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文
登楼寄王卿 文赏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
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首二句写寄诗之情。
“踏阁攀林恨不同”,“踏阁”,即登上楼阁;
“攀林”,即攀林登山。
楼阁在山上,应是先登山后登楼阁,由于声调关系,这里颠倒来用。
秋日出游,本多感慨,现在又是独自登临,无好友在一起相与谈论,心情更觉怅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叹恨。
“恨不同”,就是不能与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
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之后,与好友南北一方,关山阻隔,路遥途远,相思相望,颇感伤怀。
“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了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后两句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几家人在捣洗衣服,人民已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
寒雨之中,一郡但见荆棘丛生,不见稷黍。
这两句表现出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
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养民、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
他在《京师叛乱寄诸弟》诗中说:“忧来上北楼”,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邑有流亡愧俸钱”,都流露了这一思想。
在唐人诗中,登览诗在写法上一般多先写登览所见之景,然后抒情。
这首诗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
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韦应物写过许多山水诗,诗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这是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山水诗不同之处。
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田园不尽是恬静而安谧,而是不时可见劳动人民的辛酸。
从这首诗以及《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等诗中均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正是就这类作品而言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文赏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打开《韦苏州集》,到处听得钟声。
诗人这样爱钟声,显然是着意于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大概,钟声震响诗行,能取得悠远无穷的音乐效果,有无限深沉的韵致,它能给诗句抹上一层苍凉幽寂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也正由于声声暮钟,使全诗荡漾着缥缈的思家念远的感情。
从诗意判断,这首诗应作于淮阴。
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
到了渡口,天色已晚,又不见渡船,看来当天是无法再走了。
他一个人踟蹰在河边,天正下着雨。
淮阴地属楚州,东滨大海,极目望去,这雨幕一直延伸到大海边。
晚风凄劲,淮河里波涛起伏。
诗人的思绪也正象波涛一样翻滚。
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进了这首律诗。
诗人只身北去,对广陵的亲故怀着极为深沉的感情。
但这种感情,表现得颇为含蓄。
我们从诗中感觉到的,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是摄取了眼前景物,淡墨点染,构成一种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一种执着的情感。
诗的首联画出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接下去,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远处山寺又传来一声接一声悠长的暮钟,寂寞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为深重。
有了这样浓郁饱满的感情积蓄,五六两句才轻轻点出“离思”二字,象凄风偶然吹开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诗人憔悴的面容。
按说诗写到这里,应直接抒写离思之情了,然而没有。
诗人还是隐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飞的伶仃小鸟。
这小鸟,从“独”字看,是失群的;
从“下”字看,是归巢的;
从“东南”二字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
既是失群的小鸟,你能睹物而不及人吗?
既是归巢的小鸟,你能不想到它尚且有一个温暖的窠巢,而为诗人兴“断肠人在天涯”之叹吗?
既是飞往广陵方向的小鸟,你能不感到诗人的心也在跟着它飞翔吗?
而且,鸟归东南,离巢愈近;
人往西北,去亲愈远。
此情此境,岂止诗人难堪,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
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与诗人同时发出深沉的一问:“广陵何处在?
”这一问,怅然长呼,四野回响,传出了期望回答而显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写出了想再一次看见亲故而终于无法看见的心理状态。
而正在此时,声声暮钟,不断地、更深沉更晌亮地传到耳边,敲到心里;
迷蒙雨雾,更浓密更凄迷地笼罩大地,笼罩心头。
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夏日 文
西楼 文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文翻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水边沙地树少人稀,满腹离愁又被晚钟勾起。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野泉侵路不知路在哪,不遇山僧谁解我心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琥珀 文
骊山行 文
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
访道灵山降圣祖,沐浴华池集百祥。
千乘万骑被原野, 云霞草木相辉光。
禁仗围山晓霜切,离宫积翠夜漏长。
玉阶寂历朝无事,碧树萎蕤寒更芳。
三清小鸟传仙语, 九华真人奉琼浆。
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
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中日。
羽旗旄节憩瑶台, 清丝妙管从空来。
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
凭高览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
秦川八水长缭绕......更多
奉和张大夫戏示青山郎 文
慈恩精舍南池作 文
清境岂云远,炎氛忽如遗。
重门布绿阴,菡萏满广池。
石发散清浅,林光动涟漪。
缘崖摘紫房,扣槛集灵龟。
浥浥馀露气,馥馥幽襟披。
积喧忻物旷,耽玩觉景驰。
明晨复趋府,幽赏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