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学

拼音:nán běi xué 首字母大写:NBX五笔:fm ux ipb 南北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1.南北朝时,经学分为南﹑北两派。除《诗》﹑《礼》外,南朝为魏晋之学,北朝为东汉之学。《隋书.儒林传序》:"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礼》则同遵于郑氏。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后即把南北朝的南学与北学两派合称为南北学。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拼音:xiān qín hàn wèi jìn nán běi cháo shī 首字母大写:XQHWJNBCS五笔:tfq dwt ic tvr goj fm ux fje yff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同义词反义词
总集名。今人逯钦立编。一百三十五卷。选录先秦至隋代的诗歌谣谚,收录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汉、魏、晋、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陈、隋各代分代编次。各诗均注明出处,并校出异文。

十二街

拼音:shí èr jiē 首字母大写:SEJ五笔:fg fgg tffs 十二街的同义词反义词
1.唐长安皇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因以"十二街"借指长安城的街道。

朝鲜半岛

拼音:cháo xiān bàn dǎo 首字母大写:CXBD五笔:fje qgu ug qmk 朝鲜半岛的同义词反义词
在亚洲大陆东缘。南北长约840千米,东西宽约360千米;面积214万余平方千米。北半部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半部为大韩民国。

丞相

拼音:chénɡ xiānɡ 首字母大写:CX五笔:big sh 丞相的同义词反义词
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大司马

拼音:dà sī mǎ 首字母大写:DSM五笔:dd ngk cg 大司马的同义词反义词
武官名。始称于春秋战国,主军政、军赋,地位和权限与西周时的司马同。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共理军国事务。东汉初曾改称太尉。魏晋时为上公之一,位在太尉、司徒、司空之上,位显权重。南北朝时或置或不置。隋时废。明清时系兵部尚书之别称。

东河

拼音:dōnɡ hé 首字母大写:DH五笔:ai isk 东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东河。与晋陕间北南流向一段称西河相对。 2.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总督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通称河东河道总督),专司河南山东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辖的诸河流统称"东河"。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拼音:dōnɡ nán yí wèi , xī běi yí hòu 首字母大写:DNYW,XBYH五笔:ai fm g nfif , sghg ux g whn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1.谓设官镇守南北边疆。尉﹑候,武官名。

遁甲

拼音:dùn jiǎ 首字母大写:DJ五笔:rfhp lhnh 遁甲的同义词反义词
1.古代方士术数之一。起于《易纬干凿度》太乙行九宫法,盛于南北朝。神其说者,以为出自黄帝﹑风后及九天玄女,皆妄诞。其法以十干的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三奇六仪,分置九宫,而以甲统之,视其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于事也。"李贤注:"遁......更多

瓜洲

拼音:ɡuā zhōu 首字母大写:GZ五笔:rcy iyt 瓜洲的同义词反义词
1.亦作"瓜州"。 2.镇名。在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大运河分支入长江处。与镇江市隔江斜对﹐向为长江南北水运交通要冲。又称瓜埠洲。
12345 共5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