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文翻译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景公奢华,一生依恋宫室,穆王倦怠,八骏昆仑纵远。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哀人生之短促,泪洒牛山,羡神仙之长生,瑶池欢宴。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蹉跎一生,抱负焉有实现,唯有远游,我心始能通畅。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为君为王之人,未必欢娱,何况我之小吏.固守海疆。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羁旅之苦,有谁可以慰藉,唯有观海,心藏大潮澎湃。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望东极之溟海,洪波浩瀚,有谁人可知晓,海东世界。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依稀听得,故乡菱女欢歌,仿佛目见,伊们含颦笑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漫步下行沙洲,濯足碧水,回首盘山夕阳,一挂丹峰。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60-61 2、 黄世中著.山水清音——永嘉山水诗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09:45-46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景公奢华,一生依恋宫室,穆王倦怠,八骏昆仑纵远。
齐景: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遄(chuán)台:齐国台名,供君王游玩用,旧址在今山东淄博市。
《晏子春秋·外篇》:“景公至自畋,晏子侍予遄台,梁丘据造焉。
”可见齐景公对遄台情有独钟。
周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天子。
厌:厌倦。
紫宫:帝王宫殿。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哀人生之短促,泪洒牛山,羡神仙之长生,瑶池欢宴。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淄博市南面。
洒涕:指齐景公登牛山有感于人生短暂而哀痛流涕之事。
见《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日: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瑶池:天上神仙所居之处,西王母曾于此宴请群神众仙。
欢悰(cóng):欢乐。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蹉跎一生,抱负焉有实现,唯有远游,我心始能通畅。
年迫:接近天年,指年老了。
愿岂申:志愿哪能得到伸展,指未能实现抱负。
通:通达,舒畅。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为君为王之人,未必欢娱,何况我之小吏.固守海疆。
大宝:指王位。
典出《周易·系辞下》:“圣人之大宝日位。
”况乃:何况是。
守畿(jī)封:指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而言。
畿封:本指王城郊界,这里指边疆。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羁旅之苦,有谁可以慰藉,唯有观海,心藏大潮澎湃。
羁(jī)苦:旅居边海的苦楚。
孰云慰:谁能安慰。
云,为句中语助词,无意。
观海藉(jiè)朝风:凭借早晨的凉风登山观海。
《孔子家语》:“孔子曰: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望东极之溟海,洪波浩瀚,有谁人可知晓,海东世界。
洪波:大波。
语出曹操《观沧海》诗:“洪波涌起”。
极:边际,尽头。
大壑(hè):指海洋。
语出《庄子·天地》:“夫大壑之为物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
”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依稀听得,故乡菱女欢歌,仿佛目见,伊们含颦笑容。
依稀:隐隐约约听不真切。
采菱(líng)歌:采菱人唱的歌。
夏秋之际,江南水乡采摘荷菱,歌声此起彼伏。
《楚辞·招魂》:“涉江采菱,发扬荷些。
”正是描写这一情景的。
仿佛: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含颦(pín)容:含忧皱眉的样子,别有一种美态,故《庄子·天运篇》说西子病心而颦,美惊乡人,引得东施效颦。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漫步下行沙洲,濯足碧水,回首盘山夕阳,一挂丹峰。
遨游:两字同义,指游览,边走边欣赏。
碧沙渚(zhǔ):为碧水浸绿的沙滩。
游衍(yǎn):与“邀游”义近。
《诗·大雅·板》:“吴天日旦,及尔游衍。
”丹山峰:被丹霞染红的山峰,正如《水经注》所描绘的那样:“赧壁霞举,红云秀天。
