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文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文翻注译赏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 同:沾)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 同:沾)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翠微:这里代指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mǐng)酊(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
(霑 同:沾)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翠微:这里代指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但将酩(mǐng)酊(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
(霑 同:沾)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霑 同:沾)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
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
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
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
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
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现了这种旷怀中包含着一种苦涩。
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
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6-1077
不寝 文
梅 文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文翻注译
少年行 文
村行 文
秋晚江上遣怀 文
卜居招书侣 文
山行 文翻注译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 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 一作:生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 一作:生处)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 一作:生处)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 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
“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
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