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的同义词反义词
bīn wēi wù zhǒng处于危亡状态的物种。如大熊猫、白鳍豚、朱鹮、银杉、珙桐等。数量稀少,地理分布狭窄。其绝灭趋势除与自然灾害有关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森林破坏、水体污染等。其种类仍在不断增加。

火山砾

火山砾的同义词反义词
huǒ shān lì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块和岩浆小滴冷凝而成的一种火山喷发物。其大小大于黄豆而小于鸡蛋,小于火山弹。经胶结后形成火山角砾岩,分布在火山口附近。

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的同义词反义词
huǒ huā fàng diàn在电势差很大的正、负带电体之间,发出闪光并伴有爆裂声的短时间的气体放电现象。由于空气电离后,离子密度分布不均,所以火花放电的电流途径是曲折的。闪电是大气中的火花放电现象。

灰化土

灰化土的同义词反义词
huī huà/huā tǔ枯萎凋落的枝叶被真菌分解而成的土壤,灰白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的部分林区。这种土壤酸性强,含腐殖质少,缺乏养分。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rè dài jì fēng qì hòu又称“热带冬干气候”。分布在纬度5°~10°到15°~20°的内陆到大陆西岸一带。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8°c以上。全年降水1500毫米左右,迎风地区达2000~3000毫米以上。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冬季降水稀少,夏季降水丰沛。主要出现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国台湾岛南部、海南岛等地。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rè dài shā/shà mò qì hòu又称“热带干旱气候”。一般分布在回归线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5°~25°之间。终年炎热干燥,最暖月平均气温可达30°c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也在10°c以上。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以下。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主要出现在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南部的塔尔沙漠,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沙漠,南美洲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rè dài xī shù cǎo yuán qì hòu又称“萨瓦纳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5°~15°之间。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8°c以上。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有明显的干湿季。主要出现在非洲、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同义词反义词
rè dài yǔ/yù lín qì hòu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c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

爱沙尼亚人

爱沙尼亚人的同义词反义词
ài shā ní yà rén爱沙尼亚的主体民族。部分分布在高加索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另有少数分布在欧、美各国。约110万人(1985年)。讲爱沙尼亚语。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的同义词反义词
huán jìng huà/huā xué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物质(包括人为污染物和天然排放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积累、分布、迁移、转化、影响和归宿,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问题,并探讨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广义上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
2122232425 共7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