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文翻注译赏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参考资料: 1、 欧阳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 》:巴蜀书社,2007年:197页 2、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34页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jīng)旗,前后红幢(chuáng)绿盖随。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旌旗:古代旌旗仪仗。
幢:古代的帐幔。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zhī)。
烟雨微微,一片笙(shēng)歌醉里归。
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簧管乐器。
参考资料: 1、 欧阳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 》:巴蜀书社,2007年:197页 2、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34页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jīng)旗,前后红幢(chuáng)绿盖随。
西湖风光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旌旗:古代旌旗仪仗。
幢:古代的帐幔。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zhī)。
烟雨微微,一片笙(shēng)歌醉里归。
彩画游船驶进了荷花丛的深处,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
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的游客归去。
盖:古代一种似伞的遮阳物。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簧管乐器。
参考资料: 1、 欧阳修.《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 》:巴蜀书社,2007年:197页 2、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34页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上片用“旌旗”来比况荷花的“红幢绿盖”,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
把荷叶比作红幢、绿盖的仪仗,随着自己前呼后拥,写出了荷塘荷花开放的旺盛姿态。
作者紧扣“西湖好”的总写到展开具体描写,碧绿清澈的湖水承载着小船与游者,长长的湖堤长满茂密的芳草,满眼的绿意,扑鼻的清香,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信息。
词中二三句主要通过视觉写“西湖好”,“隐隐笙歌处处随”则是从听觉写“西湖好”,这一句从侧面告诉读者,游湖之人何止醉翁。
描绘出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
下片写词人泛舟荷花深处,饮酒听曲,赏花饮酒的活动,已完全沉醉这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
“醉里归”写出词人心情十分惬意,这是观赏西湖秋荷所导至的,秋季西湖之美就自在不言中了。
全诗诗人游览荷塘,官场上的上的失意和烦闷,都被这荷香和微雨所冲散,带回的是一颗超尘脱俗的心境。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2634页
丰乐亭记 文翻注译赏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文翻注译赏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
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前!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
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堤(dī)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
绿杨句: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冯延巳《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
”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zūn)前!
戴花:在头上簪花。
《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从驾还内。
”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王灼《碧鸡熳志》卷三云:“《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
”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堤(dī)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
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
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
绿杨句: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冯延巳《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
”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樽(zūn)前!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
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戴花:在头上簪花。
《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从驾还内。
”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王灼《碧鸡熳志》卷三云:“《六幺》,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
”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
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
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
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
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
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
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
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
“六幺”即“绿腰”,曲调名。
“拍”,歌的节拍。
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歇拍“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
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
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
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
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
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
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
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
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戏答元珍 文翻注译赏
画地学书 文翻注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冠,嶷然有声。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
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líng)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huì)之学。
家贫,至以荻(dí)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zhé)成诵。
及冠,嶷(yí)然有声。
母郑:母亲郑氏。
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诲:教导,训导。
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辄:立即,就。
冠:指成人。
嶷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声:声誉。
及:到……的时候。
修始在滁(chú)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
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反复多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líng)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huì)之学。
家贫,至以荻(dí)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zhé)成诵。
及冠,嶷(yí)然有声。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
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
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母郑:母亲郑氏。
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
诲:教导,训导。
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
辄:立即,就。
冠:指成人。
嶷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声:声誉。
及:到……的时候。
修始在滁(chú)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
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
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
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反复多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文翻注译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
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参考资料: 1、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国书店,2003:6-10 2、 陈晓芬.欧阳修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33-35 3、 郁玉莹.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30-131 4、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88-189
清明上巳(sì)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diàn)车。
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xuān)哗(huá)。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参考资料: 1、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国书店,2003:6-10 2、 陈晓芬.欧阳修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33-35 3、 郁玉莹.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30-131 4、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88-189
清明上巳(sì)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diàn)车。
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
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xuān)哗(huá)。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参考资料: 1、 邱少华.欧阳修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国书店,2003:6-10 2、 陈晓芬.欧阳修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33-35 3、 郁玉莹.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30-131 4、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88-189
别滁 文翻注译赏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90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0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zhuó)酒花前送我行。
浓烂:形容鲜花灿烂。
轻明:一作“轻盈”。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xián)管作离声。
且:一作“只”。
离声:指别离歌曲。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90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0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zhuó)酒花前送我行。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
浓烂:形容鲜花灿烂。
轻明:一作“轻盈”。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xián)管作离声。
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且:一作“只”。
离声:指别离歌曲。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90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0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
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
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
《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
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
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
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
“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
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
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
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
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
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
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
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
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
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
“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
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
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
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