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苏溪亭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

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lán)。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lán)。

苏溪亭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

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

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

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

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

“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

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

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

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

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

“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

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

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77页

兰溪棹歌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5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三日:三天。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5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凉月:新月。

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

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三日:三天。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5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

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

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

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

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

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

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

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

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

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

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

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

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

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

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6-677

题稚川山水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参考资料: 1、 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 2、 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

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色,幽暗。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 2、 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

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

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色,幽暗。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 2、 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

送人游岭南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少时离开家乡去做万里旅游,岭南的风景到了深秋还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路两旁有绿竹红花,就是猿猴长啸,听起来也会感到幽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

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参考资料: 1、 刘建勋.唐诗三百首便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226 2、 宝怀隽.唐诗三百首解析.北京:同心出版社,2011:238 3、 左均如.唐诗三百首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237 4、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2-253 5、 蘅塘退士 等.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04:95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

时令已值清秋。

唐李白《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城阙(què):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

《诗经·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阙兮。

”孔颖达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阙,非宫阙也。

”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

《后汉书·马融传》:“群师叠伍,伯校千重。

”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会:聚会。

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

宋曾慥《高斋漫录》:“南唐有画,黄头子数十枚集于风枝上。

”惊暗鹊:一作“鸣散鹊”。

露草:沾露的草。

唐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复啼。

”泣寒蛩(qióng):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

寒蛩:深秋的蟋蟀。

唐韦应物《拟古诗》之六:“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

”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羁(jī)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

”郑玄注:“羁旅,过行寄止者。

”长:一作“常”。

相留:挽留。

晓钟:报晓的钟声。

唐沈佺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

” 参考资料: 1、 刘建勋.唐诗三百首便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226 2、 宝怀隽.唐诗三百首解析.北京:同心出版社,2011:238 3、 左均如.唐诗三百首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237 4、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2-253 5、 蘅塘退士 等.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04:95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秋月又一次盈满,城中夜色深浓。

天秋:谓天行秋肃之气;

时令已值清秋。

唐李白《秋思》诗:“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城阙(què):宫城前两边的楼观,泛指城池。

《诗经·郑风·子衿》:“佻兮达兮,在城阙兮。

”孔颖达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阙,非宫阙也。

”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形容夜色浓重。

《后汉书·马融传》:“群师叠伍,伯校千重。

”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你我在江南相会,我怀疑是梦中相逢。

会:聚会。

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晚风吹动树枝,惊动了栖息的鸟鹊。

秋草披满霜露,伴随着悲吟的寒虫。

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

宋曾慥《高斋漫录》:“南唐有画,黄头子数十枚集于风枝上。

”惊暗鹊:一作“鸣散鹊”。

露草:沾露的草。

唐李华《木兰赋》:“露草白兮山凄凄,鹤既唳兮猿复啼。

”泣寒蛩(qióng):指秋虫在草中啼叫如同哭泣。

寒蛩:深秋的蟋蟀。

唐韦应物《拟古诗》之六:“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

”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你我客居他乡,应该畅饮以排遣愁闷,留你长饮叙旧,只担心天晓鸣钟。

羁(jī)旅:指客居异乡的人。

《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

”郑玄注:“羁旅,过行寄止者。

”长:一作“常”。

相留:挽留。

晓钟:报晓的钟声。

唐沈佺期《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

” 参考资料: 1、 刘建勋.唐诗三百首便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226 2、 宝怀隽.唐诗三百首解析.北京:同心出版社,2011:238 3、 左均如.唐诗三百首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237 4、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2-253 5、 蘅塘退士 等.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04:95

小雪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湘南即事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花发炎景中,芳春独能久。

因风任开落,向日无先后。

若待秋霜来,兰荪共何有。

山行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山行分曙色,一路见人稀。

野鸟啼还歇,林花堕不飞。

云迷栖鹤寺,水涩钓鱼矶。

回首天将暝,逢僧话未归。

新年第二夜答处上人宿玉芝观见寄

作者: 戴叔伦 朝代: 唐代

阳春已三日,会友闻昨夜。

可爱剡溪僧,独寻陶景舍。

12345 共2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