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36页 . 2、 徐中舒 等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武汉、成都 :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第1598页 .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逐:随,跟随。

《玉篇》:“逐,从也。

”这里可作迎合解。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老木:枯老的树木。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36页 . 2、 徐中舒 等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武汉、成都 :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第1598页 .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谁说画不出六朝古都的伤心事,只不过是那些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的心态而不画伤心图而已。

逐:随,跟随。

《玉篇》:“逐,从也。

”这里可作迎合解。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你看这六幅描摹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充满了整个金陵城。

老木:枯老的树木。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36页 . 2、 徐中舒 等 .汉语大字典(缩印本) .武汉、成都 :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2年12月版 :第1598页 .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画家是什么人,已不可考。

他画的是南朝六代(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故事,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

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而是写出它的凄凉衰败。

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绘出危城破堞,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并非什么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

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

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

而这“一片伤心”,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

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高蟾“一片伤心画不成”的诗句,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

“真个是画不成么?

”你看这六幅南朝故事,不是已把“一片伤心”画出来了吗!

于是他就提起笔来,好象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一片伤心”呢?

只是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而不愿意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伤心画不成”的说法后,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请看这幅《金陵图》吧,画面上古木枯凋,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

南朝六个小朝廷,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

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

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

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296-1297页 .

与小女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见人初解语呕(ōu)哑(yā),不肯归眠恋小车。

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

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lǚ)金华。

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

华:同“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

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

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章台夜思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

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瑟:古代弦乐器。

多为二十五弦。

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清瑟,即凄清的瑟声。

遥夜:长夜。

连下两句是说,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

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楚角:楚地吹的号角。

其声悲凉。

下:落下。

这句是说,残月从章台落下去了,即天快亮了。

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

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芳草:这里指春光。

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

云:助词,有“又”义。

这句是借春光的消歇喻指自己年华已逝。

殊:竟,尚。

乡书:指家书,家信。

不可寄:是说无法寄。

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

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

连上两句是说,我写的家书,已无法寄回去了,因秋雁南回,无雁可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瑟:古代弦乐器。

多为二十五弦。

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清瑟,即凄清的瑟声。

遥夜:长夜。

连下两句是说,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

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楚角:楚地吹的号角。

其声悲凉。

下:落下。

这句是说,残月从章台落下去了,即天快亮了。

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

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

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

芳草:这里指春光。

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

云:助词,有“又”义。

这句是借春光的消歇喻指自己年华已逝。

殊:竟,尚。

乡书:指家书,家信。

不可寄:是说无法寄。

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

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

连上两句是说,我写的家书,已无法寄回去了,因秋雁南回,无雁可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

  首联借清瑟以写怀。

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

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怎不倍感哀怨呢?

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

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

多与别离之悲相联系。

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飞来了。

古代别离、行旅、闺怨、边塞诗中,“瑟”与“雁”这两个意象,常常连带着出现。

瑟曲中有《归雁操》,脱胎于湘灵鼓瑟之神话,即湘江女神为表达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而鼓瑟。

朱光潜先生说“写景必显,写情必隐”,这两句托伤情于瑟曲,此为隐;

且诗人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使之为全篇定调。

  颔联以繁笔铺陈,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

上句是写诗人困守寓所,孤灯独坐,又听到苍凉悲切的“楚角”声,可以想见其内心该是怎样的酸楚!

守城戍卒的思乡之曲极易勾起游子的乡愁。

唐诗中,“角”与“雁”这两个意象亦常连带出现。

如李涉《晚泊润州闻角》诗云“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连江渚上的大雁都不忍闻此角声而惊飞,可见其声之凄恻!

一样的,这一联竭力不提听者感受之如何,而径直以实景烘托——“残月下章台”,写一钩残月挂柳梢,那清幽、昏黄的光在地上筛下班驳的影子。

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

残月未圆,更增几许凄凉。

这一联对仗工稳,用词平易而有余味。

“章台”是唐诗之通用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章台柳”,以后章台成了“柳树”的代称。

如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沈伯时《乐府指迷》说“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

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此说未免极端,但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

  颈联点题,揭示所思的原因——“故人殊未来”。

诗人用“芳草已云暮”起兴,衬托其守侯之苦。

“云暮”,即“迟暮”之意。

芳草绿了,又枯了;

