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837-908)
司空图(837-908)的同义词反义词
sī kōng/kòng/kǒng tú (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诗论讲求“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有《二十四诗品》等诗论名篇。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
卢思道(535-586)
卢思道(535-586)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sī/sāi dào (535-586)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州)人。曾出仕北齐、北周。入隋后官至散骑侍郎。其诗长于七言,善于用典。有《从军行》等名篇。后人辑有《卢武阳集》。
卢纶(748~800)
卢纶(748~800)的同义词反义词
lú lún唐代诗人。字允言,祖籍范阳,后徒家蒲州(今山西永济)。曾任河中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赠答唱和、送别陪宴之作。因后期长居军幕,所作边塞多慷慨雄壮之音,颇有名作传世。有《塞下曲》等名篇。有《卢纶集》。
大诰
大诰的同义词反义词
dà gào1.《尚书》篇名。《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孔传:"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2.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姜夔(1155-1209)
姜夔(1155-1209)的同义词反义词
jiāng kuí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律,作词注重格律,音节谐美。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有《扬州慢》等名篇。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孔融(153-208)
孔融(153-208)的同义词反义词
kǒng róng (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孟郊(751-814)
孟郊(751-814)的同义词反义词
mèng jiāo(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贞元年间进士。任溧阳县尉。后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其诗多有不平之鸣。长于五古和乐府。用字造句力避平庸,追求古拙奇险,诗风冷峭,为著名的苦吟诗人,与韩愈、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游子吟》等名篇。有《孟东野诗集》。
宗臣
宗臣的同义词反义词
zōng chén1.与君主同宗之臣。 2.世所敬仰的名臣。 3.明代文学家(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曾统兵击退倭寇。“后七子”之一。作品以散文较为出色,《报刘一丈书》为其名篇。有《宗子相集》。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的同义词反义词
shān jú qiū míng诗篇名。唐代王维作。写秋晚雨后的山中清新气氛,语言精心雕琢而又自然流畅,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等句,对仗精工,写景动静对照,有声有色,尤为出色。
张岱(1597-1679)
张岱(1597-1679)的同义词反义词
zhāng dài (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螺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琅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另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散文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