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

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路傍堠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送陆畅归江南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举举江南子,名以能诗闻。

一来取高第,官佐东宫军。

迎妇丞相府,夸映秀士群。

鸾鸣桂树间,观者何缤纷。

人事喜颠倒,旦夕异所云。

萧萧青云干,遂逐荆棘焚。

岁晚鸿雁过,乡思见新文。

践此秦关雪,家彼吴洲云。

悲啼上车女,骨肉不可分。

感慨都门别,丈夫酒方醺。

我实门下士,力薄蚋与蚊。

受恩不即报,永负湘中坟。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泽乾源。

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千钟万鼓咽耳喧。

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

炎官热属朱冠裈,髹其肉皮通髀臀。

颓胸垤腹车掀辕,缇颜靺股豹两鞬。

......更多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溪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蔼蔼溪流慢,梢梢岸筱长。

穿沙碧簳净,落水紫苞香。

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

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

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

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琴曲歌辞·岐山操

作者: 韩愈 朝代: 唐代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

伊我承绪,敢有不同。

今狄之人,将土我疆。

民为我战,谁使死伤。

彼岐有岨,我往独处。

人莫余追,无思我悲。

谢王先辈湘中回惠示卷轴

作者: 齐己 朝代: 唐代

少小即怀风雅情,独能遗象琢淳精。

不教霜雪侵玄鬓, 便向云霄换好名。

携去湘江闻鼓瑟,袖来缑岭伴吹笙。

多君百首贻衰飒,留把吟行访竺卿。

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作者: 贾岛 朝代: 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

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

”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

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

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

“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

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

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

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8

5152535455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