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十一月新阳排寿宴 文
古瓦砚 文
寄圣俞 文
凌晨有客至自西,为问诗老来何稽。
京师车马曜朝日,何用扰扰随轮蹄。
面颜憔悴暗尘土,文字光彩垂虹霓。
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
语言虽巧身事拙,捷径趾蹈行非迷。
我今俸禄饱余剩,念子朝夕勤盐齑。
舟行每欲载米送,汴水六月乾无泥。
乃知此事尚难必,何况仕路如天梯。
朝廷乐善得贤众,台阁俊彦联簪犀。
朝阳鸣凤为时出,一枝岂惜容其栖。
古来磊落材与知,穷达有命理莫齐。
悠悠百年一瞬息,俯仰天地身醯鸡。
其间得失何足校,......更多
醉翁亭记 文翻注译赏
生查子·元夕 文翻注译赏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168 2、 王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宋金元卷》.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33 3、 程郁缀.《中华古典名著读本·唐宋词卷》.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125 4、 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84 5、 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114 6、 上彊村民.《宋词三百首》(插图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42 7、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9 8、 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80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月上柳梢(shāo)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一作“月到”。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shān)袖。
(泪湿 :一作:满)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168 2、 王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宋金元卷》.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33 3、 程郁缀.《中华古典名著读本·唐宋词卷》.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125 4、 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84 5、 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114 6、 上彊村民.《宋词三百首》(插图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42 7、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9 8、 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80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元夜:元宵之夜。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
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元宵》载:“正月十五日元宵,……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由此可见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月上柳梢(shāo)头,人约黄昏后。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月上:一作“月到”。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shān)袖。
(泪湿 :一作:满)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168 2、 王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宋金元卷》.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33 3、 程郁缀.《中华古典名著读本·唐宋词卷》.北京:京华出版社,1998:125 4、 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84 5、 龚学文.《闺秀词三百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114 6、 上彊村民.《宋词三百首》(插图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42 7、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9 8、 林冠群,周济夫.《欧阳修诗文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80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
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
“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
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
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
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
“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
“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
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
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
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
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
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
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
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
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
世事在变,沧海桑田。
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
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
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
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画眉鸟 文翻注译赏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文翻注译赏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
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
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赏析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88-89 .
尊前拟(nǐ)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
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
此指别离的佳人。
离歌且莫翻新阕(què),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离歌:指饯别宴前唱的流行的送别曲。
翻新阕:按旧曲填新词。
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阙,乐曲终止。
洛阳花:洛阳盛产牡丹,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赏析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88-89 .
尊前拟(nǐ)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
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
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
此指别离的佳人。
离歌且莫翻新阕(què),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
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离歌:指饯别宴前唱的流行的送别曲。
翻新阕:按旧曲填新词。
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阙,乐曲终止。
洛阳花:洛阳盛产牡丹,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赏析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88-89 .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此词咏叹离别,于伤别中蕴含平易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上片,尊前伤别,芳容惨咽,而转入人生的沉思:“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中天明月、楼台清风原本无情,与人事了无关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观之,遂皆成伤心断肠之物,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下片,离歌一曲,愁肠寸结,离别的忧伤极哀极沉,却于结处扬起:“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只有饱尝爱恋的欢娱,分别才没有遗憾,正如同赏看尽洛阳牡丹,才容易送别春风归去,将人生别离的深情痴推宕放怀遣性的疏放。
当然,这豪宕放纵仍难托尽悲沉,花毕竟有“尽”,人终是要“别”,词人只是以遣玩的意兴暂时挣脱伤别的沉重罢了。
此词上、下两收拍皆为传诵的名句。
这首词开端的“尊(同“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
“尊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尊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尊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
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
而“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
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
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
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我辈”。
所以况周颐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
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
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
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
“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
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
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
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
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
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豪宕之中又实隐含了沉重的悲慨。
所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 .宋词三百首赏析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 :88-89 . 2、 夏承焘 等 .宋词鉴赏辞典·第1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文翻注译赏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
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
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3-234页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6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8页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把酒:端着酒杯。
从容:留恋,不舍。
紫陌:紫路。
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
此指洛阳的道路。
洛城:指洛阳。
总是:大多是,都是。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3-234页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6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8页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端起酒杯向东方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一去匆匆。
洛阳城东垂柳婆娑的郊野小道,就是我们去年携手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
把酒:端着酒杯。
从容:留恋,不舍。
紫陌:紫路。
洛阳曾是东周、东汉的都城,据说当时曾用紫色土铺路,故名。
此指洛阳的道路。
洛城:指洛阳。
总是:大多是,都是。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欢聚和离散都是这样匆促,心中的遗恨却无尽无穷。
今年的花红胜过去年,明年的花儿将更美好,可惜不知那时将和谁相从?
匆匆:形容时间匆促。
“可惜”两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33-234页 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6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8页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的小词。
写自己独游洛阳城东郊,饮酒观花时而产生的愿聚恐散的感情。
这首词为作者与友人春日在洛阳东郊旧地重游时有感而作,在时间睛跨了去年、今年、明年。
上片由现境而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
下片再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于其中,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将三年的花季加以比较,融别情于赏花,借喻人生的短促和聚时的欢娱心情,而并非“今年”的花真的比“去年”更鲜艳,但由于是用乐景写衷情,使词的意境更加深化,感情更加诚挚。
上片回忆昔日欢聚洛阳,同游郊野之乐趣。
下片写惜别之情,感伤气息浓重。
。
结尾两句“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然而,在人生聚散无常的伤感之外,所幸尚有“明年花更好”的希望在,良辰美景总能多少慰藉词人怅惘失落的情怀,减轻了心头的伤痛。
故而词人并无剧痛深哀,只是一种淡淡伤感而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踏莎行·候馆梅残 文翻注译赏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4页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7-28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8-189页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xūn)风暖摇征辔(pèi)。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tiáo)迢不断如春水。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lán)倚。
平芜(wú)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4页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7-28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8-189页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xūn)风暖摇征辔(pèi)。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tiáo)迢不断如春水。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
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
《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
薰,香气侵袭。
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辔,缰绳。
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lán)倚。
平芜(wú)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
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
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
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
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
芜,草地。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版:第44页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7-28页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88-189页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是欧阳修词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代表性作品。
上片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
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
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
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
融怡明媚的春光,既让人流连欣赏,却又容易触动离愁。
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三、四两句则由丽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因为所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
“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
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
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展现楼前的,是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
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
如此写来,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此词由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将离愁别恨表达得荡气回肠、意味深长。
这种透过一层从对面写来的手法,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效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467-4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