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宝幄华灯相见夜,妆脸小桃红。

斗帐香檀翡翠笼。

携手恨匆匆。

金泥双结同心带,留与记情浓。

却望行云十二峰。

肠断月斜钟。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宿云梦馆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北来的鸿雁预示着岁暮时节到来了,妻子的来信勾起了归家之念,梦里回家神情恍惚难分真假。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梦醒后推窗一看,只见桐叶凋落,池荷谢尽,已下了一夜秋雨,但自己沉酣于梦境之中,竟充耳不闻。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5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46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岁欲昏:即岁欲暮之意。

一年将尽。

私书:指家书。

杳:隐约貌。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5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46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北来的鸿雁预示着岁暮时节到来了,妻子的来信勾起了归家之念,梦里回家神情恍惚难分真假。

岁欲昏:即岁欲暮之意。

一年将尽。

私书:指家书。

杳:隐约貌。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梦醒后推窗一看,只见桐叶凋落,池荷谢尽,已下了一夜秋雨,但自己沉酣于梦境之中,竟充耳不闻。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5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46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朱轮为古代贵官所乘的车),可富贵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过了二十个春天。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

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的我啊!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61-462 2、 顾易生.宋词精华:巴蜀书社,1995:70

五代史宦官传序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更多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这来源比妇女的祸患还要深。妇人女子,不过使君王好色罢了。但是宦官的危害,并非在某一处或某一件事情。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因为宦官做事情,经常在君王左右,亲近服侍。他们的心思专一,善于忍耐。能讨好以迎合君王的心意,能在小处表现诚实以稳固君王的心,使得君王必定相信而亲近他们。等到取得君王的信任,然后拿福祸来恐吓君王把持朝政。这时虽然有忠臣贤士罗列在朝廷,而君王以为离自己疏远。宦官却服侍起居饮食,不离自己前后左右,显得更为亲近可靠,所以在君王前后左右的宦官日益亲近,忠臣贤士日益疏远,君王的势力日益孤立。势力越孤立,则恐惧祸乱的心情一天天更厉害,而把持君王的宦官,地位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出于他们的喜怒,祸患隐伏于宫门帷幄之中。这样昔日所谓可以依赖信任的人,就是现在起祸为患的。待君王觉得祸患已深,想与被疏远的忠臣贤士策划,除掉左右亲近的宦官,但事情和缓则培养祸乱越深;事情急促,则宦官挟持君王为人质,这时虽然有圣贤的智慧,也不能与之谋划。即使谋划了也不能实行,实行了也不能成功。如果事情发展走了极端,则两败俱伤,所以大的祸患导致国家灭亡,小的祸患导致君王身死,而使奸雄借机起事,围捕宦官一党,将他们斩尽杀绝来快愉天下人之心才罢休。以前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宦官的祸患,常常就是这样,并不是一朝一代如此。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为君王的人,也不想养祸患在宫内,而疏远忠臣贤士于宫外,只是渐渐积累而时势使他那样。女色的媚惑人,如果不幸而不觉悟,那么祸患就会来临。假使他一旦觉悟,揪起头发,将她驱逐就可以了。宦官为祸患,虽然想悔悟,但时势使君王不能将他们赶走,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宦官的祸患深于女色的祸患”,即指如此。怎么能不引以为戒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丰乐亭游春三首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郁郁葱葱的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头上是暖暖的阳光和淡淡的云朵,脚底青草茂盛主动牵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纷飞洒落在身上。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 2、 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5-46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郁郁葱葱的绿树间交加着鸟儿的啼叫鸣欢,万里晴空下款款的春风将落下的花瓣吹拂得四处飞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我就迷醉在这一片的鸟语花飞的大好春光之中,待到第二天酒醒的时候才发现春天已经将要结束了。太守:汉代一郡的地方长官称太守,唐称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称,宋朝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为知州。诗里称为太守,乃借用汉唐称谓。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头上是暖暖的阳光和淡淡的云朵,脚底青草茂盛主动牵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纷飞洒落在身上。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 2、 林冠群 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5-46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丰山北麓,琅琊山幽谷泉上。此亭为欧阳修任知州时所建。他写了一篇《丰乐亭记》,记叙了亭附近的自然风光和建亭的经过,由苏轼书后刻石。美景,美文,美书,三美兼具,从此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   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则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先加描绘。第一首写惜春之意,第二首写醉春之态,第三首写恋春之情。   第一首头两句说:绿影婆娑的树木,枝叶连成一片,鸟儿在山上林间愉快地歌唱。阳光下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树枝,不少落花随风飞舞。“交加”,意为树木枝叶繁茂,种植紧密,所以枝叶交叉重叠,形成一片绿阴。“荡漾”两字写出春风在青山幽谷、林间草坪飘扬的神理,也写出游人在撩人春景中的愉快心境。明媚春光,令人心醉。诗人呢,野鸟啁啾,杂花乱飞,他一概不闻不见,他也进入了醉乡。次日酒醒,春无踪迹,原来已悄然归去了。第四句“明日酒醒春已归”,表面说醉了一天,实际是醉了整整一个春天。此句用夸张的语言反衬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短暂,带有浓厚的惋惜之意。   第二首前两句说:天上是淡云旭日,晴空万里;地上则是春草茂盛,蓬勃生长,碰到了游人的衣襟;而飞舞着的杨花、柳絮洒落在游人的春衣上,“拂了一身还满”。一个“惹”字写出了春草欣欣向荣之势,春草主动来“惹”人,又表现了春意的撩人;配上一个“拂”字,更传神地描绘了春色的依依。此句与白居易的名篇《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相比,功力悉敌,简直把春景写活了!   第三四句写游人兴之所至,来到丰乐亭,在亭西碰上了欧阳太守。太守在于什么呢?他双鬓和衣襟上插满了花卉,坐在竹轿上大醉而归。篮舆,是竹轿。他不乘一本正经的官轿,而坐悠悠晃动、吱嘎作响的竹轿,显示出洒脱不羁的性格。因为坐的是敞篷的竹轿,嵌而人们得以一睹这位太守倜傥的丰采。   第三首写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综观三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三诗的结句都是情致缠绵,余音袅袅。欧阳修深于情,他的古文也是以阴柔胜,具一唱三叹之致。如果结合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来欣赏这组诗,更能相映成趣。 参考资料: 1、 周锡山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3-124

