料: 1、 (宋)王禹偁等著 .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超值金版 :新世界出版社 ,2011.03 :第129页 . 2、 施议对编撰 .宋词一百首 :岳麓书社 ,2011.01 :第51页 . 3、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 .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09 :第135页 .

蝶恋花·送潘大临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清秀而丰润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

记住美女与升官所赏的喜钱,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

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参考资料: 1、 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32-133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1-844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

钗头系钗的首端,多指钗。

这里代指美女。

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

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回首:回顾,忆起。

长安:古都。

这里泛指京都。

佳丽:美丽的女子。

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这里代指妓院中的女子。

花枝缺处:妓院,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参考资料: 1、 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32-133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1-844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送别的酒劝你一醉方休,清秀而丰润的潘郎,你是哪家的郎婿?

记住美女与升官所赏的喜钱,不要交给东边邻居好色的小人。

钗头: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结住头发的称“钗子”。

钗头系钗的首端,多指钗。

这里代指美女。

新利市:仕庆所赏得的钱,这里代指升官所得赏钱。

东邻子:东边邻居好色之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忆起京城那个美女密集的都市,我是英俊潇洒的不一般的人物。

为向青楼女子寻觅往日风流韵事,在妓院的墙上还留着名字。

回首:回顾,忆起。

长安:古都。

这里泛指京都。

佳丽:美丽的女子。

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这里代指妓院中的女子。

花枝缺处:妓院,白居易《长安道》诗:花枝缺处青楼开。

参考资料: 1、 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132-133 2、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41-844

游兰溪 / 游沙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更多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游兰溪:选自《东坡志林》。本篇一作《游沙湖》。游兰溪,游览兰溪。兰溪,在今湖北省浠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岗一带。苏轼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察看。庞安常:人名,字时安,当时名医。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颖悟绝人:聪明超过一般人。颖悟,聪明。绝,过。辄:立即,就。了:领悟。戏:调笑。异人:奇特的人。蕲水:旧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表字逸少。传说他曾“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甘:香甜,味美。歌:指文中结尾部分的《浣溪沙》词,也是作者所作。原词的小序说:“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萧萧:同“潇潇”,形容细雨。子规:又名杜鹃鸟,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少:青春年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面对报晓的黄鸡悲叹自己的白发。黄鸡,报晓鸡。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曰:“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发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慨叹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剧饮:开怀畅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看田,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会看病,是个聋子。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一时奇异的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请你看看那兰溪水吧,还能流向西,莫伤悲,白发老人还能作报晓的鸡。这一天,我们开怀畅饮才回去。  游兰溪:选自《东坡志林》。本篇一作《游沙湖》。游兰溪,游览兰溪。兰溪,在今湖北省浠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黄州:现在湖北省黄岗一带。苏轼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察看。庞安常:人名,字时安,当时名医。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颖悟绝人:聪明超过一般人。颖悟,聪明。绝,过。辄:立即,就。了:领悟。戏:调笑。异人:奇特的人。蕲水:旧县名,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表字逸少。传说他曾“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甘:香甜,味美。歌:指文中结尾部分的《浣溪沙》词,也是作者所作。原词的小序说:“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萧萧:同“潇潇”,形容细雨。子规:又名杜鹃鸟,布谷鸟,杜宇,鶗鴃(tí jué),常指杜鹃亚科和地鹃亚科的约60种树栖种类。杜鹃科鸟分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东半球热带种类尤多。杜鹃栖息于植被稠密的地方,胆怯,常闻其声而不见其形。。少:青春年少。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面对报晓的黄鸡悲叹自己的白发。黄鸡,报晓鸡。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曰:“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发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慨叹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剧饮:开怀畅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游兰溪》是一篇山水游记,又是记人之作。记游而记人,记人而及己。这中间,庞安常是个关键人物,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异”的角度来写人的,“异”是关键之关键。作者去兰溪,原本不是去游山玩水,欣赏名胜古迹,他是去看田的。一个风云人物,不“处庙堂之高”,反倒跑到那穷乡僻壤去看田。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可是“不得签书公文”。只有“无案牍之劳形”。这一走就走病了,三十多里地,他一介文弱书生,经不起寒暑的袭击、田间之苦,何况还有心病。   他没有朝廷太医院供候,只好去找乡村的“赤脚医生”。有一医术高明的人叫庞安常,是个聋子。作者不去写见面寒暄,也无法写他望闻问切,只是抓住“聋”这个特征来下笔。自己只能“以纸画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而庞安常只能“以眼为耳”来向你了解病情。可是还没有写上几个字,庞安常医生却能深刻地懂得人的意思,真是聪明绝顶。   专程去看田,却不写田。不光是急着看病,何病、何药等也均没有写,由此引出庞安常,径直把庞安常“以眼为耳”的怪异特写在读者面前。   在一个有生理缺陷的人面前戏言说笑,不怕忌讳。从后文同游来看,他们是心心相印的好朋友。看似谐谑,其实也是在写他自己,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聋子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方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而又自居“异人”,可见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与乐观自信的性情。得这样一位同病相怜、眼明心慧而又一派天然之能人,早已把自己的病放到了一边,直接写他们在他病好过后同游清泉寺。   前者以文叙事,说得简洁、生动,三言两语便勾勒出一“颖悟绝人”的“异人”形象。后者以词说理,前片写景,画出暮春村野景象;后片纯作议论,且一反前人旧说,耐人寻味,而用语形象,能引人思。   清泉寺还与一位才异之人相关,就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惟此三人(王、庞、苏)都是异常之人。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反其意而用之唱《浣溪沙》词,这是一种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豪情,最后一起畅饮而后归。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满庭芳·三十三年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这三十三年以来,今天还有谁存在?