而故人依然久久未来,可见诗人的失落与怅惘。

“芳草”亦是唐诗常见意象,多指代春天,或象征美好的青春等。

韦庄诗常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

如其《残花》诗云:“江头沉醉泥斜晖,却向花前痛哭归。

惆怅一年春又去,碧云芳草两依依。

”以碧云、芳草依依衬托美人迟暮,韶华不再。

又如《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乌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江草依旧喻指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已”、“殊”两字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内心望穿秋水而不得的失落。

  尾联承“故人”一句递进一层,揭出思乡之苦。

“殊未来”,长期不知“故人”音讯,凶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写家书;

可是山长水远,“乡书不可寄”,这就更添几分悲苦。

结句以景收绾。

“秋雁又南回”,点出时当冷落的清秋节,每每看那结伴南飞的大雁,诗人内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结。

着一“又”字,说明这样郁郁寡欢的日子,他已过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无可奈何;

这就将悲情推到了一个高潮。

这两句意境,与李白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一样,空灵幽邈,含情无际。

  全诗擅用音乐造境,以景象寓情,前两联着意蓄势,曲尽其妙;

后两联一吐衷肠,酣畅淋漓。

俞陛云说此诗之佳处在“前半在神韵悠长,后半在笔势老健”,实为肯綮之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天仙子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

露桃宫里小腰枝, 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长笑人生能几何。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熏, 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

玉郎薄幸去无踪, 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更多

白樱桃(一作于邺诗)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王母阶前种几株,水精帘外看如无。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悼杨氏妓琴弦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昨日施僧裙带上,断肠犹系琵琶弦。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暖律变寒光,东君景渐长。

我悲游海峤,君说住柴桑。

雪色随高岳,冰声陷古塘。

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

酒市多逋客,渔家足夜航。

匡庐云傍屋,彭蠡浪冲床。

绿摆杨枝嫩,红挑菜甲香。

凤凰城已尽,鹦鹉赋应狂。

伫见龙辞沼,宁忧雁失行。

不应双剑气,长在斗牛傍。

勉儿子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养尔逢多难,常忧学已迟。

辟疆为上相,何必待从师。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三年流落卧漳滨,王粲思家拭泪频。

画角莫吹残月夜, 病心方忆故园春。

自为江上樵苏客,不识天边侍从臣。

怪得白鸥惊去尽,绿萝门外有朱轮。

思帝乡·春日游

作者: 韦庄 朝代: 唐代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田间路上是谁家少年,青春如花真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我想以身相许嫁给他,一生一世就此休。纵使他薄情无义抛弃我,也不后悔也不害羞。 参考资料: 1、 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 2、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 3、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 4、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 5、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卷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 6、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 7、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 8、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mò)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足:程度副词,很,非常。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足风流,犹云十分风流,够气派、潇洒,够俊俏、多情的。 妾拟(nǐ)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纵:纵然,即便。弃:抛弃,弃置。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纵被”二句,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后悔。 参考资料: 1、 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 2、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 3、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 4、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 5、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卷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 6、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 7、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 8、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mò)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田间路上是谁家少年,青春如花真风流。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足:程度副词,很,非常。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足风流,犹云十分风流,够气派、潇洒,够俊俏、多情的。 妾拟(nǐ)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我想以身相许嫁给他,一生一世就此休。纵使他薄情无义抛弃我,也不后悔也不害羞。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纵:纵然,即便。弃:抛弃,弃置。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纵被”二句,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后悔。 参考资料: 1、 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 2、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 3、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 4、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 5、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卷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 6、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 7、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 8、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不掩饰地流露了女子青春的热情,迫切要求恋爱自由。词意质朴大胆,很近民歌。   此词开端之“春日游”三字,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试想“春日”是何等美好的季节,草木之萌发,昆虫之起蛰,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春日“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而春游所见之万紫千红莺飞蝶舞之景象也就从而可想了。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其感染触发之密切乃竟有及身满头之情势矣。   “吹”字虽有花片被风吹落的意思,然而在此一句中却并没有花落春归的哀感,而却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首二句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下面才一泻而出毫无假借地写了“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个上六下三的九字长句,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   韦庄这首小词虽不必有儒家之修养与楚骚之忠爱的用心,然而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却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层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盛静霞著 .唐宋词选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19 . 2、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辞典 .江苏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72-73页 .
12345 共3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