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更多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那就必须运载山石,开凿山涧沟壑,逾越险阻,耗尽人力,才可能办到。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则不能做到。而不必耗费民力,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美,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如今在这里出现了。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这里有清泉,却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有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韦公来到永州,过了一个月,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才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 曲折萦回。怪石森然繁密,环绕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卧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耸。于是在此建造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无不适应地形地势,献技于堂庑之下。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修建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穹谷:深谷。嵁(kān刊)岩:峭壁。渊池:深地。辇(niǎn捻):人推或拉的车,这里用如动词,用车装载的意思。沟:这里用如动词,沟通,开凿的意思。陵绝:超越。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九疑: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度(duó夺):量度,这里有勘测规划的意思。翳(yì益):遮蔽。 奥草:深草。涂:污泥。蛇虺(huí悔):一种毒蛇。蟠:盘屈而伏。 葩(pā趴):花。卉(huì会):草。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理:治理。芟:割除。芜:荒草。行:流通,流动。这里是疏导的意思。 蠲(juān捐):清洁,使动用法。浏如:水清澈的样子。酾(shī诗):疏导。蓄:指积蓄的湖水。 溶漾:水动荡的样子。纡(yū迂)余:曲折萦绕。四隅:这里指四方。窍穴:这里指山洞。逶邃(suì遂)曲折深远。栋宇:堂屋。庑(wǔ舞):堂下四周的屋子。间厕: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迩:近。谯(qiáo桥)门:古代建筑在门楼上用以了望的楼。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延:邀请。择:应作“释”,舍弃。晓:据另本,晓应作“饶”,富裕。措:放置。这里是嵌置的意思。编:指编入书籍。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石,这里指州刺史。结句一作“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以为二千石楷法。”(见《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屋漏:西北隅之谓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那就必须运载山石,开凿山涧沟壑,逾越险阻,耗尽人力,才可能办到。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则不能做到。而不必耗费民力,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美,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如今在这里出现了。  穹谷:深谷。嵁(kān刊)岩:峭壁。渊池:深地。辇(niǎn捻):人推或拉的车,这里用如动词,用车装载的意思。沟:这里用如动词,沟通,开凿的意思。陵绝:超越。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这里有清泉,却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有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  九疑: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度(duó夺):量度,这里有勘测规划的意思。翳(yì益):遮蔽。 奥草:深草。涂:污泥。蛇虺(huí悔):一种毒蛇。蟠:盘屈而伏。 葩(pā趴):花。卉(huì会):草。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韦公来到永州,过了一个月,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才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 曲折萦回。怪石森然繁密,环绕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卧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耸。于是在此建造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无不适应地形地势,献技于堂庑之下。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理:治理。芟:割除。芜:荒草。行:流通,流动。这里是疏导的意思。 蠲(juān捐):清洁,使动用法。浏如:水清澈的样子。酾(shī诗):疏导。蓄:指积蓄的湖水。 溶漾:水动荡的样子。纡(yū迂)余:曲折萦绕。四隅:这里指四方。窍穴:这里指山洞。逶邃(suì遂)曲折深远。栋宇:堂屋。庑(wǔ舞):堂下四周的屋子。间厕: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迩:近。谯(qiáo桥)门:古代建筑在门楼上用以了望的楼。