”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60-61 2、 黄世中著.山水清音——永嘉山水诗赏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09:45-46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 文翻注赏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铜雀台上飘着灵帐,就像死者活着一样供给他酒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曹操墓地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了,他哪里还能听到妄伎唱歌奏乐的声音呢?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曹操这样的人物尚有一死,妾伎又何足道呢!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4 2、 辛志贤.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02月:385
穗(suì)帷飘井干(hán),樽(zūn)酒若平生。
谢咨议:名璟。
咨议,官名。
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所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
穗帷:即灵帐,帷,亦作帏。
井干:汉代楼台名,这里借指铜雀台。
郁郁西陵树,讵(jù)闻歌吹声。
郁郁:形容树木茂盛。
西陵:曹操的葬地。
讵:岂。
芳襟(jīn)染泪迹,婵媛(yuán)空复情。
芳襟:指妾伎的衣襟。
婵媛:情思牵连的样子。
这两句是说,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玉座:帝位,这里指曹操的灵位。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4 2、 辛志贤.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02月:385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诗人描写祭奠曹操的“盛况”:铜雀台上,歌吹洞天,舞女如云,素白的灵帐,在西风中缓缓飘荡着;
曹操的儿子们,供奉先父的亡灵,摆酒设祭,就像曹操活着的时候侍奉他一样。
好一个“樽酒若平生”,一种庄严肃穆和隆重热烈的场面,宛然在目。
同时,又令人油然想见曹操“平生”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盖世雄风。
然而,生前的气壮山河与死后的隆重庄严,乍看虽颇相仿佛,前后如一,细味却有不胜悲凉之感。
逝者如斯,只能“樽酒若平生”了,但反过来说,又不能“樽酒若平生”。
一句平白如话的诗,包涵了多重的意蕴,既是描述,又是感慨,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
而“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又与上两句有同工异曲之妙。
西陵墓地,树木葱茏;
铜雀台上,歌吹沸天——可是,死者长眠地下,不能复闻丝竹之声。
这似乎是为铜雀台上的伎妾们设辞,传达她们哀婉的心曲。
而从诗人所处的历史地位、历史的角度细加品味,则尤感意蕴丰厚,韵味无穷;
时代渺邈,年复一年,魏家天下早已改朝换代,如今已没有人为曹操一月两次,歌舞酒乐,侍奉如常;
铜雀故址,西陵墓地,百草丰茂,杂树丛生,而今已不能听到什么歌吹之声。
所以,诗人禁不住要为那些无辜的妾伎们悲泣感伤了。
芳襟翠袖,徒染悲泣之泪;
婉转缠绵,空余伤感之情。
连曹操这样的盖世英雄尚且不免“玉座寂寞”的悲哀,更何况那些地位低下、身轻体贱的妾伎们呢。
表面上看,诗写铜雀台祭奠的隆重,写西陵墓地的荒芜以及妾伎们的芳襟染泪、婉娈多情,旨意似乎是在感叹曹操的身后寂寞。
实际上这是个误会。
写曹操的身后寂寞,乃是为写妾伎们的寂寞张本,是一种衬垫,“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正点出了这一中心题旨。
盖世英主尚且不免寂寞身后之事,更何况地位低下、生前就已冷落不堪的妾伎们呢。
此诗《乐府诗集》题作《铜雀妓》,也正暗示并证明了诗人题咏的中心对象是妾伎,而不是曹操。
由此可见到,诗人已从对铜雀故址的一时一事的凭吊和感伤的圈子中跳了出来,站到了历史的高度,既饱含感情又充满理性,以超然的态度来描写、评判这一历史故事,并进而反思人生。
他从大人物的悲哀中,看到了小人物的悲哀;
从历史的冷酷中,领略到了现实的冷酷;
从死者的寂寞中,感受到了生者的寂寞。
因而,这种寂寞身后事的感伤和咏叹,已不仅仅胶着在曹操及其妾伎们身上,而上升为一种人生的感喟和反思。
所以,他对“铜雀妓”的题咏,既是执着的,又是超然的,在执着与超然的若即若离之中,诗人既认识、评判了历史和人物,也认识、评判了现实和自己。
这是一首怀古诗。
怀古诗是以诗的形式发抒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对历史故事的一种艺术的评判。
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内蕴和复杂的感情色彩,深深地隐藏、浸润在诗的形象当中,用艺术形象来说话,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
谢朓的这首诗,也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叙写平白,而蕴含丰富、深刻;
辞章短小,却韵味渺远、悠长。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825-827
和刘西曹望海台诗 文
夏始和刘潺陵诗 文
威仰弛苍郊。
龙曜表遥甸。
炎光丽近邑。
白苹望已骋。
缃荷纷可袭。
徒愿尺波旋。
终怜寸景戢。
对窗斜日过。
洞幌鲜飚入。
浮云去欲穷。
暮鸟飞相及。
柔翰缜芳尘。
清源非易揖。
回江难绝济。
云谁畅伫立。
良宰朂夜渔。
出入事朝汲。
积羽余既裳。
更赋子盈粒。
椅梧何必零。
归来共栖集。
拟古诗 文
怀远人 文
秋夜诗 文
夜久膏既竭。
启明旦未央。
环情倦始复。
空闺起晨装。
幸承天光转。
曲影入幽堂。
徘徊集通隟。
宛转烛回梁。
帷风自卷舒。
帘露视成行。
岁役急穷晏。
生虑备温凉。
丝纨夙染濯。
绵绵夜裁张。
冬雪旦夕至。
公子乏衣裳。
华心爱零落。
非直惜容光。
愿君翦众念。
且共覆前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