算来只有王长官的高洁品格能与长江相提并论。

其风骨凛然如苍桧,霜干承受了多少苦难。

听说司州古县,云溪上,有一座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由松木建造。

如果王先生不是为了送陈慥去长江南岸,怎么会来我所居住的黄冈县?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雨声铿锵有力。

疏雨过后,风林舞被,烟云雾霭覆盖着房屋。

只愿持杯邀请先生,一口气把酒喝干。

东坡居士已经老了,真好像是在梦里与你通宵达旦地开怀畅饮,对着残破的灯。

歌声中断了,行人还没有起床,船鼓已经嘭嘭响起,催促行人出发了。

参考资料: 1、 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7年10月:189 2、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75-177 3、 《读点经典》编委会 .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 :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 :173-176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

陈慥:字季常,亦为苏轼好友。

过:拜访、看望。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桧:即圆柏。

一种常绿乔木,雌雄异株,果实球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

寿命达数百年。

此处以苍桧喻王先生。

闻道:听说。

司州古县:指黄陂县,曾属南司州。

王先生罢官后居于此。

竹坞: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摐摐:形容雨声。

一饮空缸:一口气把酒喝干。

居士:作者自称,其号为东坡居士。

釭:灯逢逢:形容鼓声。

参考资料: 1、 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7年10月:189 2、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75-177 3、 《读点经典》编委会 .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 :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 :173-176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

陈慥:字季常,亦为苏轼好友。

过:拜访、看望。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这三十三年以来,今天还有谁存在?

算来只有王长官的高洁品格能与长江相提并论。

其风骨凛然如苍桧,霜干承受了多少苦难。

听说司州古县,云溪上,有一座用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由松木建造。

如果王先生不是为了送陈慥去长江南岸,怎么会来我所居住的黄冈县?

桧:即圆柏。

一种常绿乔木,雌雄异株,果实球形,木材桃红色、有香气。

寿命达数百年。

此处以苍桧喻王先生。

闻道:听说。

司州古县:指黄陂县,曾属南司州。

王先生罢官后居于此。

竹坞:用竹子建造的房屋。

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雨声铿锵有力。

疏雨过后,风林舞被,烟云雾霭覆盖着房屋。

只愿持杯邀请先生,一口气把酒喝干。

东坡居士已经老了,真好像是在梦里与你通宵达旦地开怀畅饮,对着残破的灯。

歌声中断了,行人还没有起床,船鼓已经嘭嘭响起,催促行人出发了。

摐摐:形容雨声。

一饮空缸:一口气把酒喝干。

居士:作者自称,其号为东坡居士。

釭:灯逢逢:形容鼓声。

参考资料: 1、 陈明源.常用词牌详介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87年10月:189 2、 刘石评注 .唐宋名家诗词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75-177 3、 《读点经典》编委会 .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 :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 :173-176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

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

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

“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

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

“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

“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宵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子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

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04 :604-6076. 苏轼 .中华英烈祠 [引用日期2014-10-17]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王胜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王的都城。相传汉末刘备使诸葛亮至金陵,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蟠,或作“盘”。从:与、跟。古时有数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兴亡处”之喻。“江南”句:因王益柔为官清廉,有声望,所以说“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骖(cān):指在车两侧驾御。驭(yù):指在车中驾御。因王益柔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白鹭:即白鹭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门外,被秦淮河与长江围着。 参考资料: 1、 李健江 刘洁 曲爱珍.渔家傲一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43-44 2、 苏轼.苏东坡诗词名篇译解.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97-200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王胜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王的都城。相传汉末刘备使诸葛亮至金陵,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蟠,或作“盘”。从:与、跟。古时有数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兴亡处”之喻。“江南”句:因王益柔为官清廉,有声望,所以说“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骖(cān):指在车两侧驾御。驭(yù):指在车中驾御。因王益柔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白鹭:即白鹭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门外,被秦淮河与长江围着。 参考资料: 1、 李健江 刘洁 曲爱珍.渔家傲一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43-44 2、 苏轼.苏东坡诗词名篇译解.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97-200

秦少游梦发殡而葬之者云是刘发之柩是岁发首

作者: 苏轼 朝代: 宋代

君看三代士执雉,本以杀身为小补。

居官死职战死绥,梦尸得官真古语。

五行胜己斯为官,官如草木吾如土。

仕而未禄犹宾客,待以纯臣盖非古。

馈焉曰献称寡君,岂比公卿相尔汝。

世衰道微士失已,得丧悲欢反其故。

草袍芦箠相妩媚,饮酒嬉游事群聚。

曲江船舫月灯球,是谓舞殡而歌墓。

看花走马到东野,余子纷纷何足数。

二生年少两豪逸,诗酒不知轩冕苦。

故令将仕梦发棺,劝子勿为官所腐。

涂车刍灵皆假设,著眼细看君勿误。

时来聊复一飞鸣,......更多

678910 共30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