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修建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延:邀请。择:应作“释”,舍弃。晓:据另本,晓应作“饶”,富裕。措:放置。这里是嵌置的意思。编:指编入书籍。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石,这里指州刺史。结句一作“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屋漏,以为二千石楷法。”(见《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屋漏:西北隅之谓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记述了韦使君修建新堂的过程和前后的深刻变化,赞颂了他居高望远,顺应民情,铲除残暴,废除贪污,保护贤良和富民的政策。这些过誉之词实则表现了柳宗元对如何作好一方官员的看法,寓示了在被贬谪的困苦中他仍然坚持政治改革的主张和理想,表现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本文先由反面设喻,导入本题;中段重在写景,末段重在颂人。写景详明,处处为下文伏笔;颂人汩汩涛涛,层层推进,句句与上文呼应,前后浑为一体。文章立意新颖,结构严密。文中穿插赋体(骈散互见),极力铺陈,着力渲染,文如行云流水,辞采清丽,画面鲜明,语言洒脱,音韵优美,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金圣叹评论此文:“奇特在起笔,斗地作二反一落,如槎桠怪树,不是常观”。论议部分还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政治观点。更是难能可贵,文如其人,作者本人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文章分为三段。在第一段中,作者间接表述了对永州奇异风光的深刻印象。生长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柳宗元,认为在城郊之中很难出现那种峭壁深谷的奇异景观,如果用人工修造出来,则“疲极人力”。大概柳氏在长安见过这样的人工胜景,而深知其耗费之巨。永州的奇景,自然而成,令他感叹,“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这个起段,是全篇拓展文意的基础。段中的几个短句,如:“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读来简洁精炼,表现出作者运用文字的工力。   下一段,作者简略描摹出永州州治所在的自然景观:“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   唐朝时的永州,辖地包括了现在湘、桂两省的交界地区,为零陵(约当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约当今湖南祁阳、祁东)、湘源(约当今广西湘源)三个县。永州府所在地是零陵,正在九嶷山西北麓。这一带是丘陵山区,气候温和湿润,唐朝时尚是人烟稀少、荒凉冷僻的未开化地区,草石相杂,水土交融,虫兽盘桓,自然景色十分秀丽。但当时之人似乎不欣赏过份天然的去处,厌其杂乱无章,草木横生。柳氏的评价,反映了这种审美观:“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茂盛的树木中有恶木,绚丽的花草中有毒花,好坏杂居,善恶难分,实在不是一个清新洁净的去处。在这里,柳宗元的写景包含了更深的含意,暗示了他对朝政的贬斥和人生爱憎之情,是画龙点晴之笔。新来的刺史韦公对“新堂”之地的价值幸而有鉴赏力,“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从这里开始,新堂才被开发出来。韦公不仅有认识,更有行动,动员人力进行修葺,按照人的审美观改善环境,使自然景观焕然一新,悦目怡人。于是“清浊辨质,美恶异位”。尽管唐朝的改革者均罹不幸,命运多舛,但柳宗元对他的政治抱负始终怀有美好的向往和实现的愿望。所以,文中此处借“新堂”的“清浊美恶”,憧憬着改革派的政治理想。治理后的“新堂”,柳氏作了一番描写: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全段的叙写,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景手法,先由内及外,再由近及远,把一处风光佳景的新意表达得恰成气象。文字短促而有力,概括了柳宗元的语言风格。   以上两段,先是喟叹自然美的鬼斧神工,又对自然美的不合谐产生疑问,由物及世,由物及人,可见下笔之前成竹在胸,先扬而后抑,复而别开洞天,表达了柳宗元写景的真实寓意。   最末一段,柳宗元别出机抒,从韦公身上引出联想,夹叙夹议,抒发他的善政益民的封建吏治思想:“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   柳宗元在这里所用的反诘句,可知文章虽是写“新堂”,但不全为写“新堂”。四个反诘句的排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全文立意的点晴之笔,它突然而来又待机已久,与前面文字有着密切关联。柳氏认为韦公治理“新堂”,足以反映韦公的远大志向,所谓“视其细知其大也”,事情虽细微,却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操品之大节。“美、仁、清、廉”都是封建道德的核心思想,柳宗元把“新堂”的景观和韦公的吏治最终联贯到这些思想上来,期望以此为“二千石楷法”。明确地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寄望。 参考资料: 1、 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 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3、 关永礼.《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跂乌词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越。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汨罗遇风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参考资料: 1、 孙立.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80-81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

