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策五成

七策五成的同义词反义词
qī cè wǔ chéng1.传说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师计然学谋略七,用其五佐越即获成功,故云。

京杭运河

京杭运河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ng háng yùn hé通称“大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千米。公元前486年,春秋末期的吴国在今苏北境内开凿连接江、淮的邗沟。7世纪初隋代扩展成以洛阳为中心,南至杭州、北至今北京的运河系统。13世纪末元代建成直接连结京、杭的运河航线。历史上为南粮北运要道,对中国......更多

佛肸

佛肸的同义词反义词
fó/fú/bì/bó xī1.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的县宰。

六晋

六晋的同义词反义词
liù/lù jìn1.谓春秋末期晋国的六卿: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

击衣

击衣的同义词反义词
jī yī/yì1.春秋末晋人豫让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为赵襄子等所灭﹐豫让立志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乃变名姓为刑人﹐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两次行刺赵襄子﹐未成而自杀。自杀前﹐要求赵襄子给衣服而击之﹐以示报仇之意。"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后因以"击衣"为报仇的典实。

包瓜

包瓜的同义词反义词
bāo guā1.酱菜的一种。将秋末不熟的甜瓜﹐开一方孔﹐取出籽﹑瓤﹐填满花生米﹑石花菜﹑苤蓝丁等﹐再将开孔切下之瓜皮﹐放回原处﹐用竹签管牢﹐放入酱中腌成。

夫差(?-前473)

夫差(?-前473)的同义词反义词
fū/fú chà/chā/chāi/cī (?-qián 473)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即位后先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乘胜攻破越都,迫使越王勾践屈服。又开凿邗沟,以图北进,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大败齐兵。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越军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国再次兴兵攻吴,他兵败自杀,吴亡。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n zǐ bīng fǎ也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共十三篇,分为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作战和治军原则,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避实而击虚”等。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孙武

孙武的同义词反义词
sūn wǔ①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学的奠基作。②孙武(1880-1939)。近代民主革命者。湖北夏口(治今汉口)人。曾参加自立军起义。后参加......更多

左丘明

左丘明的同义词反义词
zuǒ qiū míng1. 中国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与孔子同时代或在其前。相传著有《左传》,又传《国语》亦出其手。
12345 共5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