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卢大夫新立假山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岩谷留心赏,为山极自然。

孤峰空迸笋,攒萼旋开莲。

黛色朱楼下,云形绣户前。

砌尘凝积霭,檐溜挂飞泉。

树暗壶中月,花香洞里天。

何如谢康乐,海峤独题篇。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9-380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piáo)。

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过:一作“落”。

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树色随山迥(jiǒng),河声入海遥。

山:一作“关”。

迥:远。

海:一作“塞”。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qiáo)。

帝乡:京都,指长安。

梦:向往。

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9-380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piáo)。

晚风中的红叶萧萧落下,长亭里痛饮下别酒一瓢。

红叶晚萧萧:一作“南北断蓬飘”。

长亭:古时道路每十里设长亭,供行旅停息。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

过:一作“落”。

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树色随山迥(jiǒng),河声入海遥。

苍莽的树色随城关远去,黄河呼啸流进遥远海洋。

山:一作“关”。

迥:远。

海:一作“塞”。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qiáo)。

明日里就要抵达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渔人樵夫梦。

帝乡:京都,指长安。

梦:向往。

末两句一作“劳歌此分手,风急马萧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9-380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

“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

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

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

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

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

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

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

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

“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

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

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

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

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

”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

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48-1049

客至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 大笑一声幽抱开。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噪柳鸣槐晚未休,不知何事爱悲秋。

朱门大有长吟处,刚傍愁人又送愁。

夜归丁卯桥村舍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海燕西飞:喻客西去陇地。

斜:韵脚念xiá。

天门:宫殿之门、指皇宫。

五侯:东汉恒帝时,同日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为侯,号“五侯”。

此处泛指朱门显贵人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第一花:指名贵的花。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04-505 2、 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33-134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若无诗题,这首绝句就像是一首写景诗。

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日斜时光,遥望王侯第宅,所见到的楼台层叠、重门深闭之景。

但联系诗题看,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

它采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艺术手法,收到了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效果。

  诗的第一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面写日斜燕飞之景,实写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

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几句,也是以燕喻人。

但周词中的“燕”还有修椽可寄,而许诗所写的“燕”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

据《幽闲鼓吹》记述,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顾看了白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

这一传说未必可信,却可以说明,在唐代想卜居长安是很艰难的。

诗中之客既“卜居不遂”,只得“薄游汧陇”,而水和陇州在长安西方,所以诗句以“海燕西飞”影射此行。

  与这第一句诗形成对照的是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

两句诗合起来,自然呈现出一个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来到长安的贫士难找一处栖身之地;

另方面,重楼空闭,无人居住。

根据一些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内,高楼深院的甲第固比比皆是,长期废弃的大宅也所在多有。

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此加以揭露和抨击。

如《伤宅》诗说:“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檐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又《凶宅》诗说:“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风雨坏檐隙,蛇鼠空墙墉。

”这些诗句都是径陈其事,直指其失。

但许浑的这首绝句,因为总共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不可能这样铺叙,就化繁为简,化实为虚。

在这句中只从楼台的寂寞景象显示白诗中所描述的事实。

它虽然不及白诗那样强烈鲜明,却有含蓄之妙、空灵之美。

  尾句“落尽东风第一花”,可说是第三句的补充和延伸。

它把第三句所写的那样一个楼台深锁、空无一人的景象烘托得倍加寂寥,起了深化诗境、加强诗意的作用。

这句表现的花开花落、空负东风的意境,有点像汤显祖《牡丹亭》中所说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曲词隐含无限的惆怅和幽怨,这句诗同样是怅怨之情,浮现纸面。

此处,不仅楼台任其废弃,无人居住,而且名花也空自飘落,无人欣赏,就更令人惋惜不尽了。

  一首托讽诗,虽是意在彼而言在此,把本事、本意寓藏在对景物的描摹中,但作者总要在字里行间传情示意,或明或暗地点出他的真正意图。

这首诗,除了通过诗题表明写作动机外,诗中透露消息的主要是第二句“天门遥望五侯家”。

句中的“遥望”二字显露了西去之客在临行前的依恋、怅惘、愤恨之情;

“天门”二字则点出遥望之地在京城,望到的就是禁门外的景色。

而句中的“五侯家”,在全诗中是承上启下的关捩。

承上,是说上句暗指的西去陇之客此时视线所投向的是五侯之家,他的怅愤不平之气所投向的也是五侯之家;

启下,是说在下两句中出现的空锁的楼台是属于五侯的,落尽的名花也是属于五侯的。

联系唐代历史,自从安史乱后,宦官的权势愈来愈大,后来,连军队的指挥、皇帝的废立等大权也落到他们的手里。

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也是一首托讽诗。

两诗都以“五侯家”三字点明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其所揭示的都是成为唐代政治上一大祸患的宦官专权问题。

  在许浑这首诗中,所写的时间既是白日斜,季节又是残花落尽。

全诗的色调暗淡,情调低沉,这是“卜居不遂、薄游陇”之客的黯然心情的反映,也可以看作唐王室衰败没落的预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074-1076

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稍登陆…主人燕饯至频暮宿东溪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暗滩水落涨虚沙,滩去秦吴万里赊。

马上折残江北柳, 舟中开尽岭南花。

离歌不断如留客,归梦初惊似到家。

山鸟一声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长安早春怀江南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云月有归处,故山清洛南。

如何一花发,春梦遍江潭。

寄房千里博士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春风白马紫丝缰,正值蚕眠未采桑。

五夜有心随暮雨, 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

鸂鶒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池寒柳复凋,独宿夜迢迢。

雨顶冠应冷,风毛剑欲飘。

故巢迷碧水,旧侣越丹霄。

不是无归处,心高多寂寥。

12345 共4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