楚臣悲:《五百家注》引韩醇曰:“屈原投汨罗而死。

公方召回,故云‘不作楚臣悲’。

”修门:《五百家注》引孙汝听曰:“《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兮。

注云:修门,郢城门。

”此借指长安城门。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明时:政治清明之时。

参考资料: 1、 孙立.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80-81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吟咏屈原的诗词,也有相当多的是一些迁客骚人,宦游经过秭归等地时,于羁旅之中吊念屈原,含有对自己身世遭际的感叹。

诗人同情屈原的可悲命运,把个人遭受排斥打击的忿恨和不满压抑在心中。

柳宗元还写过“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

”引屈原为知己,抒被贬谪抑郁忧愤之情。

  “南来不作楚臣悲”,南来,点明自己的处境;

写诗人回顾贬湘时,已下定决心,不作悲怆的楚臣。

即不愿像屈原那样因愤世而怀沙自沉。

“不作楚臣悲”,表明自己的心境,自己不会像届原那样,因忧国忧民而自沉于水。

为何不悲?

  “重入修门自有期”,表明诗人憧憬未来,有信心励精图治,再干一番事业。

诗人以一达观的心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开头二句写事、抒情,皆未言及风,三句则引入风的描写。

  “为报春风汨罗道”,述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又来到汨罗,这条路不是沉沦之路,而是充满希望之路。

诗人为了答谢在汨罗江旅途道上春风吹拂,“莫将波浪枉明时”,再次指出不能像汨水的波涛淹没到大湖中,而是下决心不辜负元和中兴的美好时光。

波浪,人生波折,社会动荡。

“莫”、“波浪”、“枉”、“明时”暗寓出诗人不因为遭受到挫折而耽搁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时施展才干的情愫。

  观此诗作,以七绝近体而存古韵,以平实质朴而寄深情,中唐以后少有人能及。

东坡尝评子厚之诗: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

此诗没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实的语句,却能感人至深;

没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叙述,却是发自肺腑。

诗中写江中遇风,并未具体写风的表现,而是以人生的经历、体验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将“春风”作一点缀,以此与作者那乐观的心境相互映衬。

参考资料: 1、 孙立.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80-81

南涧中题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2 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南涧:地处永州之南,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

亭午:正午,中午。

李白《古风》诗:“大车飞扬尘,亭午暗阡陌。

”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

萧瑟(xiāo sè):秋风吹拂树叶发出的声音。

曹操《步出东门行》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参差:亦作“篸 ”。

古乐器名,相传舜所造。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王逸注:“参差,洞箫也。

”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羁(jī):系住。

《淮南子·氾论训》:“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

”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

远:一作“游”。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孤生:孤独的生涯。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

索寞:枯寂没有生气,形容消沉的样子。

冯延巳《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寞。

”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

期(qī):约会。

《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

”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2 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全诗大体分两层笔墨。

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

时方深秋,诗人独自来到南涧游览。

涧中寂寞,仿佛秋天的肃杀之气独聚于此。

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

诗人初到时若有所得,忘却了疲劳。

但忽闻失侣之禽鸣于幽谷,眼见涧中水藻在波面上荡漾,却引起了无穷联想。

诗的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

诗人自述迁谪离京以来,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

人孤则易为感伤,政治上一失意,便动辄得咎。

如今处境索寞,竟成何事?

于此徘徊,亦只自知。

以后谁再迁谪来此,也许会理解这种心情。

诗人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而遭受贬谪,使他感到忧伤愤懑,而南涧之游,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然所见景物,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

所以苏轼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类此”(《东坡题跋》卷二《书柳子厚南涧诗》)。

这是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色的。

  清人何焯在所著《义门读书记》中,也曾对此诗作过较好的分析。

他说:“‘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

发端有力。

‘羁禽响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直书即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

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怀人’句。

寒藻独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性之乐也,起下‘去国’句。

”他这种看法,既注意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又注意到了这种思想情绪在诗歌结构安排上的内在联系,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的。

“秋气集南涧”一句,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

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

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

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

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

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不正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徬徨、凄婉哀伤的身影吗?

这“羁禽”二句,虽然是直书见闻,“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

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比之为对重返朝廷之无望,因而使他要“怀人泪空垂”了。

这诗写得平淡简朴,而细细体会,蕴味深长,“平淡有思致”。

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道出了它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7-928

古东门行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

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鸡鸣狗盗,雕虫小技;

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少年刺客,杀人无忌;

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歹徒一吼,护卫逃逸;

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凶手得逞,狞笑窃喜;

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魏王救赵,虚情假意;

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相如讽喻,车轼防断;

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袁盎枉死,真凶难辨;

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

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

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汉家三十六将军: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纠合六个诸侯王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

