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寄王相公三首

作者: 贯休 朝代: 唐代

禅林蝉□落,地燥可生苔。

好句慵收拾,清风作么来。

饼唯餐喜悦,社已得宗雷。

还似山中日,柴门更不开。

松声高似瀑,药熟色如花。

谁道全无病,时犹不在家。

山童舂菽粉,园叟送银瓜。

谁访孙弘阁,谈玄到日斜。

气与非常合,常人争得知。

直须穷到底,始是出家儿。

阁雀衔红粟,邻僧背古碑。

只应王与谢,时有沃州期。

别离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大丈夫何尝没有滔滔眼泪,只是不愿在离别时涕泗横流。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面对离酒慷慨高歌挥舞长剑,耻如一般游子模样满脸离愁。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一旦被蝮蛇螫伤手腕之后,当断手臂就断壮士决不踌躇。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既然决心闯荡天下建功立业,离别家常便饭何须叹息怨尤。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杖剑:同“仗剑”,持剑。

尊:酒器。

游子颜:游子往往因去国怀乡而心情欠佳,面带愁容。

蝮(fù)蛇一螫(shì)手,壮士即解腕。

蝮蛇:一种奇毒的蛇。

螫:毒虫刺人。

解腕:斩断手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志:立志,志向。

参考资料: 1、 隋慧娟 .《唐诗宋词》导读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61-162页 . 2、 宁宗一 陶慕宁 .千编经典诗词曲 唐诗 .郑州市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829页 . 3、 蒋孟豪 .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 .重庆市 :重庆出版社 ,2006年 :228-229页 .

南泾渔父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

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田家相去远,岑寂且纵傲。

出户手先筇,见人头未帽。

南泾有渔父,往往携稚造。

问其所以渔,对我真蹈道。

我初簎鱼鳖,童丱至于耄。

窟穴与生成,自然通壸奥。

孜孜戒吾属,天物不可暴。

大小参去留,候其孳养报。

终朝获鱼利,鱼亦未常耗。

同覆天地中,违仁辜覆焘。

余观为政者,此意谅难到。

民皆死搜求,莫肯兴愍悼。

今年川泽旱,前岁山源潦。

牒诉已盈庭,......更多

村夜二篇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江上冬日短,裴回草堂暝。

鸿当绝塞来,客向孤村病。

绵绵起归念,咽咽兴微咏。

菊径月方高,橘斋霜已并。

盘餐蔬粟粗,史籍签牌盛。

目冷松桂寒,耳喧儿女竞。

开瓶浮蚁绿,试笔秋毫劲。

昼户亦重关,寒屏递相映。

诗从骚雅得,字向铅椠正。

遇敌舞蛇矛,逢谈捉犀柄。

无名升甲乙,有志扶荀孟。

守道希昔贤,为文通古圣。

幽忧废长剑,憔悴惭清镜。

只会鱼鸟情,讵知时俗性。

浮虚多徇势,老懒图历聘。

既不务人知,......更多

五歌。食鱼

作者: 陆龟蒙 朝代: 唐代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今朝有客卖鲈鲂, 手提见我长于尺。

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

且作吴羹助早餐,饱卧晴檐曝寒背。

横戈负羽正纷纷, 只用骁雄不用文。

争如晓夕讴吟样,好伴沧洲白鸟群。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

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

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 2、 《唐宋词十七讲》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尊前:酒席前。

尊:同“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

《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须愁”句:应愁时光短促。

漏:刻漏,指代时间。

莫诉:不要推辞。

呵呵(huōhuō):笑声。

这里是指“得过且过”,勉强作乐。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 2、 《唐宋词十七讲》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

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尊前:酒席前。

尊:同“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

《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

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须愁”句:应愁时光短促。

漏:刻漏,指代时间。

莫诉:不要推辞。

呵呵(huōhuō):笑声。

这里是指“得过且过”,勉强作乐。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 2、 《唐宋词十七讲》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沈(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

有的选本因为这重叠和空泛而删去了这首词,叶嘉莹教授认为这实际上等于割裂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进程,都是未能体会出这首词真正好处的缘故。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

这两句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

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千万别提起。

“莫话明朝事”,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

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意思是说: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

李白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大意是:兰陵的美酒散发着郁金花的香气,白玉碗中的酒浆闪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记了什么地方是他乡。

一般人只知道欣赏李白诗潇洒飞扬的一面,其实李白诗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写饮酒的诗最多,而且多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都属此类。

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

  下半阕的“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叶嘉莹认为此处乃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而不会以你把酒杯斟得太满作为推托之辞。

“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声,如果读者认为是真的欢笑就错了。

因为“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做欢笑的酸辛。

他说: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

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 2、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

九日

作者: 王勃 朝代: 唐代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山中寡妇 / 时世行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叫青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时常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随即四处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3-854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麻苎(zhù):即苎麻。

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征苗:征收农业税。

后:一作“尽”。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和:带着,连。

旋:同“现”。

斫:砍。

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征徭:赋税和徭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53-854

春宫怨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婵娟:形容形态美好。

若为容:又叫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碎:鸟鸣声细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婵娟:形容形态美好。

若为容:又叫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碎:鸟鸣声细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

“婵娟”,是说容貌美好。

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

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

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

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

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

“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

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

”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

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

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

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

风是“暖”的;

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

“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

“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

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

“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

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

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

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

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

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闺怨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时光潜去暗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

初坼秋千人寂寞,后园青草任他长。

161718192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