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绛纱囊里水晶丸。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五岭句:五岭,位于湖南与广州交界处的大余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

麦秋,指麦子收获的季节,农历四月。

《礼记·月令》:“孟夏麦秋至。

”陈浩注曰:“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卖则秋,故云秋麦。

”秋,此处指谷物成熟。

丹:变红。

绛纱二句:绛(jiàng)纱,红纱,此指荔枝红色外壳。

水晶丸,指荔枝果肉莹白如水晶。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

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开元:唐明皇李隆基所用年号。

妃子: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

魂散马嵬关:唐明皇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造反,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明皇奔蜀,行至马嵬(wéi),军队不行,逼唐明皇刺死杨贵妃。

马嵬关:即马嵬坡,在今陕西兴平西。

只有句:化用杜牧《华清宫》诗意:“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意为杨贵妃死后,再也不见驿使快马送荔枝。

骊山:在陕西临潼,唐时为避暑胜地,唐明皇于此地造华清池,常与杨贵妃休憩于此。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80页

鹧鸪天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学画宫眉细细长。

芙蓉出水斗新妆。

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

双黄鹄,两鸳鸯。

迢迢云水恨难忘。

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玉楼春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雪云乍变春云簇。

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

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浣溪沙

作者: 欧阳修 朝代: 宋代

红粉佳人白玉杯。

木兰船稳棹歌催。

绿荷风里笑声来。

细雨轻烟笼草树。

斜桥曲水绕楼台。

夕阳高处画屏开。

2627282930 共1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