东方:本指吴楚等国,这里是借以暗指叛将吴元济盘踞的淮西地区。

吴元济叛乱后,朝廷下令削去其官爵,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一时战云密布,形势紧张。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鸡鸣狗盗,雕虫小技;

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鸡鸣函谷:《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人孟尝君到秦为客卿,受到秦王的猜忌和扣留,后设法逃出,半夜潜至函谷关。

按关法规定,要等鸡叫后才能开关放行。

孟尝君的门客中有善为鸡鸣的,他一学鸡叫,引得周围的鸡跟着大叫起来,关吏打开关门,让孟尝君逃出了关口。

客如雾:指当时过关的人很多。

貌同心异:指人群中的人虽然貌同常人,但各自怀有心事,有的心怀鬼胎。

数:计算,这里转意为识别的意思。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少年刺客,杀人无忌;

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赤丸:据《汉书·尹赏传》记载,长安城里有谋杀官吏为人报仇的组织,雇用少年当刺客。

行动前摸取弹丸分派任务,摸得红色弹丸者杀武官,摸得黑色弹丸者杀文官。

夜语:指刺客夜间联系的暗号。

飞电光:形容凶器闪闪发光。

徼(jiào)巡司隶:掌管京城巡逻和缉捕盗贼的官吏及其手下。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歹徒一吼,护卫逃逸;

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一叱(chì):一声大吼。

百吏走:护卫们四散逃跑。

冯敬:汉文帝时的御史大夫,因奏议淮南厉王谋叛,被刺客杀死。

函:剑匣,这里用作动词,刺进的意思。

这两句是暗指武元衡被害事件。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凶手得逞,狞笑窃喜;

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凶徒:指王承宗、李师道派出的刺客。

侧耳:躲在一旁探听。

潜惬心:心里暗暗高兴。

悍臣:强悍的大臣,指朝中有权势的文武官员。

杜口:不敢开口说话。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魏王救赵,虚情假意;

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魏王”句:据《史记·信陵君列传》载,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魏王应赵国请求派晋鄙率十万兵马救赵,但魏王和晋鄙并不真心相救,屯兵不前。

魏王之弟信陵君应赵国平原君的请求,听从侯嬴的计策,说动魏王的宠姬如姬,从魏王卧室窃得兵符,锥杀晋鄙,夺得魏军的指挥大权,解了赵围。

“子西”句:《左传·哀公十六年》载,楚平王太子建为郑国所杀,其子胜为白公,数次向令尹(相当于宰相)子西请求伐郑,未行。

后晋人伐郑,梦国前往相救,白公怒,遂于哀公十六年作乱攻打楚惠王,“杀子西、子期于朝,而劫惠王。

子西以袂(mèi,衣袖)掩面而死”。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相如讽喻,车轼防断;

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羌胡毂(gǔ)下:羌胡,是中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泛称,统治者往往把他们看作威胁自己的危险势力。

毂:车轮。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向皇帝上《谏猎疏》说,陛下喜欢打猎,难免遇上特殊的野兽,就会像胡人出现在车轮之下,羌人接触到车后的横木一样危险。

一朝起:突然出现。

敌国舟中: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吴起曾在同魏武侯乘舟游览时,在舟中劝说魏武侯:“君若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拟:比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袁盎枉死,真凶难辨;

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安陵”句: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和《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汉景帝时,大臣袁盎向窦太后进言,不宜立景帝的弟弟梁王为储君,以免发生祸端。

梁王便派刺客把袁盎杀死在安陵门外。

事后,经磨制刀剑的工匠辨认刺客丢下的剑,查出了刺客及其幕后指使者。

但景帝碍于窦太后的面子,不得不将梁王解脱,杀其宠臣羊胜、公孙诡等了事。

削砺功:磨制刀剑的工匠。

“韩国”句:《史记·刺客列传》载,战国时期,韩国的刺客聂政,刺杀了相国侠累,为免累及亲人,毁面自杀,韩国的人分辨不出是谁,便暴尸于市。

结果,刺客的姐姐前来认尸,才查出刺客是家住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县)深井里的聂政。

讵(jù):哪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

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绝胭断骨:割断咽喉,砍断骨头。

胭,一作“咽”。

那下补:哪能补救。

下,一作“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构法华寺西亭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寺庙的西边下面是陡峭的山崖,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山上山下,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山林间的竹枝留下了湘妃清清的泪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还是放下这些事,不要再提,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窜:逃匿。

