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没见一撇
拼音: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八字没见一撇的同义词反义词 八字没见一撇的典故
案例:我们是来保卫延安的,~,延安就能放弃? ★杜鹏程《保卫延安》
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於此。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今通常作“八字没见一撇”。
详解: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巴巴急急
拼音:bā bā jí jí 巴巴急急的同义词反义词 巴巴急急的典故
出处:《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父子三人,正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巴巴急急,食不敷。”
详解: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
巴巴劫劫
巴高望上
拼音:bā gāo wàng shàng 巴高望上的同义词反义词 巴高望上的典故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详解: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巴高枝儿
巴人下里
拼音:bā rén xià lǐ 巴人下里的同义词反义词 巴人下里的典故
案例:张寅道:“晚生末学,‘~’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 ★《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详解: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拔葵去织
拼音:bá kuí qù zhī 拔葵去织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葵去织的典故
案例:非谓~,且欲省息纷纭。 ★《梁书、徐勉传》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故公仪子相鲁,之其见家织帛,怒而出其妻;食子舍而茹葵,愠而拔其葵。”
详解: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拔来报往
拼音:bá lái fù wǎng 拔来报往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来报往的典故
案例:少顷,以足床来,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携短足几至,~,蹀躞甚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
出处:《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详解: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拔类超群
拼音:bá lèi chāo qún 拔类超群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类超群的典故
案例:任待要片时间~,则除是三般儿结果收因。 ★元汤式《一枝花·劝妓女从良》套曲
出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详解: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拔了萝卜地皮宽
拼音: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拔了萝卜地皮宽的同义词反义词 拔了萝卜地皮宽的典故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得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详解: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