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

拼音:cáo quán bēi 首字母大写:CQB五笔:gmaj wg drt 曹全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全称《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隶书。公元185年由王敞等人镌立。明万历初出土。书法秀逸而有骨力,结体匀整,为汉隶著名作品之一。

爨宝子碑

拼音:cuàn bǎo zǐ bēi 首字母大写:CBZB五笔:emgo pgy bb drt 爨宝子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东晋碑刻。正书。公元405年镌立于建宁(治所在今云南曲靖)。书体在隶、楷之间,朴厚古茂,横划收笔多见波势。

趺座

拼音:fū zuò 首字母大写:FZ五笔:khgy oww 趺座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趺坐"。 2.碑刻等的底座。

汉碑

拼音:hàn bēi 首字母大写:HB五笔:ic drt 汉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1.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著名的有《麃孝禹碑》﹑《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回鹘文

拼音:huí ɡǔ wén 首字母大写:HGW五笔:lk meqg yygy 回鹘文的同义词反义词
以利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突厥语拼音文字。后为回鹘使用,故名。从唐代至明代,主要流行于今吐鲁番盆地和中亚楚河流域。因年代和字体差异,字母数有十九至三十二个不等。书写也有变化。近代发现了回鹘文的宗教经典、碑刻、契约等。蒙古文、满文字母都由该字母演变而来。

李邕(678-747)

拼音:lǐ yōnɡ (678-747)首字母大写:LY(678-747)五笔:sb vkc (678-747) 李邕(678-747)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工文,长于碑颂。善行书,笔力沉雄。有碑刻《麓山寺碑》等存世。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李北海集》。

孔子庙堂碑

拼音:kǒnɡ zǐ miào tánɡ bēi 首字母大写:KZMTB五笔:bnn bb omd ipkf drt 孔子庙堂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唐代碑刻。正书。虞世南书。公元626年镌立。贞观中毁于火,703年重刻,并加篆书碑额。书法圆润朗秀,外刚内柔,得智永笔法为多,为虞书代表作。

礼器碑

拼音:lǐ qì bēi 首字母大写:LQB五笔:pynn kkd drt 礼器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碑刻。隶书。公元156年镌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四面均刻有文字,碑阴、碑侧为题名。书法凝练瘦劲,为学汉隶者所重,有“汉隶第一”之誉。

摹搨

拼音:mó tà 首字母大写:MT五笔:ajdr rjng 摹搨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摹拓"。 2.依样描制,复制。 3.拓印碑刻金石等。

龙藏寺碑

拼音:lónɡ cánɡ sì bēi 首字母大写:LCSB五笔:dx aau ff drt 龙藏寺碑的同义词反义词
隋代碑刻。正书。额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劝造龙藏寺碑》。公元586年镌立于真定(今河北正定)。书法遒劲挺拔,宽博秀丽,上接六朝余绪,下开初唐先声。
12345 共4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