这里形容被放逐的狼狈。

极:终极,尽头。

山水:指环境。

穷:极其。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萧散:闲逸。

任:任意,率性。

疏:疏放,放诞。

顽:顽劣,顽皮不顺从。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垂:通“陲”,边。

斗:通“陡”。

欲似:好像。

欲,似。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反:相反,指与从山上俯视相反,从山下往上看。

榛翳(yì):丛生的草木浓密覆掩。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童:仆。

恣:任意,尽力的。

披翦(jiǎn):砍削。

披,砍伐。

翦,同“剪”,削。

葺(qì):盖房。

宇:屋檐,指亭阁。

横:横对着。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割:切开,划开。

判:分开,差别。

清浊:天地。

古代认为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岫(xiù):峰峦。

攒(cuán):聚集,凑拢。

顶:峰顶,山头。

抱:环绕。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临:对着。

轩:窗。

当:对着。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菡萏(hàn dàn):荷花。

溢:流出。

嘉:美好。

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茎粗而节长,这儿泛指竹子。

遗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

指湘妃在竹枝上洒下血泪,化为竹上的斑痕。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屏:除去。

志适:心情安适。

志,心理活动或思想。

适,安宁,舒适。

幽潺:忧愁。

潺,愁苦,烦恼。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枯槁:憔悴。

迨(dài):到。

始:才。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间:隔离。

夷蛮:古代称少数民族,东方为夷,南方为蛮。

这儿泛指南方各种少数民族。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置:放下。

寄:托,靠,凭借。

须臾:片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

窜:逃匿。

这里形容被放逐的狼狈。

极:终极,尽头。

山水:指环境。

穷:极其。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

萧散:闲逸。

任:任意,率性。

疏:疏放,放诞。

顽:顽劣,顽皮不顺从。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寺庙的西边下面是陡峭的山崖,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

垂:通“陲”,边。

斗:通“陡”。

欲似:好像。

欲,似。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

反:相反,指与从山上俯视相反,从山下往上看。

榛翳(yì):丛生的草木浓密覆掩。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

童:仆。

恣:任意,尽力的。

披翦(jiǎn):砍削。

披,砍伐。

翦,同“剪”,削。

葺(qì):盖房。

宇:屋檐,指亭阁。

横:横对着。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山上山下,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

割:切开,划开。

判:分开,差别。

清浊:天地。

古代认为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

岫(xiù):峰峦。

攒(cuán):聚集,凑拢。

顶:峰顶,山头。

抱:环绕。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

临:对着。

轩:窗。

当:对着。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山林间的竹枝留下了湘妃清清的泪斑。

菡萏(hàn dàn):荷花。

溢:流出。

嘉:美好。

筼筜(yún dāng):一种竹子,茎粗而节长,这儿泛指竹子。

遗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

指湘妃在竹枝上洒下血泪,化为竹上的斑痕。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

屏:除去。

志适:心情安适。

志,心理活动或思想。

适,安宁,舒适。

幽潺:忧愁。

潺,愁苦,烦恼。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

枯槁:憔悴。

迨(dài):到。

始:才。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

间:隔离。

夷蛮:古代称少数民族,东方为夷,南方为蛮。

这儿泛指南方各种少数民族。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还是放下这些事,不要再提,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置:放下。

寄:托,靠,凭借。

须臾:片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行路难三首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须臾力尽道渴死。

狐鼠蜂蚁争噬吞。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睢盱大志小成遂, 坐使儿女相悲怜。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 百牛连鞅摧双辕。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涧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 突兀哮豁空岩峦。

柏梁天灾武......更多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姿容艳美,既不自藏;

岂容独处,无人欣赏。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亭亭玉立,潇水西畔;

秋季来临,风紧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艳丽倩影,告别寒江;

移植廊前,散发芳香。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它与荷花,混杂实难;

与之不同,故生高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姿容艳美,既不自藏;

岂容独处,无人欣赏。

美:指木芙蓉。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亭亭玉立,潇水西畔;

