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西亭陪端公宴集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红亭出鸟外,骏马系云端。

万岭窗前睥,千家肘底看。

开瓶酒色嫩,踏地叶声干。

为逼霜台使,重裘也觉寒。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旧居缑山下,偏识缑山云。

处士久不还,见云如见君。

别来逾十秋,兵马日纷纷。

青谿开战场,黑谷屯行军。

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

独有南涧水,潺湲如昔闻。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晖。

色借玉珂迷晓骑, 光添银烛晃朝衣。

西山落月临天仗,北阙晴云捧禁闱。

闻道仙郎歌白雪,由来此曲和人稀。

送蜀郡李掾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饮酒俱未醉,一言聊赠君。

功曹善为政,明主还应闻。

夜宿剑门月,朝行巴水云。

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

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7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5-196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1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mǎng)莽黄入天。

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

封大夫(dà f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

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

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

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匈奴:借指达奚部族。

《新唐书·封常清传》:“达奚诸部族自黑山西趣(趋)碎叶,有诏还击。

”金山:指天山主峰。

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汉家大将:指封常清,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xí)砚水凝。

五花:即五花马。

连钱:一种宝马名。

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

草檄: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虏(lǔ)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zhù)献捷。

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

蘅塘退士本作“军师”。

伫:久立,此处作等待解。

献捷:献上贺捷诗章。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7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5-196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1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mǎng)莽黄入天。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

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走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河,在今新疆境内。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

封大夫(dà fū):即封常清,唐朝将领,蒲州猗氏人,以军功擢安西副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后又升任北庭都护,持节安西节度使。

西征:一般认为是出征播仙。

走马川行雪海边:一作“走马沧海边”。

雪海:在天山主峰与伊塞克湖之间。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轮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内。

封常清军府驻在这里。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匈奴:借指达奚部族。

《新唐书·封常清传》:“达奚诸部族自黑山西趣(趋)碎叶,有诏还击。

”金山:指天山主峰。

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

汉家大将:指封常清,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岑参在他的幕府任职。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戈相拨:兵器互相撞击。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xí)砚水凝。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五花:即五花马。

连钱:一种宝马名。

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

草檄:起草讨伐敌军的文告。

虏(lǔ)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zhù)献捷。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短兵:指刀剑一类武器。

车师:为唐北庭都护府治所庭州,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

蘅塘退士本作“军师”。

伫:久立,此处作等待解。

献捷:献上贺捷诗章。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7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5-196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1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

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

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

“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

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

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

狂风像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

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

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中“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

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

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

“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

“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

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

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

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

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05-606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8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2 . 3、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5 .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

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知君惯度祁(qí)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脱鞍(ān)暂入酒家垆(lú),送君万里西击胡。

脱鞍:一作“脱衣”。

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功名祗(zhī)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8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2 . 3、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5 .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

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知君惯度祁(qí)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脱鞍(ān)暂入酒家垆(lú),送君万里西击胡。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脱鞍:一作“脱衣”。

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功名祗(zhī)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68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92 . 3、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5 .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我孤身一人奉命出使到万里之遥的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一路上,想起家乡的月,不免对月垂泪;

踩着脚下的沙,更觉路途艰辛。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漫漫长路,似乎要走到大地的尽头,正如当年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

通过了沙漠,走在广阔的高原之上,天似乎也变得低了。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今日你我于军中痛饮,你将走上我来时的路。

我乘醉写下家书,就请你为我传递。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3-174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这首诗本为送李判官入京,却先从自己从长安入安西着笔。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说自己在天宝八年(749年)受高仙芝之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安西。

安西,在唐代是一个十分遥远、荒凉的所在,不少人视为畏途,而诗人为实现一身报国志心甘情愿地前往这个遥远荒凉的地方。

在“一身”与“万里”的悬殊中,表现出作者惊人而又超人的胆魄和勇气;

同时,“一身”也包含离别家乡亲人之意,为下文写乡愁埋下伏笔。

“从”、“向”二字的连用,又表现出作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气概。

两句起得十分有力,着墨不多,但却内涵丰富而又形象鲜明,为下面具体描写安西情形作了自然的导引。

中间两联,是全诗的重点,作者着重写了来安西途中的所见所感。

颔联“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写星夜兼程赶路的情形。

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独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

这里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

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见于言外。

这也是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月亮以活泼的人格,给在沙漠上行进的孤身一人作陪衬,使得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遥相对应,别有情致。

在夜中行进,松软的沙子使坐骑格外吃力,“费马蹄”三字,既指对马蹄的磨损,更有沙软难行之意,足见行进的艰难,但作者仍然奋进不息。

接着,颔联一方面承接颈联,继续写行进,同时又一转,从夜间过渡到白天:“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这一联景象十分逼真、壮阔。

上句用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的典故,意喻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

通过沙漠时,觉得天也格外低矮了。

这里面,既有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但更多的却是从一个刚从内地来到西北边陲的人的眼中,以惊愕的神情,来描写那未曾见过的新奇而壮阔无比的景象,其中饱和着作者对新鲜生活的追求和对边疆的热爱,充满着由衷的激情。

  通过这样的层层转接,对万里西行的铺叙、描写,最后终于写到了给李判官送行,“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这最后的送行绝没有悲切之语,而是在军帐中与李判官痛饮,使临行前的聚会,充满着振奋人心的豪壮气概。

诗人也没有写旅途珍重之语,因为此诗前三联已经叙述了自己西行时的种种情形,而李判官的东归,也是顺着这一条路线,在上面的描写中已经暗含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这里无须再作赘语了。

诗人此时更多的想到了自己远在长安的家人。

他万里西行之后,那久已蕴蓄于心的深切乡思,此时一经李判官返京的触发,如火山喷发一样不可遏止,于是就趁痛饮酒酣之时,在军帐中作书,将心中的万语千言写出,托李判官带回长安家中。

“家书醉里题”,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在醉中仍然没有忘记家乡和亲人,足见乡思之切、之深;

另一方面也极为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在醺然中挥毫疾书、下笔不能自休的情景。

一股豪气充满军帐,融注在全诗的字句中,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

  全诗气魄沉雄,在远行的豪情中有思乡的清泪,在艰辛的磨难中又表现出勇猛奋进的精神。

且都是通过对安西的新奇而特有景物的描写,曲折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8-329

冬夕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大风夹杂着霜雪猛烈地肆虐在天地之间,温泉火井(火井可能是炭炉)旁边也了无生气。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河海中的龙蛇也冻得不得伸展(或者是,河海像龙蛇一样冻得不得伸展),连四季常青的松柏都退去了绿色,显得消瘦了许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过碛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1-172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碛(qì):沙石地,沙漠。

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

黄沙:指沙漠地区。

唐刘长卿《送南特进赴归行营》诗:“虏云连白草, 汉 月到黄沙。

”云天:高空。

《庄子·大宗师》:“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直下低:往下低落。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言:说。

“行到”句:此沙漠当在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以东,故有此说。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1-172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碛(qì):沙石地,沙漠。

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

黄沙:指沙漠地区。

唐刘长卿《送南特进赴归行营》诗:“虏云连白草, 汉 月到黄沙。

”云天:高空。

《庄子·大宗师》:“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直下低:往下低落。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言:说。

“行到”句:此沙漠当在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今新疆库车)以东,故有此说。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1-172

2627282930 共3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