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卢陟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可惜这《白雪》古曲,没有遇到它的知音。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在淮海边蹉跎流离。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山涧的树上还有晨雨,山鸟在剩余的春天里鸣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我有一瓢酒,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师旷所作。

恓(xī)惶(huáng)戎(róng)旅下,蹉(cuō)跎(tuó)淮海滨。

恓惶:忙碌不安貌。

戎旅:军旅,兵事。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lòng)馀(yú)春。

哢:鸟鸣,鸟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可惜这《白雪》古曲,没有遇到它的知音。

白雪:古琴曲名,传为春秋师旷所作。

恓(xī)惶(huáng)戎(róng)旅下,蹉(cuō)跎(tuó)淮海滨。

我因为军事而忙碌不安,在淮海边蹉跎流离。

恓惶:忙碌不安貌。

戎旅:军旅,兵事。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lòng)馀(yú)春。

山涧的树上还有晨雨,山鸟在剩余的春天里鸣叫。

哢:鸟鸣,鸟叫。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我有一瓢酒,可以用来慰藉奔波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寄李儋元锡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7-258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àn)黯独成眠。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

黯黯:低沉暗淡。

一作“忽忽”。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

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问讯:探望。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7-258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àn)黯独成眠。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

黯黯:低沉暗淡。

一作“忽忽”。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

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问讯:探望。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7-258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

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

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

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

“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

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

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

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

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

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

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

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

这种评论并不切实。

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

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

都不可谓情景交融。

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

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

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

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

调笑令·胡马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有一匹胡马,被远放在燕支山下。

它在沙地上、雪地上来回地用蹄子刨,独自嘶鸣着,它停下来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自己迷路了。

而此刻,辽阔的大草原茫茫无边,天色将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这首小令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离乡远戍的士卒的孤独和惆怅。

作者以清晰的线条,单纯的色调,描绘了边地辽阔的草原风光,和徬徨在这奇异雄壮的大自然中的胡马的形象。

语言浅直而意蕴深曲。

燕支山,即焉支山,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古长城附近。

唐代此地与东突厥接壤,是边境。

这是此词所涉及的地理环境。

从词中首先可看到燕支山下的四季风光。

春,风沙扑面;

冬,大雪盖地;

夏,绿草如茵;

秋,天高云淡。

胡马就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中。

作者描写了一天中马的生活,它是在与风雪搏斗和期望中度过的。

词的末句摄下的是,在桔黄的浑圆的落日渐渐沉没到地平线下,暮蔼笼罩大地那最易引起乡思离愁的时刻,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的孤寂形象。

仿佛它在为岁月有限与草原无限的对比而怅惘。

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处处交织着胡马的情绪。

  词作写了边地风光而并非主旨。

在对马的拟人化的描写中,揭示了它的象征意义。

“远放燕支山下”,“放”字已说明胡马非野马。

“放”前着一“远”字,令人遐想。

“远放”既给人以辽远的空间感,又使人见出“胡马”并非胡地之马,而是被远远地放到接近胡地的马。

这时已使人感到马的象征性。

但从进一步的描写中,象征意义就明显得不容置疑了。

一般说来,放马时间是在夏天水草肥美,没有战事或农闲的时候,目的是节省草料,并使马吃到鲜草而肥壮。

而“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又写这匹马在风沙中、在大雪中迷失道路,不停地奔波,孤独地嘶鸣,惶惑不安地四处张望,寻找着、呼唤着伴侣。

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其中有两点矛盾:一,“放”马不会在风雪中;

二,既然“放”马,马必有主人,不会迷路。

产生这些矛盾不能归结于艺术高于生活,是因为作者把马当作人来写。

如果将马看作是戍卒的象征,就合情合理了。

“迷路”是戍卒的感觉,与“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意近,而春秋代序,年复一年,在塞外无边风沙中长期戍守正是戍边战士的生活。

  此词用准确精炼的词语,含蓄曲折地表现了马的情绪,即戍边战士的情思。

“远放”、“独嘶”、“无穷”这三个词都有一定的相对性,远对近,独对偶,无穷对有尽。

正是这种相对性的张力表现了戍卒在此种情境中对彼种情境的向往。

即戍卒从内地被遣放到边疆的感受、征戍生活的艰苦和思亲盼归的心绪。

轻松的笔调表现深刻的主题,平浅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淡笔勾勒的画面浸润着浓郁的感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建业:今南京市。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树:水边的树。

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散丝:细雨,这里喻指流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

建业:今南京市。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

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浦树:水边的树。

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散丝:细雨,这里喻指流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送别诗。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

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

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

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

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

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

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

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

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

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

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

“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

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

“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

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

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

飞鸟入雨,振翅不速。

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

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

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

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

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

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

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

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

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

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

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

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

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

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

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

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

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

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

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

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

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

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

“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

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

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

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观田家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卉(huì):草的总称。

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景:日光。

晏(yàn):晚。

犊(dú):小牛。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劬(qú):过分劳苦。

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惭(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禄食(lù shí):俸禄。

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182-184页

夕次盱眙县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逗:停留。

淮镇:淮水旁的市镇,指盱眙。

舫:船。

临:靠近。

驿: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人归”句:意为日落城暗,人也回去休息了。

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洲。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秦:今陕西的别称。

因战国时为秦地而得名。

客:诗人自称。

此句意为孤独之夜,怀念家乡。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这首诗写旅途中的客思。

诗人因路遇风波而夕次孤驿,在孤驿中所见全是秋日傍晚的一片萧索的景象,夜听寒钟思念故乡,彻夜未眠。

一片思乡之情和愁绪全在景物的描写之中。

诗的妙处,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诗对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极尽渲染,把风尘飘泊,羁旅愁思烘托得强烈感人。

首联“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颈联“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

“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在外的人们回到家,高飞的大雁也停下休息。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露珠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摇晃着仿佛要掉下去一样,看着它滚来滚去的而不是停着不动,才知道原来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森:密密地排列。

戟:古代一种兵器。

宴寝:宴,意为休息。

宴寝就是私室,内室。

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烦疴:烦躁。

疴,本指疾病。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居处崇:地位显贵。

斯民康:人民康乐。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

达:旷达。

形迹:指世俗礼节。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

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

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神欢:精神欢悦。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苏州的古称。

群彦:群英。

汪洋:众多。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

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森:密密地排列。

戟:古代一种兵器。

宴寝:宴,意为休息。

宴寝就是私室,内室。

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烦疴:烦躁。

疴,本指疾病。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居处崇:地位显贵。

斯民康:人民康乐。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

达:旷达。

形迹:指世俗礼节。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

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

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神欢:精神欢悦。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吴中:苏州的古称。

群彦:群英。

汪洋:众多。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

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唐制,官吏每旬休假一日。

这首诗第一句诗人叙写自己的一旬中九天为官务奔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休假日。

  第二句写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不料扑了个空。

“不遇又空还”五字把诗人满心欢喜寻访不遇的沮丧、懊恼表现得非常真切。

  第三四句诗人宕开诗笔;

从赞美友人诗思之清入手,进而衬托出友人不凡的人格。

韦应物说:难怪友人的诗思如此清澈而沁人心骨,原来他所居住的环境如此清冷幽静,不仅门对着潺潺溪流,仰头还可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岗呢!

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是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其中透露出的对友人的钦慕之情宛然可见,韦作构思之妙,于此可窥一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登楼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12345 共4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