秋季来临,风紧霜繁。

盈盈:姿态美好的样子。

湘西:潇水西岸。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艳丽倩影,告别寒江;

移植廊前,散发芳香。

委:放置,指栽培。

轩:有窗的长廓或小室。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它与荷花,混杂实难;

与之不同,故生高岸。

芰荷:荷花。

高原:高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一诗,写作时间与植桂诗大致相同,心态也相拟,只是写法上略有不同,如果说植桂诗更多地表现了自己的孤悲之感的话,此诗则以自爱、自慰之情为主。

  诗人创作此诗,心态上有两个特征。

一是孤寂无依,世无知音之感。

当时诗人刚贬谪永州,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作为被贬官员,行动很不自由,处境与囚徒相差无几。

所以他常自称为“罪臣”、“楚囚”。

心理常惶恐不已,彻夜难眠。

再加上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远贬荒凉遥远之地,贬官的身份也不便与他人接触。

因而,伴随他的只是孤独、寂寞和无奈。

另外一种心态特征是:怀才不遇又矢志不移。

柳宗元的才能是全面的,为多数人所了解的,柳宗元主要是散文家和诗人。

但被贬之前,柳宗元的理想绝不是做文人,而且有点不屑于做文人。

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中说道:“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

”信中他向自己好友表白了昔日的理想。

他的《冉溪》诗中“少时陈力希公候,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句子,更是直接说明了他的理想是辅助时政,建政立业,为此而不怕牺牲。

事实上,他也确有非凡的政治才能,三十四岁成为朝廷要臣足以说明了这点。

永贞革新的失败,他失去了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放弃,这一性格很类似流放中的屈原。

在贬永时期,他关注着时局的变化,民生的疾苦,常与朋友以书信的形式讨论历史、政治和为官之道,希望被朝廷起用,再度施展政治才能。

为了理想,他提携后进,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正如《冉溪》诗中写道:“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西园待成器。

”这些大概是柳宗元在不自由状态下最大的所为吧。

了解了柳宗元这样的心态,就很容易把握此诗的深层次的含义。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把自己的心态物化成木芙蓉,木芙蓉自然成了他感情的载体、心灵的镜子和与读者沟通的渠道。

诗中的木芙蓉具有鲜明的诗人的色彩:她孤寂、独自长在湘水西岸,任秋风疾吹,繁霜严打,无人爱怜顾惜;

她完美,“盈盈”,是婀娜多姿的体形,“丽影”是艳丽动人的身姿,“浓香”是沁人的芳香,可谓集众美于一身;

她自信,“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这种自信来自于“有美”。

这种美与其说是木芙蓉的姿态、丽影和浓芳,不如说是诗人的才华、理想。

因此,即使在孤独、冷落,被人诋毁、抛弃的处境里,他也没有沮丧、消沉和自暴自弃。

他坚信自己总会有被人赏识的时候;

他很有原则,处于世上,就只能像木芙蓉一样,扎根高高的陆地,绝不与浮于水上的摇摆不定的芰荷同处。

诗人对木芙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倾注了强烈的感情。

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高文先生道明了诗人的用意:“此诗写木芙蓉美丽而孤独,深受风霜欺凌,诗人同情它的遭遇而移栽于住所轩前。

乃以木芙蓉自比,怜花亦即自怜”。

诗人爱花,护花,实为自爱自慰。

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抚平内心创伤,驱走孤独幽愁的常见方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郊居岁暮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屏居:隐居。

《史记·魏其侯列传》“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

” 山郭:山峦。

岁暮:晚冬。

郊:城郊,当时柳宗元住在愚溪,属城郊。

离索:隐居。

《礼记·檀乡》“吾离群而索居。

”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迥:远。

烬:《左传·咸公三年》“烬,火余木。

”杜田说:“楚俗烧榛种田,田畲(shē赊)。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心赏:有契于心,悠然自得。

薄:迫近。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谅:料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 昔与德公别于此

作者: 柳宗元 朝代: 唐代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参考资料: 1、 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第4页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孙汝听注:“海鹤以喻德公。

”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

三十秋:三十年。

贞元元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从在这一带活动,得以结识德公。

至作此诗时,整整三十年。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参考资料: 1、 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第4页

12345 共1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